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漁四個月大海又沸騰 開海第一天市民來搶鮮

休渔四个月大海又沸腾 开海第一天市民来抢鲜

9月1日,煙臺開發區大季家初旺漁港開海,漁民打魚歸來,喜獲一條長達一米的刀鮁。 本報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欒軍

休渔四个月大海又沸腾 开海第一天市民来抢鲜

碼頭上人頭攢動,魚販、船工和買魚的市民交織在一起,都在為魚忙碌。本報記者 呂奇 攝

休渔四个月大海又沸腾 开海第一天市民来抢鲜

開海首日,市民遊客前往青島嶗山區王哥莊街道的港東漁碼頭採購新鮮海貨。本報記者 臺雪超 攝

休渔四个月大海又沸腾 开海第一天市民来抢鲜

第九屆長島海鮮節,遊客們盡情享受海鮮大咖。 本報記者 趙金陽 鍾建軍 攝

9月1日12點,今年夏季伏休正式結束,經過4個月的等待,當日,煙臺市4950條漁船“解禁”,688條拖網漁船可以出海打魚了。下午兩點,位於芝罘島的東口碼頭海鮮市場已十分熱鬧。漁民將打撈上來的海鮮剛端上岸,就被等在岸邊的市民瘋搶一空,一位賣魚的攤販2小時賣光千斤鮁魚。此外,2018中國即墨首屆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暨第二屆田橫金秋開海節、第九屆長島海鮮節也於9月1日正式啟幕。

兩小時賣光

千斤鮁魚

9月1日上午,青島港東漁碼頭的媽祖廟舉行了開海儀式。王哥莊社區的大鼓助陣表演,漁民用三生(雞、魚、豬頭)祭海,隨著鞭炮的齊鳴聲,一條接一條漁船滿懷希望向著大海遠處駛去,也象徵著這一個捕撈期漁民能“漁貨滿船”。臨近中午,一條條漁船滿載而歸。當天,準備了四個月的漁民全部出動,共200多條船,每條船均產量有七八百斤,最多的達千斤,總量高於去年同期,實現了首日大豐收。主要有蝦虎、螃蟹、小牛舌頭、鰻鱗魚、小黃花、白米子、對蝦、大海螺、比管、擺甲魚等。最多的是蝦虎、螃蟹、小昌魚和歷蝦,收穫總量約五萬斤。

在王哥莊街道的另一邊,黃山社區的漁民也朝著岸邊歡快歸港。海蜇收穫季,碼頭上同樣是一片繁忙景象。

下午兩點,位於煙臺芝罘島的東口碼頭海鮮市場已十分熱鬧。漁民將打撈上來的海鮮剛端上岸,就被等在岸邊的市民瘋搶一空,一位賣魚的攤販2小時賣光千斤鮁魚。

在東口碼頭海鮮市場,人流車流不斷往市場內湧去,有些買完海鮮的市民提著桶或者幾個袋子往外走。不少市民表示今天開海,海鮮便宜又新鮮,趁著週末過來買點屯著。

攤販夏老闆的攤位在市場的東南角,不到下午四點,她的攤位前僅剩了幾條野生鯧魚和一些紅蝦。“來這買魚的都是五斤、十斤,所以賣得很快。”她說第一天開海怕很多人不知道,只帶了一千斤鮁魚、幾十斤野生鯧魚,還有紅蝦和刀魚,“紅蝦只剩這點了,15塊錢兩斤了,賣完回家。”她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準備收拾東西。

在岸邊,記者看到每當有船要靠岸,岸邊便站滿了等待購買海鮮的市民,漁民剛把海鮮端上岸,就被市民層層圍住一搶而空,開海第一網實在太誘人了。

捕魚主力軍

多是“60後”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願意出海打魚的,又髒又累還特別辛苦,願意幹這一行的不多了。”在煙臺初旺村採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出海捕魚的“主力軍”大多是“60後”,整個漁村漁民年齡在50歲至60歲之間,其中年齡最大的65歲,而最年輕的船工也有35歲,還不是本地人,都是從外地僱的臨時工。

出海捕魚本就是體力活,加上船工出海都穿著沾滿油漆、油汙的工作服,在單一的環境中,他們被溼鹹的海風吹著,被灼熱的太陽烤著,加上海上變幻莫測的氣象影響,危險隨時可能發生。

有著30多年出海經驗的另一名老漁民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子、女兒都成家立業了,都選擇了去城裡打工,沒有一個像他一樣以出海捕魚為生的。“孩子們不願意幹這行了。”據瞭解,在初旺村,二三十歲的“漁二代”大部分外出打工,不再出海打魚,漁業傳承出現斷層。

“將來不出海了打魚的手藝活該怎麼辦?難道就這樣失傳了麼?”採訪中,一些老漁民不免發出了這樣的擔憂。

“織網、捕魚的老手藝都掌握在這幫老人手裡,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了。”漁民叢先生搖著頭說。他告訴記者,自己今年56歲了,已經捕魚20多年,他們這一代都會駕船捕魚、織網修船,但最讓他擔憂的是他們老一輩去世之後,這些老手藝就失傳了。

談話中,許多漁民告訴記者,出海打魚是一門手藝活,什麼時候漲潮、落潮,漲潮時如何撒網,怎樣收網省時又省力,如何織網、補網,養護船隻等一系列瑣碎的細節裡都蘊藏著大學問,只是關注的人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