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否已經成爲了您生活的標配?

最近身邊很多人都在抱怨

房價太高,不敢找對象

養孩子太貴,不敢生二胎

工作太難,不敢休息

甚至連死都要考慮買不買得起墓地

還有很多人覺得自己正在被生活一點點摧毀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看到大家各種扎心的說法

主要以“焦慮”為主

無不控訴著對於生活的迷茫和恐慌人生

好像被這一些些打得支離破碎

充滿了負能量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你數不清一個成年人每天要焦慮多少次。每天玩微博、刷微信、看知乎,生怕落後於人,買單反學畫畫,熱度卻只有三分鐘,什麼都想試,卻什麼都沒有耐性。

智聯招聘曾在去年1月發佈了2017年中國白領滿意度指數報告,而據年度職場關鍵詞統計,第一名就是“焦慮”。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很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有的因為焦慮,已經大把的脫髮,還有半夜三四點發朋友圈失眠的人。而新聞裡,因焦慮患上抑鬱症、心理障礙的人也比比皆是···

但我們忽略了一點,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每個年紀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煩惱,沒有誰過得容易的···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可能也是因為生活壓力的原因,在急速發展的時代面前,我們總是感到一種無力和焦灼。

那些碎片式的毒雞湯,類似於“你的同齡人正在遠遠甩開你”、“稍不努力你就會成為一個被時代拋棄的人”、“你以為的穩定正在悄悄離開你”的文章隨手點開都是一大片。

其中,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焦慮”。

好像焦慮才是現代人的標配,而且越焦慮說明你越進取,這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動力,其中也不乏“沒有焦慮,不足以談人生”的觀念。這並不是說沒有危機意識是錯誤的,成都腦康小編只是覺得把焦慮感無限放大,實在是沒有必要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焦慮是人的一種本能情緒,每一個人都會存在著焦慮情緒,當我們處於心理壓力狀態,受到刺激時,我們都會出現焦慮情緒。正常的焦慮情緒能夠幫助我們面對突發的事件,但如果長期的焦慮、緊張、壓抑,往往演變到最後的結果就是患上——焦慮症。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anxiety),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認知過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軀體疾病等均有關係。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主要表現為焦慮的情緒體驗、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及運動性不安。臨床上常見有急性焦慮、慢性焦慮與社交焦慮等。

1.急性焦慮(驚恐發作)

表現為反覆出現、突然發作、不可預測、強烈的恐懼體驗,一般歷時5~20min,很少超過lh。伴瀕死感或失控感,以及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失調:

①心臟症狀:胸痛、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

②呼吸系統症狀: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感。

③神經系統症狀:頭痛、眩暈、暈厥和感覺異常。

2.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

是焦慮症最常見的表現形式,表現為泛化或持續存在的焦慮,如過分擔心、緊張、害怕等。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口乾、出汗、心悸、氣急、尿頻、尿急等),以及運動不安的症狀(輕微震顫、坐臥不寧等)。患者常有人睡困難、多夢易驚醒。

3.社交焦慮障礙

臨床表現多樣,輕者在與人交往時表現靦腆、害羞、緊張。嚴重者表現為害怕被人審視、不敢與人對視、害怕做出令人尷尬的行為、甚至覺得無地自容迴避社交,可導致社會隔離。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這個社會已經讓我們很焦慮了,那你知道焦慮的人需要懂得哪些什麼?

自我放鬆

焦慮症會讓人出現心慌、肌肉緊張、身體發抖等不良反應,要學會從緊張焦慮的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在精神狀態好的情況下,讓最害怕的情景出現,然後想象著自己要怎樣去面對,從而去感受自己擔心的那些事情發生時自己的感覺,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焦慮的情緒有所緩解,會慢慢忘記這些擔心的事情,從而克服焦慮心理。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學會適應

◆◆

對產生焦慮的對象要勇敢面對,這是克服焦慮心理的最佳方法。焦慮者把某個害怕的情形分解成幾個小目標,循序漸進,就可以逐漸適應這個情景,以後面對它不再焦慮。

注意休息

休息好對人的健康、生活都有很多的好處,多休息可以讓身心輕鬆,減輕心理焦慮。所以,平時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睡前洗個熱水澡對睡眠質量更有幫助。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保持樂觀

◆◆

樂觀的情緒帶給我們的是健康的人生,對自己充滿自信,會讓我們面對各種困難都能夠克服,從而化解焦慮。如當你面對一個你始終也無法翻越的情景時,你可以嘗試和你身邊的人進行溝通,通過傾訴可以把你內心的想法都表達出來。讓被傾訴者成為你的支持者,幫你度過難關,遠離焦慮。

增強自信

缺乏自信,是焦慮症患者的主要心態之一。同時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患者總是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增加憂慮、緊張和恐懼。所以患者首先要意識到,必須給自己自信心,要相信自己,這樣才能減少自卑感,要相信自己如果自信一些,焦慮的程度就會降低一點。

焦慮是否已經成為了您生活的標配?


◆◆音樂療法

◆◆

選擇一段柔和、寧靜的音樂、至少要半小時。在一個舒適、寧靜的環境中,閉上眼睛來聆聽這段音樂。此間要排除一切雜念,全身放鬆,將注意力集中於音樂,想象著音樂所展現的優美、柔和、寧靜的意境。可以減輕或消除抑鬱、焦慮情緒。

遠大腦康溫馨提醒

我們的周圍時時都充滿著可能引發焦慮情緒的事情,適當的焦慮能夠激發人的潛能,讓人走向成熟。然而,過多的壓力不僅會妨礙我們處理事情的能力,還會對我們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當我們的焦慮程度已經達到無法自我排解之時,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到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院進行疏解或診療,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