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十周年十件大事,爲您盤點比特幣的未來

比特幣:十週年十件大事,為您盤點比特幣的未來

整整十年前,比特幣橫空出世,到11月1日,比特幣正好走過整整十年。這十年可以說是跌宕起伏,那麼又發生了哪些大事呢?小編為您盤點比特幣十年十件大事,從而梳理比特幣的脈絡,展望它的未來。

1、比特幣誕生。2008 年 11 月 1 日,中本聰發表了一篇名為《Bitcoin :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宣告了比特幣的誕生,比特幣致力於建立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點對點,無需“可信第三方”

2、2009 年,中本聰發佈了首個比特幣軟件,並正式啟動了比特幣金融系統,當年 1 月 3 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挖出了第一批 50 個比特幣,被稱作“上帝區塊”。

3、比特幣首次交易。2010 年 5 月 22 日, Laszlo Hanyecz 用 10000 個比特幣買了兩塊比薩,如果按照每個比特幣價值 6000 美元來計算,每塊比薩價值 3000萬美元,堪稱史上最貴的披薩。

4、比特幣首次與美元等價,2011 年 2 月 9 日,每個比特幣價格達到 1 美元。媒體報道這個消息後引發人們的高度關注,比特幣的新用戶激增。在之後的兩個月內,比特幣與英鎊、巴西幣、波蘭幣的互兌交易平臺先後開啟。

5、2013 年 8 月 19 日,德國正式成為全球首個認可比特幣的國家。德國政府正式承認了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該貨幣擁有者將可以使用比特幣繳納稅金或者用作其他用途。

6、比特幣正式超越黃金。2013 年 11 月 29 日,每個比特幣價格達到 1242 美元,創下歷史上的新高,而當天的黃金價格是每盎司 1240 美元。

7、2017 年 8 月 1 日,比特幣產生硬分叉,出現新的電子加密貨幣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

8、2017 年 9 月 4 日,多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啟動了對 ICO 活動的整頓,叫停 ICO。

9、2017 年 12 月 22 日,比特幣從年初每個 6949.07 元飆升到了100016.25 元,最高時更是達 130581.23 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不到1 萬元上漲至突破 10 萬元。

10、比特幣穩定在6300美元一線,或許醞釀更大爆發。

比特幣:十週年十件大事,為您盤點比特幣的未來

比特幣起起落落,十年來無數人預言比特幣終將消亡,然而比特幣都挺了過來,而且不斷髮展壯大。那麼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價值,未來又會如何走呢?

很多人以為,比特幣是中本聰的天才發明。而實際上,人類對數字貨幣的探索已有多年曆史。其根源在於人們對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力由來已久的質疑。近現代歷史上諸多名人大家對這一問題也有深刻論述。哈耶克在晚年的著作《貨幣的非國家化》中明確提出要在貨幣領域引入自由競爭。弗裡德曼在著作《貨幣的禍害》中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共識貨幣的理念,甚至提出了可以藉助數學(計算機)構建起比國家信用更可靠的貨幣體系。

比特幣的機理並不複雜。然而其蘊含的思想是深刻的,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比特幣創立之初,嚴格講貨幣屬性並不明顯,更多是作為一種支付平臺而存在。而隨著比特幣使用範圍的擴大,它的貨幣特徵越來越明顯,而且已經事實上影響到了國家對貨幣的壟斷權。如果放眼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在我們的習慣思維中,只有國家信用背書的貨幣才是可靠的。但是當我們沉溺在強權背書帶來的信任感時,一些人首先想到的是這樣的強權是否會給自己的權利帶來侵害。美國兩百多年來政府和聯儲關於貨幣發行權的鬥爭可見一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比特幣也就應運而生了。那麼它又是如何做到對貨幣權利的保障的呢?

圖片描述(最多50字)

首先它是完全匿名的,這樣就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隱私和安全。此前勒索病毒的發明者明確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三人至今無法追蹤。稜鏡門事件中,斯諾登在銀行賬戶被西方完全查禁的情況下,就是依靠比特幣從容地維持生計和開展各項活動。當然,這或許不是什麼正面的案例,但如果換個角度,需要保護的是我們公民自身,那不正是比特幣發揮這一特性的最有效場景嗎。

其次它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所有的賬戶和交易信息都平等地分佈在整個區塊鏈中,或者說分佈於整個互聯網。任何一個節點如果有需要,都可以同步完整的比特幣交易信息。因此,除非查禁整個互聯網,否則我們的資產信息就不會滅失。試想,如果以銀行為中心,萬一銀行倒閉了,或者銀行以收繳或調整貨幣等形式掠奪公民的資產,怎麼辦?我們可以說一點辦法沒有。而這樣的事在近代中國,甚至當今世界上的不少地方都屢見不鮮。

此外,比特幣是有總量限制的,也就是總共2100萬枚。這也是比特幣的爭議焦點之一。很多人認為,一種總量有限制的貨幣是無法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這反映了通脹型貨幣和通縮型貨幣的對立。如今我們已經習慣了通脹型貨幣,然而在這樣的紙幣體系下,政府天然有發行貨幣的衝動,以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我們的財富也天然在不斷被稀釋。而比特幣設立總量限制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作為通縮型貨幣,比特幣並不天然制約經濟發展。作為一種應對措施,比特幣可以不斷細分它的幣值,因而應對經濟發展完全沒有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確保了比特幣對應的財富不會縮水,而是會隨著經濟發展而自然增長。

最後,比特幣的所有技術內容都是公開的,也就是完全開源的。這就排除了有人以技術手段進行暗箱操作,確保了比特幣技術上的可信性與可靠性。

比特幣的出現帶來了一個深刻的命題,到底什麼是貨幣?就像物理學的研究一樣,幾千年來,人們研究來研究去,最困惑的還是時間、空間、物質等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經濟學也一樣,研究了幾千年,最後還是回到那個問題,錢到底是什麼?我們習慣了經典物理中牛頓的連續、平直的時間、空間和物質概念。而隨著量子力學的深入,人們發現時間、空間、能量等等都是不連續的,完全顛覆了我們的世界觀。貨幣也一樣,我們曾以為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才叫貨幣,貨幣本質上是一種信用,卻沒有想到共識也可以成為貨幣,而且是一種更深刻的貨幣。那真相究竟是什麼,或許再研究兩百天也不會有答案。但比特幣對此提出了深刻挑戰,也是不可逆轉的挑戰。因此,如果一定要追問比特幣的價值到底是什麼?或許可以回答是人性,是人性中天然的對權利的追求。馬克思說過,貨幣天然是金銀。並不是說金銀本身多麼有價值,而是金銀本身代表了一種人性,當沒有更合適的東西,那就必然由金銀承擔這樣的角色。比特幣也一樣,是比特幣有多好嗎?不是。但即使沒有比特幣,也會有其他幣來承擔這個角色,這個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只不過比特幣的特性是最優異的,也可能它出現在最合適的時候,所以歷史選擇了它。如果要說比特幣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它代表了人性中對平等貨幣權利的追求。

比特幣:十週年十件大事,為您盤點比特幣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