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爲何武漢能抵擋日軍四個多月,而廣州只堅持9天?

1929年10月24日,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波及世界,各國都在為擺脫困境而尋求出路,日本也不例外。趁西方列強無暇顧及中國、蔣介石又忙著“圍剿”之際,日本悍然發動了侵華戰爭。至1938年年底,日軍相繼佔領了中國華北、華中、華南地區的數十座大小城市。

日本人認為,北平、上海、天津、南京4大城市已全部拿下,如果武漢和廣州也能夠順利拿下,那就意味著基本掌握了中國華北、東北、華中、華南的控制權。為了策應武漢會戰,切斷內地與國外的運輸補給線,使中國軍隊兩頭難以兼顧,於是廣州便成為日軍攻擊重要目標。

廣州當時是整個華南的中心城市,人口也眾多,經濟實力很強,現代思想非常活躍,從清朝起就掀起過無數次革命運動。按常理來說,這麼一個大城市,不但應該重點設防,而且自身的動員力也十分強大。

抗日戰爭時,為何武漢能抵擋日軍四個多月,而廣州只堅持9天?

日軍進城

然而1938年10月12日,日軍第21軍,包括3個師以及1個飛行大隊,總共約4萬人,選擇在大亞灣登陸,主力由巖前朝淡水逼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軍前後投入25萬兵力,經過4個多月艱苦作戰都沒能拿下武漢,而廣州卻在日軍登陸大亞灣9天后,即告淪陷,舉國譁然。

國人捶胸頓足之後不由得發問,廣州為何如此快速淪陷?今日看來,“廣州之禍”無非以下四個原因造成的。

抗日戰爭時,為何武漢能抵擋日軍四個多月,而廣州只堅持9天?

簽訂《慕尼黑協定》

第一,蔣介石對日軍的判斷出現嚴重的錯誤,廣東沒有設防。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軍事力量雖然稱霸亞洲,但對於英美法等傳統列強還是有所顧忌。

當時鑑於英國在香港的存在,日本對香港一直沒有太大動作。另外,葡萄牙雖然在整個二戰期間幾乎沒什麼存在感,但葡萄牙和巴西曾是宗主國關係,關係十分密切。當年葡萄牙派遣了二百多萬日裔勞力到巴西,如果日本敢進攻澳門,巴西把這200萬日裔遣返回國,那將會給日本國內帶來很大的動盪。

蔣介石認為,日軍大舉侵略中國後,即便拿下了北平、上海等大城市,依然沒有對廣州發起進攻,表現出了日軍對英國、葡萄牙的顧慮。老蔣錯誤地認為,日軍不會舉兵進攻廣州、香港,所以對廣東的防禦工作沒有很重視。

然而《慕尼黑協定》簽訂之後,日本徹底消除了對英法兩國以及葡萄牙的顧慮,決定開始進攻廣州。此時的廣州兵力空虛,防守薄弱,日軍自然長驅直入。

抗日戰爭時,為何武漢能抵擋日軍四個多月,而廣州只堅持9天?

“南天王”陳濟棠照片

第二,國民政府與廣東軍閥存在矛盾,廣東兵力不斷被削。

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粵軍第一師擴編為著名的“鐵軍”--第四軍,由李濟深擔任軍長,陳濟棠擔任第十一師師長,北伐開始後陳濟棠留守廣東。陳濟棠名義上國民黨人,但實際上是個軍閥,其一直暗中在廣東培植自己的勢力。

時至1929年4月,陳濟棠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八集團軍總指揮,統領廣東海陸空三軍,手握廣東省政軍大權,人稱“南天王”。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陳濟棠在“六一事變”中被迫下臺,廣東政府結束了半獨立的狀態,歸附南京政府,但有陳濟棠 “前車之鑑”,蔣介石對非嫡系部隊沒有足夠的信任,對廣東非嫡系部隊一削再削。日軍進攻廣東之時,留在廣東的兵力僅有6萬餘人。這使得在這些力量在強大的日本海陸空聯合進攻中,實力嚴重不足。

抗日戰爭時,為何武漢能抵擋日軍四個多月,而廣州只堅持9天?

日軍登陸大亞灣

第三,廣東當時內部鬥爭大,無法統一抗爭力量。

由於蔣介石的不信任,國民黨中央不斷安插勢力到廣東,此時廣東餘漢謀雖為第四路軍總司令,但廣東的權柄握在蔣介石親信黃慕松和曾養莆手裡,形成了餘漢謀掌握軍權,黃慕松掌握政權,曾養莆掌握黨權的三足鼎立態勢,相互掣肘制衡。

日軍在大亞灣登陸後,餘漢謀為了保存自身實力,始終不願把所有兵力投入到作戰中去,加上廣東也沒有統一的領導中心,各派實力都自顧著逃命,日軍進攻時,根本沒有主力軍出來做抵擋。

抗日戰爭時,為何武漢能抵擋日軍四個多月,而廣州只堅持9天?

日本特務機構行動

第四,日本安插了大量特務,對廣東的情報瞭如指掌。

日本對中國垂涎已久,早就制定了“大陸計劃”。在抗日戰爭沒爆發之前就已經在中國安插了大量間諜、特務,在廣東汕頭地區就有日本的特務指揮中心,指揮整個華南地區特務工作,還有廣州、香港等多個分支機構,情報網絡可謂嚴密至極。

廣州淪陷前,日本安插在廣東的特務非常活躍,為了摸清大亞灣的情況,在進攻廣東前的一個月即已派人登島進行站前偵查,且在日軍進攻廣州之時,日本情報機構不僅為日本帶路,做標記,還四處散發流言。這也是日軍得以快速佔領廣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