「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

「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

「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

共享单车,给许多上班族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一度衍生了乱投放、乱骑行、乱停放等社会治理问题,造成诸多交通隐患。为促进共享单车规范有序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市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公安交警部门秉持“用互联网思维解决互联网问题”的理念,与政府部门高效联动,同运营企业共建共治,采取数字化执法管理的方式,综合运用数字化登记、“开不了锁”、“关不了锁”等措施,加强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力度,积极探索开创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格局。

数字化登记——源头消除“乱投放”,实现数据互享互通

对共享单车实行数字化登记,就是不发放实体号牌,车辆唯一性编号即为登记号码。企业申报车辆清单后,经交通委确认并审核车辆路权,由公安交警部门进行登记。

如此一来,共享单车的投放被置于主管部门的管控之下,“乱投放”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已登记车辆发生损坏、报废、被盗抢等情况的,企业可提出更新申请,经交通委审核确认后,由公安交警部门更新登记信息。公安交警部门还可结合执勤执法工作,将有损坏的车辆信息通报给运营企业,便于企业及时维修更新,切实保障用户骑行安全,优化骑行体验。在此基础上,运营企业进一步向公安部门开放企业管理平台相关功能权限,共享共通相关数据,为执法管理、监督提供必要支持。

通过数字化登记,实现了企业投入零成本,车辆信息快速生成,海量数据实时共享,管理平台一目了然。

「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

“开不了锁”——严惩“乱骑行”,只允许“对”的车和“对”的人上路

数字化登记的核心作用是,可以让不符合要求的共享单车“开不了锁”,“企业未经登记的车辆无法扫码解锁,有过多次违法,或者是有违法未处理的用户也无法开锁。”

概况来说主要应用于三种场景,一是超出登记总量范畴的车辆“开不了锁”,运营企业通过技术手段设置相关功能,确保在登记总量之外的共享单车“开不了锁”;二是多次违法用户“开不了锁”,公安机关向企业通报违法车辆和违法行为人信息,企业配合落实禁骑措施,对违法行为累计次数超限的用户暂停账号,使其在一定期限内“开不了锁”;三是违法未处理用户“开不了锁”,违法行为人不在现场或不配合处罚弃车离开现场的,公安机关向企业通报违法车辆信息,企业查询比对用户信息并提供给公安机关,同时通过短信、APP推送以及电话通知的形式告知用户接受调查处理,并临时禁停其账户,使其在处理完交通违法行为前“开不了锁”。

共享单车行业中率先参与共建共治的是摩拜公司。今年3月起,公安交警部门共梳理出1294多条违法信息,转递给摩拜公司后,摩拜公司对相关违法用户采取了“第一次违法禁骑一天,第二次违法禁骑一周”的惩戒性措施。

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按照“政府管平台,平台管用户”的原则,公安交警部门还可通过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车辆动静态分布情况,随机抽查企业是否落实“开不了锁”措施。通过数据流的对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不管是对车,还是对人,都有了约束。

「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

“关不了锁”——技术性解决“乱停放”,“禁停围栏”管理升级

公安机关鼓励企业会同属地政府开展电子围栏等新技术建设和应用,按照“禁骑路段即禁停路段”的管理要求搭建围栏,提醒用户规范停车。今年6月,摩拜单车根据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禁停区域信息搭建并试点电子围栏。用户通过手机APP界面可以看到禁停区被灰色条块覆盖,如果在该区域内有停车关锁的行为,会收到系统发送的短信提醒及违停警示音,劝其移步到摩拜单车APP地图中标有“P”字样的推荐停车点或至非禁停区停放。

据介绍,禁停围栏上线以来,禁停区域已从内环逐步扩展到中环、外环,效果也日益显现。乱停的车辆从上线前的日均4000多辆下降到3000辆左右,违停发生率平均下降30%以上。

「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

从有形的框到无形的栏,从企业自律到用户自觉,通过数字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升级,有效地治理了乱停车顽疾,规范用户停车行为。

共治才能带来健康的共享,公安交警部门将继续携手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执法管理方案,鼓励和引导更多共享单车运营企业参与共建共治,促进共享单车更加规范有序发展,为城市文明增添更多助益。

「上海公安大调研」警企共建共治,探索共享单车数字化执法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