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幼儿园100个孩子中就有6个得中耳炎,发病率为什么这么高?

晓瓷人儿


我们经常遇到有的成年人,耳部有臭味,流脓,听力下降,这多因在儿童期患急性中耳炎延误治疗而成慢性中耳炎;它病程一般超过6~8周,反复发作患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引起面部神经麻痹,脑炎等。

最新调查显示,3岁以内的比例竟达到了83%。小宝宝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那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呢?


一,中耳炎为何喜欢盯上小宝宝呢?

人的耳、鼻、咽、喉各器官以咽部为中心彼此相通的。咽鼓管是中耳通气引流的唯一通道,平时闭合,仅在吞咽或呵欠时开放,以维持鼓膜两侧压力平衡。


宝宝的咽鼓管宽、短而平直,宝宝免疫力较差,遇到伤风感冒,炎症会沿着咽鼓管黏膜侵犯中耳;如果鼻腔内压力增加,比如不恰当的擤鼻动作等,鼻内分泌物容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炎;躺着喂奶或洗澡时,不能及时将水清理,也很容易诱发中耳炎。

二,如何早期识别宝宝的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典型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但早期往往不典型,家长误以为是感冒或凉了肚子,不容易察觉宝宝的耳部。

如果宝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发烧】 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

【哭闹、摇头】宝宝躁动不安、爱哭、夜里总是睡不好觉,摇头;

【挠耳朵、耳朵积水】 如果宝宝不断地摸、挠、揪耳朵,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

【听力不好】 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就要注意了。


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或迁延不愈,可转换为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导致中耳积液),它的病程较长,耳痛较轻或无耳痛表现。多以耳闷为主要症状,出现听觉障碍,跟宝宝说话时,反应明显迟钝,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

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是由非化脓性中耳炎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来。

局部湿毛巾冷敷可以缓解耳朵疼痛,耳朵流脓一定要勤清理。宝宝及时去医院应用抗生素加糖皮质激素治疗,鼻腔局部滴呋嘛滴鼻液治疗,必要时手术。

抗生素选择:首选阿莫西林,对于症状加重,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仍无改善的患儿,应重新评估并换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曲松钠,完成整个疗程(7-10天左右)后,务必配合医生复查。


注:分泌性中耳炎(OME)

四,如何积极预防中耳炎?

提倡母乳喂养6个月或更长时间;喂养时应避免仰卧位喂奶,预防耳部进水;并在生后6到9个月减少或停止使用安慰奶嘴。增强宝宝抵抗力防止感冒;

同时提倡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流感疫苗;避免被动吸入二手烟。平时避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岁以上儿童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0天的,约50%将在6个月内复发,应在医师指导下彻底治疗,定期复查。


不及时治疗中耳炎,会出现发热、呕泻等全身性中毒反应,耳痛尤其剧烈;由于鼓室相隔头颅很近,可能并发如脑炎、血栓性静脉炎;分泌性中耳炎能导致中耳癌的发生。所以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对中耳炎进行预防,一旦出现中耳炎的症状就要及时进行治疗,防止慢性中耳炎的发生。


心连心好月嫂


这个是符合流行病学的规律的。急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据统计,儿童中耳炎发

病率为4%左右,所以100个小孩中有6个得中耳炎这个数据还算比较符合。

在冬季和春季节是中耳炎的高发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冬季春季感冒的儿童比较多。儿童中耳炎发病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多数中耳炎都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1/10 可能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为什么成人感冒不容易引起中耳炎小孩如此容易呢?因为儿童咽鼓管(连通耳朵和鼻子之间通道)比较平、短、宽,如果上呼吸道被鼻涕痰液堵塞,就容易往咽鼓管走。并且感冒时候免疫力降低,这时就容易导致中耳炎。

当中耳炎时,主要症状是局部持续性耳痛,还可伴有高热、哭闹、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时中耳炎穿孔流出脓液后,疼痛反而会缓解

治疗上如果发现有中耳炎的上述症状,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可能采取局部治疗或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具体需要根据病情待医生决定,不属于我们科普的内容。

那么重要的是预防儿童中耳炎。有以下的措施:

避免儿童接触二手烟,即被动吸烟。被动吸烟会导致更多的感染的机会,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感染。

控制过敏。过敏引起的炎症也可引起耳朵感染,尤其是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有其他过敏反应,如湿疹。

避免小孩感冒。

在婴儿出生的前6至12个月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婴儿。母乳中的抗体降低了耳部感染的发生率。

注意奶瓶喂养的方法。如果你喂奶瓶,把宝宝抱成45度角。如果小孩躺着在水平位置进食,会导致液体回流到咽鼓管中。

注意口腔呼吸或打鼾。经常打鼾或通过嘴呼吸可能是由大腺样体引起的。这些可能导致耳朵感染。需要专科医生的检查。





泌尿肿瘤外科鲜医生


幼儿园孩子中耳炎发病率高,原因一是因为冬春季节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比较多,而中耳炎是由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较为常见的疼痛并发症。

二是因为家长护理不当造成的,躺着饮水、喂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粗,并且内径比管,奶水可经咽鼓管吹入中耳,可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三是因为洗澡与游泳:洗澡和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呛入鼻,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四是集体生活,孩子在幼儿园接触病菌、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鼻炎、鼻窦炎的概率从而诱发中耳炎。

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炎"发起病来,使人头脑胀痛,有时甚至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会使孩子感到疼痛无比,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慢性中耳炎,一旦形成,则很难根治。

孩子如果患了中耳炎,除了及时找专业医生治疗外,家长在家可采用辅助疗法配合促使其尽快痊愈。如配合耳部热敷法,或用艾灸外耳道法。

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可以痊愈不再复发,但防永远大于治,家长在曰常生活中注意以下事项,可减少中耳炎的发病机会。第一不要给宝宝经常挖耳朵,避免不小心刺伤耳内皮肤黏脑,细菌趁虚而入引起感染;第二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腔或耳内,游泳时最好戴耳塞;第三母亲给宝宝喂奶或其他饮品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头部抬高一些,呈斜位,并随时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第四学会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要温和而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导致耳朵感染。

以上这些,你记住了吗,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请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关注我,更多健康知识与你分享。


龙江彩虹


是不是管教说话声太大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