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前连下两道诏书,知子莫若父,朱棣一屁股坐地上:全完了

纵观中国历史,帝王虽集权力于一身,普天之下没有敢忤逆之人,但高处不胜寒,身处高位便会担忧亲近之人的背叛以及有心人的谋反,所以作为帝王猜忌心理十分严重。朱元璋便是其中一位。

朱元璋是古代历史长流中的传奇人物。一生跌宕起伏,做过乞丐,做过和尚,最后位及一代帝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曾统一全国,解放奴隶,严惩腐败,在他的统领之下,前期的明朝繁荣安定。也许从前贫穷且不安稳的生活使他恐惧,在登上帝位以后,他猜忌心极重且杀戮成性的性格逐渐显现出来,在位期间采取了许许多多的方式巩固中央集权。

朱元璋死前连下两道诏书,知子莫若父,朱棣一屁股坐地上:全完了

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置协理皇帝处置政府的殿阁大学士,内阁制开始显露原形。在地方上,朱元璋分解了各级政府的权力,将地方权力分解为几部分,相互牵制,并同时向中央负责,此举避免地方官员大权独揽,威胁中央统治。此外,朱元璋为巩固政权,还采取了“屏藩”的制度。

朱元璋死前连下两道诏书,知子莫若父,朱棣一屁股坐地上:全完了

也许由于朱元璋早年间饱尝人情世故的辛酸过往,使他极度重视骨肉亲情,他认为朱氏子孙定能同行协力保护大明江山,所以他将自己的子孙分派到边疆做起了藩王。朱元璋虽出生草芥,但多年南征北战的经历使他对历史也有一定了解,他心里也明白西汉“吴楚七国之乱”,但内心对于亲情的信任使他不顾众大臣谏言选择了“屏藩”制度。朱允炆的选择绝对没错,但是这个人虎头蛇尾、优柔寡断,唯独放跑了最有威胁的朱棣。

朱元璋死前连下两道诏书,知子莫若父,朱棣一屁股坐地上:全完了

朱元璋内心虽极度信任亲情,但为了保险起见,在他死前,立了两道诏书。

一个是让孙子朱允炆继位;

二个是不让藩王来京奔丧。

朱元璋算计人心实在厉害,就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心,第一道诏书让朱允炆稳坐龙椅,第二道诏书就如同一道枷锁,将自己的儿子各地藩王牢牢按死在封地不得动弹,当朱允炆顺利继承大宝,便能腾出手来处置藩王,知子莫若父,朱元璋的诏书让朱棣失去了先机,当诏书传到朱棣手中的时候,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全完了。

朱允炆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二儿子,朱标深受朱元璋器重,朱标大儿子因病去世以后,朱允炆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朱标最为器重的儿子。朱标后因病去世,皇太子之位空缺,朱元璋便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子。朱允炆看似温和腼腆,实则也有伟大抱负,但由于养在深宫之中,养尊处优,对于政事缺乏实战经验。但削藩的策略很正确,只是在执行上没到位。

朱元璋死前连下两道诏书,知子莫若父,朱棣一屁股坐地上:全完了

随着各地藩王落马,朱棣也在广招人马,然而朱允炆的手下可不傻,很快就将目光放在了燕王身上,并且搞了很多政策针对朱棣,这下朱棣傻眼了,粮草军马样样都没准备好,难道自己也难逃厄运,终究要死在侄子手中?不甘命运的朱棣想出了一个绝招,装疯。披头散发、装疯卖傻,朱允炆当然不信朱棣疯了,派人前来试探,结果朱棣是给什么吃什么,什么恶心的东西都吃,来试探的人都被朱棣吓傻了,回去之后,一口咬定朱棣肯定疯了,而朱允炆心软就放过了朱棣。

在朱元璋未设立自己为皇太子之时,朱棣便已心存怨恨,朱允炆上台以后,采取了削藩政策,朱棣十分不满,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在一场大火中,朱允炆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成为明朝历史一大悬案。而朱棣则登上原本属于侄子的皇帝宝座,将朱氏江山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