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自救之路能指望区块链吗?

全文共2929字 3分钟可读完

滴滴的自救之路能指望区块链吗?

2018年5月和8月,三个月内,前后两名女性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发生后,滴滴被监管部门以及超过15个城市的交通监管部门约谈。并且态度严厉,从此前的罚款措施转向了下架APP的严格惩罚措施。

重压之下,滴滴出行道歉,发布实施七大整改措施。

乘客遇害事件引起人们的谴责之余,更多的是对滴滴一直以来面对安全隐患不作为的愤怒与质疑。

但是在此之前,滴滴不止是顺风车业务出现安全问题,旗下包括快车、代驾、出租车等业务相继爆出不同问题。


女模特坐快车被毁容

今年7月底, 北京一位女模特乘坐滴滴快车遇车祸毁容,事后发现肇事司机年龄竟然为64岁,但是平台显示的注册司机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受害者称,事发后联系过滴滴客服,但是滴滴客服的回复就跟机器人一样,只是让顾客等。

滴滴代驾司机工作期间身亡

今年8月,一位湖南滴滴代驾司机在接单路上发生交通意外后去世,司机家属发现,此前在滴滴公司培训时,承诺的120万元保险,却变成了1万元的“保障”。不少代驾司机表示,此前入职时通过滴滴App查看,滴滴向司机承诺的是“意外伤害赔付流程”,之后再看,就变成了“人身伤害保障计划”。

滴滴为出租车增加调度费

滴滴出行在声明中表示,出租车调度费机制,是滴滴为鼓励平台上的出租车司机在运力短缺时,更积极主动和更好的服务用户。

实际情况是,滴滴希望提升快车价格以实现盈利,滴滴通过增加调度费的方式,间接提升出租车价格。当出租车难打,同时价格与快车相差无几时,用户自然会更多选择使用快车。

滴滴用户说:


✎有一次下班打车回家,司机一直问我是做什么的,是不是一个人住…

我不理会后就开始说一些很流氓的话,我大冬天的穿的像头熊居然说我发育不错?

中途我说要下车,司机拒绝,说要把我送到家以后找我玩,当时吓出冷汗,叫我爸发了语音然后公放出来接我才停车。

✎叫的滴滴顺风车,到目的地后,我刚拿了一个放在后排座椅的箱子,还没有拿完东西司机就开车走了,背包还在车上,包里有一个MK和一个CK的包,一万多的现金还有一台苹果电脑和证件。立马联系司机,电话打不通,打给滴滴客服联系,客服联系司机一直关机。之后报警告知司机在滴滴注册的车牌,联系车主,结果发现司机是盗用的他人的信息,真实的车主根本没有注册过滴滴。

✎17年使用滴滴打车时,滴滴平台经常会提示高峰期间需要长时间等待,可支付调度费用,减少等待时间。如果不支付是打不到车的。有几次竟然要20多元的调度费用,要知道我从始发地到家也不过20多元钱。之后果断卸载了滴滴,选择其他方式出行。

在这些负面事件的影响下,滴滴几乎所有的业务都遭到了重创。

在滴滴顺风车下线,滴滴快车暂停了23:00-5:00的快车业务,此时黑车再次泛滥、出租车乱喊价等现象备受用户吐糟,各方在吐糟滴滴的种种问题之后也在反思滴滴给社会带来的便利。

滴滴的自救之路能指望区块链吗?

滴滴引领了一个时代,共享出行的时代,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受经营、政策等诸多因素限制,滴滴品牌口碑急转直下。

面对如此情况,大众的诸多批评谴责并不是想看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因此一蹶不振甚至倒下,我们更想看到的是面对重重障碍的滴滴能够借此调整升级,破茧成蝶。

区块链为出行带来新方向

人们习惯使用滴滴这样的信任中介来完成出行行为,但用户很少考虑到,你信任的未必真的可以信赖。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种模式不会一直保持不变,而是会跟进时代,不断演进,尤其是在现有模式下出现的诸多问题已无解决之道时即会推动技术解决问题。

如今的滴滴,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优化而为需求者匹配较为适宜的出行服务。

滴滴的自救之路能指望区块链吗?

