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里令妃倍受寵愛,歷史上乾隆皇帝爲何不立其爲皇后?

電視劇《延禧攻略》裡的令皇貴妃魏瓔珞,在歷史上的原型是乾隆皇帝的令皇貴妃魏佳氏。

歷史上的魏佳氏與《延禧攻略》裡的魏瓔珞一樣,都倍受乾隆皇帝的寵愛。有學者概況說,魏佳氏的人生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十年:

第一個十年(從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她先後為乾隆皇帝生下了四個皇子和兩位公主,分別是皇十四子永璐(四歲薨逝)、皇十五子永琰(嘉慶皇帝)、皇十六子(未命名,殤)、皇十七子永璘(和碩慶親王)和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短短十年內,魏佳氏生下六個子女(期間還小產一次),是為乾隆皇帝生兒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足見乾隆皇帝對其寵幸之隆。也正是這一時期,魏佳氏由令妃躍居到令貴妃,乃至令皇貴妃,鞏固了她在後宮的地位。

《延禧攻略》裡令妃倍受寵愛,歷史上乾隆皇帝為何不立其為皇后?

(令妃半身吉服像)

第二個十年(從乾隆三十年至乾隆四十年),她在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南巡斷髮” “不廢而廢” “保留尊號”崩逝後,以皇貴妃之名統攝六宮,直至薨逝,可謂榮耀之極。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倍受皇帝寵愛、兒子後來還作了皇帝的令皇貴妃,從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崩逝到其薨逝整整的十年間,至死也沒有被乾隆皇帝冊立為皇后。

《延禧攻略》裡令妃倍受寵愛,歷史上乾隆皇帝為何不立其為皇后?

(《延禧攻略》劇照:令皇貴妃 魏瓔珞)

歷史上,有著60多年豐富執政經驗的乾隆皇帝,為什麼在令皇貴妃生前不立其為後呢?且聽小編仔細為您分析原由:

第一個原由:避生滿漢之爭。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皇朝,如何處理好政權內部的滿漢關係,鞏固好滿族的核心統治地位,是歷任皇帝不可迴避的重大政治問題。從歷史資料中,我們不難獲悉:令皇貴妃魏佳氏,本姓魏氏,實際上是漢人出身。遍覽清朝歷史,生前冊立為大清皇后的,沒有一人是漢人血統。這既是鞏固滿洲皇權統治的政治性的需要,也是展現滿洲皇權統治的象徵性的需要。儘管歷史上令皇貴妃的魏氏全族已經從包衣抬旗至滿洲鑲黃旗,名義上已經徹底地滿族化了。但是令皇貴妃的漢人血統卻是無法改變的現實。這也是以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電視劇《甄嬛傳》甄嬛的歷史原型)為代表的滿族上層統治集團堅決反對冊立令皇貴妃為大清皇后的最“合理”、最“合法”的理由。如果乾隆皇帝執意冊立令皇貴妃為大清皇后的話,勢必會引發滿族上層統治集團的反對之聲和大清朝堂上的滿漢之爭,甚至會“節外生枝”地引發出日後的立儲之爭。

作為一個政治成熟的封建帝王,乾隆皇帝斷然不會為了冊立令皇貴妃為皇后,而擾亂了當時相對安定和睦的皇族、滿漢關係。

《延禧攻略》裡令妃倍受寵愛,歷史上乾隆皇帝為何不立其為皇后?

(《延禧攻略》劇照:崇慶皇太后 鈕祜祿氏)

第二個原由:防引奪嫡之亂。乾隆皇帝的繼皇后烏拉那拉氏去世後,她所生的

皇十二子永璂名義上仍是皇后嫡子。如若乾隆皇帝在令皇貴妃生前便冊立其為皇后,等於是名義上又多出了她所生的兩個嫡子,即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乾隆皇帝膝下一旦有3個嫡子,而且還分別是前後2個皇后所生,極有可能引起太后與皇后、宮裡與宮外、朝上與朝下的立儲之爭,甚至引發內外勾結、上下攀附,以致奪嫡之亂、禍起蕭牆。與其這樣,就不如名義上只有一個“不廢而廢“的繼皇后所生的嫡子,既安了後宮皇太后、諸妃嬪、皇子和朝廷百官的心,也不給任何人討論立儲問題提供由頭。正所謂“一枝不動,百枝不搖”,從整個王朝的政治穩定大局和千秋萬代考慮,乾隆皇帝也斷不能在令皇貴妃生前就立其為皇后。

