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道教:略谈道教的拜师

“拜师”是学习传统技艺的头等大事,中国很多传统的项目都讲究拜师学艺,道教也不例外,没有师父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格的说没有师承、没有师父不算入门。行里的人认为不是门里出身,通俗地讲“不正规”

初识道教:略谈道教的拜师

像在娱乐圈的两位重量级人物郭德纲和赵本山都是举行收徒仪式收徒弟。赵本山收徒新弟子要跪下叩拜师傅,敬茶要举过头顶,毕恭毕敬,而且弟子要给师父下跪拜年。而作为德云社的创办人相声界的大拿郭德纲收徒则是更加传统,拜师必须要有“引保代”,引师,师徒之间的引荐人;保师,学徒期间师徒行为的保证人;代师,旧时相声艺人文化水平不高,书写拜师文书的代笔人。并且按照云鹤九霄来排字辈。

初识道教:略谈道教的拜师

中国社会历来尊崇师长。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将老师比同父亲,可见老师的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养育靠父母,成才靠老师,老师是授业之匠,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要依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初识道教:略谈道教的拜师

道教也十分重视师父的作用,道教有“三宝”之说。三宝指的是道、经、师。道教认为,出家是第二次投胎,这时拜的师父,如同再生父亲,所以我们称为“师父”。一般情况下拜师的时候,师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做一个道场,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然后师父赐徒弟道名,成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全真道冠巾科仪序中,提到“倘有出家时本师未请冠巾,而本师远游他方,或已羽化, 可专拜学师,傍设本师牌位,遵科冠巾,亦无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师与己后取之法名。”可见本师的重要性。


初识道教:略谈道教的拜师

正一派如果想成为一名道士,需要进行传度仪式,传度是道教正一派接引度化弟子的一种制度,信奉正一派的道教弟子传度后才具备修道、学道的资格。而传度的前提是要有师父才可以,没有师父的传度没有意义的。《度人经》中讲,“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传度后就是以我们的修行、内功、经典去度化人,也就是说传度后的目的就是要度己度人。

初识道教:略谈道教的拜师

现在社会上很多“名师”请大家眼睛放亮点,多数是骗财骗色或没什么水平的。自己先多积善行德吧,有机缘的自会相遇,师也要考虑个人的人品、德行才会收的,随便乱收的估计你学不到真东西,又花钱。要拜明师,自己先多积善行德,有机缘的自会相遇, 师父也要考虑个人的人品、德行才会收的,随便乱收的估计你学不到真东西,又花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