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


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


“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在11月1日中央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营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社会思潮对民营经济发展出现质疑的复杂背景下,习总书记此次讲话廓清了不少社会误解,坚定了中央政策对发展民营经济的态度,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信心。


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


9月份以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遭遇了一系列舆论困惑,这也引发了政府的密切关注。

围绕民营经济主题,10月18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开会;10月19日,刘鹤副总理和一行两会负责人接受访谈;10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10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为当前一些关于民营经济的模糊认识敲响“定音鼓”。11月1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舞台。

民企舆论困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央已经给了“定心丸”,民企下一步如何解困?


融资之难


“北京各家银行的行长我都见过了,但是今天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总行的行长,我就准备说点真心话。”9月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于全国工商联大厦召开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面对央行行长易纲快人快语、吐露心声,“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今年5月,400多亿市值的东方园林公告,10亿元债券发行遇挫,随后,东方园林股价连续暴跌后停牌。8月,东方园林复牌,此时其与多家大银行及金融机构相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近百亿规模的银行授信。但是多重利好依旧没有阻止东方园林复盘暴跌。所幸在各方支援之下,何巧女带领近5000名员工逐步走出债务危机。

东方园林遇到的困难不是偶然现象。

在美国留学并工作的王辰去年归国创业,但作为一个高新技术的民营企业主,他需要面对的融资困境比实验室里做实验复杂的多。他手握高额订单,麾下有十几名海归精英组成的团队,没有任何不良信用记录,也肯抵押3000万元的股权和数十项海洋科研专利,想贷款1000万元,却遇到了诸多难题。

由于目前国内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构建、执行的运行体系、风控标准、放贷模式等,均是以大型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为蓝本,这一金融体系与民营企业对接时,便出现了各种错配。银行风控系统围绕抵押物建立,由于王辰的公司无房产土地等抵押物,只能通过担保公司,抵押股权和核心专利,而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获取贷款的资金成本。

王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虽然遇到了这样多的麻烦,但他觉得自己还是相对“幸运”的,因为他的大学同学的公司还因为没有“海归”、高新技术等光环加持,从银行贷不到款,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募集周转资金,而“民间借款”的月息高达3%,相当于年息36%。

今年,王辰打算续贷,但银行的放贷条件更加严格了,贷款利率也有所上浮。除了专业担保,还需法人代表、股东、核心技术人员做个人担保,手续全办齐了又得半年时间,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的影响很大。

《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人士都确认王辰遇到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其利率要上浮10%~15%。面对银行的风控机制和放贷体系,民营企业没有“议价”能力。

招商证券2017年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基于风险收益比,银行贷款投放顺序为:央企、国企与地方融资平台、上市公司与大型民企、小微企业。“基本上中长期贷款主要是给了国企。”一位国有大型银行山东省分行贷款业务负责人向《中国报道》记者坦言,“这并不是因为项目多么优质或者收益多么高,而是政府做的兜底和担保对银行来说足够覆盖风险,国企一般也有房有地作为担保。企业有效抵质押物不足、企业应收账款占压资金多、贷款期限错配等原因,是民营企业贷款难的常见原因。”

银行贷款之外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即“非标”融资一度是民企青睐的渠道。但今年4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等金融机构一度暂停“非标”业务,此后又大幅压缩“非标”类融资,让部分严重依赖于此的民营企业陷入困境。

今年以来,为解决中小民企的融资困境,政策方面进行了不断加码推进,两次“定向宽松”的降准之后,银行间的流动性很充裕,但是银行受制于现行的风控体系,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并没有因此而变得乐观,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

近日,部分机构在交易所发行专项公司债募集资金用于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10月26日就表示,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证监会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发行专项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臧跃茹指出,解决融资难题,需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融资担保服务等举措保持流动性,长期还应通过金融创新,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改善民营企业与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成本忧虑


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


“我们才是真正的‘打工仔’。”辽宁大连一位老牌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人打一份工赚一份钱,但我们要同时给银行或高利贷打工,给高房价高房租打工,最后辛苦钱所剩不多,还要担惊受怕。”

