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情緣

天坛情缘

天坛情缘

提到”天壇”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天壇公園,它享譽世界,是世界文化遺產。而我五十年的生涯都是圍繞在它的周圍,和它有著不解的情緣,與”天壇”兩字息息相關。

天坛情缘

時光倒回五十年,我出生在位於天壇西門以南地處先農壇的天壇醫院。那時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後人們生活剛有了好轉,家裡迎來了我這個哭聲響亮的大胖丫頭。媽媽在我的月子裡每天吃掛麵臥雞蛋,喝紅糖小米粥很是滿足。我小時候生病了都在天壇醫院看就沒去過別的醫院,最多那時吃糖吃多了,得了”蟲吃牙”就到它旁邊的口腔醫院去補牙。今年天壇醫院為了恢復世界文化遺產歷史風貌,助力中軸線申遺,整體搬遷了。不知為什麼心裡對它是那麼的不捨,就像一個老街坊搬走了一樣,依依不捨!

天坛情缘

上小學時,我在短跑方面頗有天賦,六十米短跑總是名列前茅。於是被選到區運動會代表學校參加競賽,賽場就在天壇東門以南的天壇體育場。當時我們這組有9名選手參賽,滿懷信心且對其他選手不屑一顧的我最後跑了個倒數第二。讓我第一次領教了什麼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直到現在每次到天壇體育場心裡都會想起這句話。

天坛情缘

初中我考上了天壇北門附近的十一中學,也叫”藥王廟”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當時崇文區的重點中學。因為離天壇公園很近,中午休息時就仨倆結伴的去公園。記得那時我們這些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見到約會搞對象的還給人家起鬨,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在學校的西邊是”天壇少年之家”,我們可以報名參加那裡的週日興趣班,那時上興趣班一分錢都不用交,每到週日下午我就到這裡的美術班學習素描。教我們的魏老師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老師,別看他在少年宮裡教課,水平可高了,他與著名畫家范增曾是師兄弟。可是我在繪畫方面不太開竅,學了一年多也沒多大進步。直到初三快接近中考沒時間去學了,真的是最後一次才第一次得到了魏老師的表揚,他說:”今天才看到你開竅了!”。

天坛情缘

高中畢業後我進了天壇飯店工作,它坐落在天壇東門往東一站地的幸福大街南口,是一家與香港合資的三星級飯店。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合資飯店環境高雅,收入較高。那時在飯店工作的服務員都是北京孩子,而且外表要求個兒是個兒,模樣是模樣的。我一干就是十多年,進店時是一名少女離開時已為人母。從一名普通的餐飲部服務員幹到了部門主管,學會了許多的飯店管理知識,開闊了眼界受益匪淺。一晃從這裡離職已經十六年了,直到今年辦退休時才被告知九二年之前的社保天壇飯店沒給繳納,就又回到這裡和飯店人事部協商。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又被勾了出來,好在天壇飯店現在依然存在,真是與它有難解之緣!

天坛情缘

五十年,我們家從最初住在天壇南門附近後來又搬到了天壇東門附近一直圍繞著天壇公園。小時候家就在天壇南門河對面的大院,那時候去天壇公園要從永定門橋頭繞過河(當時還沒修建景泰橋),但覺得大人們溜溜達達,我們小孩跑跑顛顛一會兒就到了。每到夏天吃過晚飯,大人們手裡卷著涼蓆或帶塊塑料布,領著我們從南門進園,徑直奔北到丹陛橋。路過迴音壁時我們小孩總要把耳朵貼在牆上互相喊名字聽回聲。丹陛橋上涼風習習,大人們打開涼蓆鋪好躺在上面乘涼,我們這些小孩跑到祈年殿裡圍著大柱子捉迷藏,玩累了再回到涼蓆上歇息。這些都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事了,當時公園裡幾乎沒有旅遊的人,就連北京人也很少逛公園。我們除了對祈年殿、迴音壁印象深刻,還有就是公園裡的大土山。大土山位於祈年殿的西南方向,聽說是北京和天津當年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下挖地道的土堆積形成的,小時候每次去公園都喜歡爬土山。1990年亞運會前天壇土山搬走了,當時一輛接一輛的大卡車滿載著土從南門出來開走了。

