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公办教育、民办教育、西安教育

非公非私的五大名校们总是饱受质疑

却受到无数应届家长的追求

笔者用一场三个小时的促膝长谈

企图揭开五大名校的“冰山一角”

国庆节回了趟家,见了见长辈和发小,吃吃喝喝之后,我准备回西安。前一天的晚上,我父亲的同学汪叔叔来家做客。

通过一番寒暄,我才知道,他就是西工大附中的那个汪叔叔。

父亲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说:“你好好学,到时候让你汪叔叔垫个肩膀,去西工大附中念。”结果,连胯骨都踩不上。

我是个自来熟,一阵天南地北下来,我和汪叔叔已然熟络。汪叔叔个不高,虽过中年,身材却未发福,而且谈吐极有修养,在聊天中,不打断别人,都是平顺交错,让人很舒服。

作为从没上过重点学校的我,面前坐着名校老师,这样猎奇的机会,我是不会错过的。

在得到汪叔叔的同意之后,话题自然而然的直入我更关心的问题。

1.>>>钱人房<<<

“您一个月挣多少钱?”我相信,没有比收入更直的了。

“小庞这问题......也就1万多点,没多少,教师从来就不是高薪行业,你爸知道。”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图为高新一中教师月工资

父亲在一旁点点头,然后略带羡慕的说:“没多少,你们单位也组织去马尔代夫了。”

“罢了罢了,主要经费足,特别是购买设备、培训师资、相关国家重点课题等等,这些专项经费一般学校确实比不了,光着几项,基本上相当于XXX中学全年经费的总和。”汪叔叔说到这,难以掩饰笑傲江湖的得意。

“经费当然足了,赞助费得多少呢。”我“鄙夷”的说。

“多少?”我爸好奇的问道。

“现在的我不知道,16年是20万,还得成绩过得去,关系硬。”

“咱俩算硬不。”父亲笑着问。

“咱俩不算,主要是我不硬。”汪叔叔笑着说。

一阵哄笑过后,聊天继续。

“他们进来不影响升学率?”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图为西工大附中小升初现场

“你说对了,除了这些赞助入学的,我们现在也得接受划片区入学的学生,由于西工大附中周边小区价格高昂,划片区入学的学生还不是很多。现在我们主要是利用霍桑效应,让所谓差生去当班子和学习委员,基本上一年,成绩就持平了。”汪叔叔说。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霍桑实验中,六个女工意识到了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时,是这些专家一直关心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注的。

“这是一点,主要是你们老师也牛。”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嗯.....能好一些,毕竟有些老师是高考命题人,月考卷子里有母题。”

“这些命题人你们咋挖过去的?”我感叹道。

“后来的不知道,我去的时候,就是拿钱挖,专盯公立中学的学术带头老师,条件起步2倍工资,奖金另算,这样的待遇,谁扛得住?”汪叔叔微笑着说。

“掐尖!”

“拿来的总比培养的快,不是么”汪叔叔一摊手说。

“教育部门不管吗?”

“管?现在是禁止学区房了,但之前,没有我们打差异化,哪来的学区房;没有学区房,哪有那么多财政收入;没有这么多财政积累,拿来的底气禁止学区房?”汪叔叔说的有理有据。

这一串回环往复,我无言以对。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2.>>>不团结<<<

喝了口茶,汪叔叔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当然,还有内在因素”

“您说。”我问道。

“首先,大学的附属中学,容易近水楼台先得月,再加上家长惯性思维:上西工大附中至少上西工大,上交大附中至少上交大,这是第一。”

“其次,体制优势,我们是校控民办,校控保证资源,民办方便招生,我们可以自定招生标准,你以为西安的小升初考试是谁首创的。”汪叔叔说完,长呼一口气。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小升初测试壮观场面 考场家长人数是学生三倍

“两边便宜都占了。”

汪叔叔喝了口茶,没说话。

“那这么下去,你们五大名校不成了垄断?。”

“优势教育资源本身总是聚集的,这是客观规律。”汪叔叔的回答,等于是默认了我的提问。

“那真是奇怪了,陕西每年要产生那么多优秀老师,就算你们再能掐尖,总有剩余吧,他们怎么就不能拧成一股绳,多点开花,打破五大名校的格局?”我疑惑的问。

汪叔叔听完楞了一下,看了看我爸,略带狡黠的说道:“他们拧不起来”。

“拧不起来?”我说。

“我从教育三方给你说,学校,家庭、社会。”

“先说学校,你刚才说的对,还有那么多漏网之鱼呢,但是,他们不可能拧成一股绳。”汪叔叔还用手做了一个拧绳的动作。

“不团结?”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现在普通中学你没去过,跟公司一样,学校知道自身实力有限,所以和老师之间也就只存在雇佣关系,谈不上精神链条。老师也就上完课走人,不多讲一句,作业批改推给家长,再利用剩余时间开课外辅导班。XXX给我说:现在大家都这样,你付给我钱,我给你上课,你给我付多少,我给你上到什么程度。我们招过一个老师,XX中的,水平相当高,但之前连校级优秀教师都没当过,我问他原因,他说,那个学校只是他的跳板,

他绝不可能在那个地方浪费精力。”汪叔叔将身子倾斜过来,说。

“当时还担心他入职会不适应,他拍着胸脯说,之前班级学生的名字早已忘光,不耽误工作。”汪叔叔咳嗽了一声,用传递暗号的声音说:

“你看,漏网之鱼再多,不迟早,还是我们的吗。”