滴滴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成为出行中介及智能调度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司机与乘客要想建立完全的信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这件事就容易得多。但是区块链的出现可能将取代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模式。届时,所有的司机和乘客可以直接跳过中介进行点对点交易。

那么区块链应该如何应用到网约车行业呢?


1、去中心化,无需第三方介入,将会颠覆传统的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未来可能不再有平台存在,司机和乘客将通过链上进行点对点交易和互动,节省成本,解决平台抽佣问题,合理化配置资源。

2、不可篡改性,区块链在无信任的环境中通过构建共识机制,以此促成乘客和司机的信任关系,促使不同节点之间因无需创造信任而最终建立信任。区块链将乘车过程详细记录,并在行程结束后将评价上链,而这些记录无法更改或删除,并且会跟随司机或乘客。有不良驾驶记录或暴力倾向的人将不能够注册为司机。

3、公开透明性,可以更好的保证司机和乘客的公平性,使乘客和司机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将乘客和司机的各种信息,身份、价格、评价等信息记录在链,双方根据信息进行筛选。

具体实施预想

基于区块链的网约车可以建立互信机制,所有的司机和乘客可以直接跳过中介进行点对点交易。

首先,区块链出行可以将所有注册的司机以及乘客信息收录起来,并且进行严格的保护。

所有司机与乘客都通过区块链相互建立连接。区块链打车将根据乘客定位自动搜索周围可用车辆,并根据大数据自动匹配最适合车辆。

滴滴的自救之路能指望区块链吗?

乘客和司机成功匹配后,软件将会把乘客的身份信息、司机的身份信息、车牌号、行程信息一并录入并上传到区块链上,乘客可以获得查看司机信息的私钥,同时软件可自动将乘客的查看私钥发送给其已设定好的家人或朋友,那么,乘客的家人就可以运用查看私钥查询到这笔交易的相关信息。

整个过程无需平台干预,自动签订协议,结束行程后自动支付,无任何手续服务费用。

在交易完成后,乘客与司机进行互相评价,评价上链,为之后的用户提供参考。这样的参考数据可以让用户更放心的选择所需要的服务。

如果是这样,惨案能否避免?


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技术手段或许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例如代驾司机接单路上身亡,平台承诺的120万元保险,却变成了1万元的保障,可以通过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阻止平台篡改信息。

但是联系到最近几起人身伤害案件本身,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车牌,施行犯罪,更有甚者通过不法渠道购买其他车主信息进行营运,使得罪犯信息获取难度大。

因此匹配车主身份及车辆信息是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一大关键所在。

那么区块链可以如何利用技术优势解决身份认证问题呢?

实名身份认证

在办理身份证时办理人会留存指纹,相关部门可以将实体身份证件的数据以及本人指纹保存在区块链上。用户用手机扫描自己的身份证件,应用会把证件信息加密后保存在用户本地,把数据指纹保存到区块链。

在乘客乘车过程中,通过司机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上验证指纹以保证司机的有效身份,确认信息可以共享给乘客,这样保证信息真实的同时也不会泄露司机更多隐私。这一解决方案可以减少因信息造假造成的不幸事件。

结语:


但是人心是最难琢磨的东西,东野圭吾曾说,世上最让人无法直视的,一是太阳,二是人心。人心一旦生出恶意,便是在与魔鬼同行。

技术发展的不论如何完善,也无法阻止人产生恶念,但是却能让善良的人更好地防卫自己!

区块链也许可以解决滴滴出现的诸多问题,但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特殊性——去中心化,也许未来将颠覆传统的网约车平台的商业模式,未来或将不再有平台的存在。

滴滴的自救之路能指望区块链吗?

一家企业的一个选择,可能会决定其命运,面对区块链的滴滴,是积极探索技术解决自身问题谋求新的发展,亦或是被未来新的企业新的模式取代,我们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