在一些领域,相比民企,国企确实有天然的优势,民营资本进入的门槛肯定就高。“地方政府更喜欢国企,尤其是央企带来的大项目,基本是一路绿灯。近些年,大部分的PPP项目被国企拿走了,像我们这种民营企业只能跟着国企参与PPP项目分一杯羹。”山东济南的民营企业主刘成对《中国报道》记者说。

多位接受《中国报道》采访的企业家表示,深受近年来飞涨的地价房价之苦,特别近两年,土地和房产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很多民营企业的最大成本就是房租,给利润率较低的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府卖地获得巨额收入,而高地价高房价由企业买单,实体经济利润的增长远远跟不上物业成本的增长幅度,我们怎么能有信心扩大生产呢。”江苏淮安一家生产家用电器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徐诚对《中国报道》记者袒露心扉。

“去年借助营改增的利好,我们适用税率大幅下降,仅税费这一项去年节省了不少,但社保缴费政策新规一出,对我们来说,税费反而还比以往多交了。”在河北邯郸从事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李禾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自2019年1月1日,社会保险费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有的企业测算,企业需要按照实际工资为员工缴纳社保,这使得企业社保支出额度大幅增高,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有关测算显示,社保征收交由税务部门进行后,若缴费基数完全规范化且不降低社保费率,将使企业利润总额下滑3%,民企上市公司利润下滑约8%,中小创公司利润下滑约9%。

这样,以往缴费基数较低的中小企业受冲击程度尤为显著,减税的红利一下子被抵消掉了,对于李禾这种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压力更大。李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所在企业缴纳“五险一金”企业和职工合计缴费占比已经超过职工工资三分之一,而且最近几年,缴费基数以15%左右的幅度不断上升。

民企的这一忧虑和困境也进入了中央高层视野。

关于社保缴费问题,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同时抓紧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致辞时也特别提到,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

一些地方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以山东为例,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山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企业用地成本、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手段,为实体经济向好发展“保驾护航”。

共同面对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在努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大规模减税降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融资机制、肯定和鼓励企业家精神……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打消企业家的焦虑。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力推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鼓励民资参股国企推动国企经营机制转变。

2016年11月底,中央出台产权保护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首次提出公私财产权平等保护。

2017年9月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全文发布。中央首次高规格发文肯定企业家的价值和地位,并特别强调了“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提出要保护企业家的三大权益:企业家财产权、企业家创新权益、企业家自主经营权。

《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当前应理性看待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当前民营经济遭遇的困难,与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进程相关,与复杂的国际形势有关,是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更多处在产业链中下游的中小微民营企业转型的阵痛会更明显,但是如果转型升级成功渡过难关就将迎来柳暗花明。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党中央历来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将中央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是这40年改革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则更为重要。当前民企遇到的困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黄益平表示,一些地方环保风暴“一刀切”让许多民企被迫关门,处置金融风险则让许多民企资金链告急,一些政策的摇摆不定等各种因素加剧了民营企业的困境。当然,很多民营企业也应该反思,这一轮民营企业生存危机,是民营企业过往经营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在外部环境变化时的一次集中爆发,低质低效、管理落后、非理性扩张和过度举债几乎是这一轮陷入困境民企的共同特征,需要引起警醒。

“我们应该提倡‘中国企业’的概念,凡是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无论国资、民资、外资,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做出贡献,而不要有歧视性不公平的分层对待。另外,尽量避免运动式的政策制定与实施,坚持‘守法、合规’并采用市场化的政策手段。”黄益平说。

黄益平认为,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困境和压力,不仅需要短期释放流动性,更需要从中长期角度进行综合调整与布局,把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改善的目标,放到与防控金融风险、保障社会民生的同等层面,以综合、配套的系统性手段,出台金融、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揽子政策、机制甚至体制,“如果这些一一落实,民企发展的春天就为时不远了。”


采写:《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