《延禧攻略》裡令妃倍受寵愛,歷史上乾隆皇帝為何不立其為皇后?

(《延禧攻略》劇照:繼皇后 烏拉那拉氏)

第三個原由:恐隕皇儲之命。從歷史上看,清朝入主中原後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任皇帝,全都是皇妃所生的庶出,沒有一個是皇后所生的嫡皇子。所以,乾隆皇帝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決心從自己的皇子開始,由皇后所生的嫡皇子繼承皇位。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之前,由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二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先後早夭,給乾隆皇帝造成了巨大打擊和不可抹去的心理陰影。其中,皇二子永璉在世時,曾被乾隆皇帝秘密立為皇儲,皇七子永琮也是乾隆皇帝繼永璉薨逝後心裡默定的皇位繼承人。歷史上,永琮薨逝後,乾隆皇帝曾動情悲嘆:“復念朕即位以來,敬天勤民,心殷繼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殤。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豈心有所不願,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慶,必欲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 這段話的大意就是:

“我自即位以來,敬天勤民,自問並未得罪天地祖宗,然而為什麼正嫡子嗣一再早亡?難道是因為我朝自定入主中原以來,歷代皇帝都非正嫡繼統,而我必欲以嫡子繼統,獲得先人沒能獲得的福分,因此一線妄求之心,遂起如此之禍嗎?”可見,乾隆皇帝在嫡子立儲的問題上是有很大的心理陰影的。從某種意義講,他害怕這是一個不可改變的宿命,害怕“正嫡子嗣一再早亡”。所以,在繼皇后烏拉那拉氏活著受寵的時候,乾隆皇帝儘管非常喜歡繼皇后所生的皇十二子永璂,但終究也沒有下決心密立永璂為儲君。因為永璂是嫡子,乾隆皇帝實在是害怕自己是被什麼東西所詛咒,實在害怕自己只要一動“嫡子立儲”的念頭,正嫡子嗣就一再早亡。所以,對永璂是這樣,對永琰更是如此。如此迷信宿命的乾隆皇帝,如果默定永琰是皇位繼承人的話,也是斷然不會冊立其生母令皇貴妃為皇后的。他實在是害怕永琰成為嫡子之後,再重蹈永璉、永琮“嫡出皇儲殞命”的“覆轍”。

《延禧攻略》裡令妃倍受寵愛,歷史上乾隆皇帝為何不立其為皇后?

(《延禧攻略》劇照:孝賢純皇后 富察氏)

小編認為,正是基於以上三個方面的考慮,乾隆皇帝不能也不敢在令皇貴妃生前冊立其為大清皇后。所以,在令懿皇貴妃(令皇貴妃薨逝後諡號“令懿皇貴妃”)薨逝二十年後,乾隆皇帝於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的九月初三,正式宣示皇十五子顒琰(乾隆皇帝考慮“永”字為常用字,避諱不便,遂命改“永琰”為“顒琰”)為皇太子;同時“母以子貴”,追封皇太子之母令懿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后,史稱孝儀純皇后。至此,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也成為了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漢人出身的皇后。

《延禧攻略》裡令妃倍受寵愛,歷史上乾隆皇帝為何不立其為皇后?

(乾隆皇帝像)

三個月後,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舉行禪位大典,顒琰正式即皇帝位,年號嘉慶,是為嘉慶皇帝。乾隆皇帝的以上安排,既實現了皇權大位的平穩交接,也實現了對心愛之人的“封后承諾”,真可謂窮盡心思、善莫大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