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高效养殖——提高小龙虾苗种的成活率

小龙虾高效养殖——提高小龙虾苗种的成活率

01 影响苗种成活率的因素

近几年,随着小龙虾养殖业的升温,养殖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虽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但是,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仍是制约小龙虾产业的瓶颈。

生产中发现,小龙虾苗种的成活率与其下塘时的个体大小、操作技术、运输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体长1.5-2cm的虾苗,如采取氧气袋运输,则成活率很高,可以达到90%以上;如果采取干法运输,则死亡率很高,可以达到80%。

体长3-5cm的虾苗,只能采取干法运输,但如果捕捞操作不当、虾苗装的太多、运输时间过长、水体温差过大等都会造成虾苗的大量死亡。

小龙虾高效养殖——提高小龙虾苗种的成活率

02 提高苗种成活率的措施

1)改善不报操作方法。

人工繁育的虾苗,在捕捞时要用质地柔软的网具从高处往低处慢慢拖拽,如果是采取放水纳苗的方法,则要在接苗处设置网箱并且控制水的流速;如果采取地笼捕捞,则要每1-2小时就要把虾苗倒出来,以防密度过大,造成虾苗窒息死亡。

2)选择恰当的容器和适当的运输方式。

个体为1.5-2cm的虾苗,尽量采取氧气袋运输;3-5cm的虾苗则采用干法运输。运输时可用泡沫箱或者塑料筐运输,但要尽量少装;运输时间要尽量短,最好不要超过2个小时。

3)虾苗投放操作技术要规范。

在投放虾苗时,要将容器浸入投放池水中再提起,然后再放入,反复2-3次,以调节温差。投放时要分散投放在水体有草的地方。

小龙虾高效养殖——提高小龙虾苗种的成活率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