“这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汪叔叔看我吃惊的样子,微微一笑:

“你还懂得挺多”。

“家庭呢”。我此时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以西工大附中现在的地位,完全可以顺应教育部政策方针,不收取任何费用,生源质量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对啊,你们现在也不缺钱。”

我们早年曾做过试点,一律按成绩来,结果,那些成绩稍差的家长不干了,四处打听塞钱路子,甚至有家长要到教育局告学校,同时滋生出许多虚假信息,许多家长差点受骗,我们一看这样,只能打消这个想法。”

“便宜一点呢”

“有时候差一分,就是上千人,如果便宜了,那学生太多,学校收不过来,只能贵一些。”

3.>>>强者愈强<<<

说完,汪叔叔给我看了他微信某群的聊天截图。

“咱们挑学校主要是怕孩子在普通的学校里,和差生接触多了,受到不好的影响。你说,咱娃要是就差一两分没上成西工大附中,这不把娃耽搁了。”

“有好多娃就中考没考好,平时好着呢。你们不给这些娃留个机会,公平吗。”

汪叔叔收起手机,继续说: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高中部,高中直接面对高考。没有哪个家长会在最后冲刺上松劲。”

“不怪家长,重点中学与非重点现阶段差距确实巨大,单说硬件条件,北京有个101中学,每年投入的钱,够在西安再盖四个。”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图为101中学一角

“这么大差距”

“过去的教育思维总认为优渥的环境对学习不利,但现实是,新型教育目标在简陋的教学环境中已难以实现,只有优渥的环境才能为成熟思维方式,提升综合素质,锻炼逻辑思辨提供可能,进而反哺学习。”

汪叔叔看我没反应,继续说:

“特别是新课改之后,那些基础设施落后的好学校,就慢慢退出第一梯队了。槐芽中学就是例子。”汪叔叔说完,还比划了一个下降的手势。

“这个......”我一时不知道怎么接。

“最后说社会。”汪叔叔接着说。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时至今日,社会还是会对名牌大学毕业生另眼相看,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是比其他院校的学生来的容易。同样的在校成绩,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公司,冯城(另一个叔叔)他家娃年薪80万加股权分红和出国深造机会,我家娃只是年薪20万,就因为人家清华毕业。”汪叔叔说到这,声音颇有无奈。

“你可以说唯学历论,也可以说社会风气江河日下,那些批评的人,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他们孩子来西工大附中上学,你猜,他们会来吗?”汪叔叔神秘一笑。

“连我们自己内部都说,来西工大附中,可以一人得道...”汪叔叔话语颇带戏谑。

“鸡犬升天。”我下意识接了一句。

“后面这句,可是你说的。”汪叔叔大笑。

汪叔叔后来又和父亲聊了一会,在互祝节日快乐后,便起身告辞了。

4.>>>尾声<<<

这三个小时的对话,对我感触很深,想谈谈自己一点想法。

不光是五大名校,西安市区几乎所有的重点中学,也有极大且极多的优先选取权限。虽说初中阶段的划片入学保证了均匀性,但是,由于五大名校的高考成绩出色,推动了掐尖选拔前置化,序位导致普通学校一直吃剩饭,从这个角度看,普通学校是很难弥补剪刀差的。

曾有教育专家评论:五大名校培优的过程,不是教育

那什么是教育?理想点说,将普通的学生培养成才。换句话说,就是要使起点最普通的学生,也能通过学校的培养产生相应能力,这才能彰显学校的根本功能和水平,而这也是社会教育目标中的原则性本意。

可有谁会在乎这样的本意呢,就像谁会管普通学生的未来是一样的。

现在西安正处快速上升期,同时,社会成本也会随之上升,各类评价指标本能的向金钱靠拢,这无可厚非,遗憾的是西安的上升途径却并没有同步丰富。

在此重压下,无论你是什么馅儿,都会像挤丸子一样,被揉捏到这座独木桥边,让我们明知这样会助长掐尖风气,却也不得不拼命靠近五大名校,即使这条独木桥上早已是人满为患,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加入狂热的人群中,挣扎出一点机会。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最讽刺的是,这种狂热并不是五大名校炮制的,而是由巨大的学校差距,寥寥无几的上升渠道,一元制的人才判定以及鸿沟般的行业差所推动的,它们形成一个闭环,呈螺旋式如影随形的环绕在每位参与者周围。

太需要给这种狂热降降温了。

怎么降?不难,只需每个部门,社会的每个人回归理性:教育部门要不停歇的推进“名校+”工程,用最快速度遏制学校之间水平差异;普通学校要“看得起自己”,在从差变优方面下大功夫,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深挖学生其他素质,利用好西安展开的6000名以上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机会,对标新形势下教育目标,补齐短板,让老师和家长看到学校的突变;用人部门打破学历论,给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一点机会,一点时间;高薪行业及公职单位,做为是社会阶层上游,要起带头作用,根据工作实际需求制定用人标准,别一刀切的只认211、985,不给本来就紧绷的就业形势添油造势。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这里面,最不需要做什么的就是五大名校,现在取消了学区房,主管部门不再偏爱,又严禁收取赞助费等变种费源。在生源上,西安学区房价格回落,有大批所谓普通生会划片区进入,正是考验五大名校的核心教育力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利用霍桑效应,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又保证升学率,就看它们的造化了。

至于家庭,我想对学生家长以及汪叔叔说:我们对成功的定义,应是成功本身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PS:文中汪叔叔等均使用化名。

深聊三个小时,五大名校老师吐露西安名校“内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