天坛情缘

最高興的是大人帶我們從西門入園,因為進門不遠就是兒童遊樂場。那時最愛玩滑樓梯、轉椅、盪鞦韆還有雙槓,這些器材當年都是鐵質的。滑樓梯總是玩個沒夠,爬上滑下一遍一遍又一遍;坐在轉椅上面總喜歡讓大人轉得快快的;盪鞦韆玩的好的都站在坐板上,蕩得越高越帶勁兒。玩累了回家出了西門馬路對面就是天橋百貨商場,一定會纏著大人到那裡去買點糖果吃,要是不給買我就坐在地上踹著腿耍賴不走。天橋百貨商場是那時南城這一片最大的商場了,記得門口有一幅大照片,上面是敬愛的周總理視察商場時照的。每到過年時媽媽都會在這裡給我們買新衣服,我特別喜歡聞它一層那充滿了雪花膏的味道。

天坛情缘

最喜歡一到”五一”勞動節和”十一”國慶節天壇公園就有遊園會。門口擺放大花壇,人山人海,遊園會上有雜技、魔術等各種表演,還有一些參會單位擺放的模型,堪比現在的春節廟會一樣熱鬧。但遊園會不像現在的廟會人人都可以去,需要有遊園票。當年媽媽單位在遊園會上展覽無軌電車模型,發給了幾張遊園票。記得那年我也就八九歲的樣子,和媽媽同事家的哥哥姐姐一同去遊園,中途我嘴饞跑去買了一根冰棍,回來就蒙了,因為人太多我找不到那兩位同伴了。那時雖然年紀小但憑著對天壇公園的熟悉我並沒有慌張,事先我們說好遊園結束要到媽媽單位去,媽媽單位就在天壇公園西門以外的天橋劇場旁邊。於是我憑藉著自己的方向感出西門又隨著人流過了馬路往媽媽單位走去,沒走多遠,我就見到媽媽著急的朝我奔過來,見了我一把把我拉住。原來,兩個夥伴一見我走丟了,先跑到媽媽單位來報信兒,我現在能體會到當時媽媽有多著急,都怪自己嘴饞。

天坛情缘

天壇公園不光是我們身邊遊玩休閒的場所,也是我們為之建設,為之傳承文化傳統,為之展現首都人民風貌的地方。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作為高中生的我們積極參加天壇公園的種樹活動。我們揮鍬挖樹坑,載下一排排的樹苗,如今已茂盛成林。現在的天壇公園是咱北京人的一張金色招牌,五湖四海的遊人每天絡繹不絕。我八十多歲的老媽每天必到公園健身,還要約上幾個老夥伴在東門的長廊玩牌休閒。她老人家每天都收拾的利利落落的,出門前都要在鏡子前整理好自己的儀表儀容。她說,我們每天在長廊休息,總會有外國人過來和我們這些老太太合影,他們挺友好的,所以我們要捯飭的利落,穿的要得體,別給北京人丟臉!多麼可愛的一群北京老奶奶呀!再說說後來天壇又修建了齋宮、雙環亭等許多建築。每次和兒子來遊覽,喜歡歷史的他都會給我講解這些建築的背景故事。想想他小時候夏天在大松樹底下乘涼,冬天在空場上滾雪球,和小夥伴在長廊裡追跑,在月季園裡捉蝴蝶------天壇公園給予了他特有的文化薰陶。天壇伴著他成長,以至於上大學都選擇了園林專業,立志在園林研究方面有所造詣。

天壇公園以及天壇周邊的文化深深的影響了在它周邊生活的幾代北京人,無論走到哪裡聽到”天壇”兩字,都是無比的親切!與它有著深深的情緣!有一天希望愛天壇的老街坊們結伴一起重遊天壇公園,重訪天壇周邊,感受一下這裡的新面貌,感受今天的美好生活!

天坛情缘天坛情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