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上海,是许多人会选择的奋斗拼搏、实现梦想的地方,范春月曾经也是其中一员,然而最终她却决定放下在上海已小有所成的事业,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寿宁,创建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发展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更多创业青年,为家乡父老乡亲的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方崭新天地。

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这天,在寿宁平溪燕窠村圣丰农业合作社的锥栗种植园里,合作社的社员正在采收今年第一批锥栗。这片锥栗园今年刚刚加入了“下乡的味道”定制果园项目,所种植的锥栗被统一收购并制作成礼盒,由公司进行统一销售。


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寿宁县平溪乡村民 陈建炳:现在是有人收,以前是没人收的,(价格)今年高一点。


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寿宁县平溪乡村民 郑功辉:全部放在家里面,就有人拿去了。以前我们要自己拿外面去卖。

“下乡的味道”定制果园项目搭建起了“农户-合作社-企业(个人)”的合作平台,爱心企业或个人通过预先采购产品,合作社负责教授技术、把控质量,农户负责具体生产,解决了农户个人销售无门,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


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圣丰农民合作社负责人 黄高英:解决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后顾之忧,那我们生产就敢放开了,针对性地去生产。我们今年锥栗它给了我们订单,我们也盖起厂房,我们的合作社规模也能够越来越大。

根据各乡镇的区域优势,进行个性化订制,2018年,“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定制果园、定制菜园、定制大米”特色定制项目等。目前建成葡萄、高山蔬菜、锌橙、茶叶等10个基地。通过定制农业、定单农业、品牌推广的形式,“下乡的味道”以消费扶贫的模式对接企业、机关单位食堂、商会、消费者等用户群体,鼓励社会力量与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帮扶,推进农产品上行,增加农户收入,从而带动乡村振兴。


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福建“下乡的味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范春月:可能在许多人眼里,一层一层的大山,阻隔了我们向往世界的脚步,但每次我们回来都不一样,我们每次只要动车经过山的地方,我们的内心都会有一种特别安宁的感受。那我小时候,村庄长满稻谷的那个小的村庄,现在也已经正在消逝。所以说,是因为这个原因,想要试试看说家乡会不会、能不能有什么办法,能有其它的生机。

家乡的发展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年轻人)能回来试试看,有没有什么东西能为家乡做的,那我们最早开始做这个的时候,其实是想推进县域的一些创业青年的产品。

把一些精神文化的内涵根据各个企业不同的需求,来做一些升级以后,本身它的产品能够获取更高的附加值。然后我们就是说不仅仅是来解决销售这一端,通过销售的成绩,能够重新来倒逼产业,让产业能够有一个提升、升级。在供应链这一块,也能够区别于原来的地方,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

正是因为那一抹乡愁,范春月放弃上海的优厚待遇,返回家乡白手起家,除了利用自己多年来从事互联网工作的经验,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带动山区农产品销售。她还重视与大学生创业者的交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的后勤保障和创业意见,希望让更多的创业青年能够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范春月:守住那抹乡愁 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寿宁县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江培源:带动了一批青年创业,特别是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他们也在帮助服务,促进了我们整个青年创业的健康发展。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下乡的味道”“我+1”产业扶贫计划已经整合寿宁县农业龙头企业30家,涵盖茶叶、水果、蔬菜、硒锌大米以及各类农副产品近500余种,建成线下体验馆2家,上架产品400多种。从生产端入手,以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为抓手,为供应链全程提供资金、农资、技术、包装、电商等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