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01

用母親朱梅馥的話來說,這一時期是傅聰人生的高潮,也是他最幸福的階段,因為:藝術事業蒸蒸日上,愛情甜蜜美滿,又即將和彌拉結婚,然後成家立業。

還是和以往一樣,傅雷和傅聰在信裡談人生,談藝術,談哲學,談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談健康生活的規律。父子多年,最終能夠像朋友那樣敞開心扉,上下古今,無所不聊,彼此間有一份默契,乃是難能可貴的人生樂事。

關於感恩,傅雷寫道:“沉默很容易招人誤會,以為我們冷漠忘恩,你很懂這些做人之道,但卻永遠不能以此來改掉懶惰的習慣。

關於人心,傅雷寫道:“做事最要防為人當了差,反蒙不白之冤。這也是不可不學的人情世故!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關於藝術作品,傅雷的看法是:“一切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自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但寫出長江中赤壁的夜景,歷歷在目,而且也寫盡了一切兼有的幽遠、崇高與寒意的夜景;同時兩句話說得多麼平易,真叫天籟!”

關於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傅雷的見解是:“藝術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生活中物質的一面不見得比精神的一面次要及乏味,對一個藝術家而言,尤其如此”。又說:“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不能完全與世隔絕;與世隔絕的任何一種藝術家不會有生命,不能引起群眾的共鳴。”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關於金錢,傅雷循循善誘地說道:“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錢不解決問題;相反,正因為金錢而不加控制,不會處理,臨了竟會吃金錢的虧,做物質的奴役。

為此,他建議傅聰生活應該做好計劃,遵照計劃去一天天地過日子、學藝術;積極控制事情,而非消極地被事情所控制;時間有限,不必要的約會無需參加。

他希望傅聰永遠做到兩點:維持嚴肅樸素的人生觀;維持淡泊名利的胸懷。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02

多去大自然裡走走,多去欣賞造型藝術,去野外洗掉瑣碎家務帶來的塵俗氣——通讀整本家書,發現傅雷在不同時期,三番兩次給兒子提出這些建議。

對此,心有慼慼。一直覺得,自然中的花草因為無慾無求,所以山水才能與人相看兩不厭,自然才可以作為療養院,給人帶來休憩和慰藉的功效。

結合信件內容與日期看,傅聰與彌拉在1960年年底完婚。在之後一年當中,關於夫妻相處、婚姻經營的內容,佔了信件的很大篇幅。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母親希望傅聰從藝術的夢境迴歸現實世界,多多體驗家庭生活的繁瑣與樂趣,希望他成家之後在理財上也要用心。

傅雷以自己與朱梅馥多年來雖有波折卻始終不離不棄的婚姻為例,告誡彌拉婚姻生活需要注意的地方:對方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剋制自己情緒,保持冷靜,不去針鋒相對,權當他是個頑皮的孩子。這是夫妻之間平息風浪的唯一方式。兩個人同時情緒用事,是家庭關係的致命傷。

誰都有缺點,誰都有脾氣,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搭夥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願意遷就,出自愛意。如果對方因為這份遷就而變得有恃無恐,那說明不懂得珍惜。要知道,任何人的忍耐性都有限度。

“假如演出太多不能給你們家庭帶來安寧,那麼就酌情減少,倘若逾越分寸,世上絕沒有放縱無度而不自食其果的事!一切要合乎中庸之道,音樂亦不例外。”

“我們希望聰減少演出,降低收入,減少疲勞,減輕壓力,緊縮開支,多享受心境的平靜以及婚姻生活的樂趣。”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03

怎樣的婚姻,算得上最好的結合呢?

傅聰比彌拉大五年,加上他少年時期獨自在外生活、求學,思想上比同齡人早熟。他一定也認識到,戀人之間,思想處在同一層面非常重要。

所在,當他和彌拉訂婚後,有在寫給父母的信件中表達自己準備培養伴侶的決心。這裡所謂的“培養”,並不是說將她培養為某個領域的專業人才,而是帶她走上嚴肅、正直、坦白、愛美、愛善、愛真理的道路。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對這份決心,作為父親,傅雷向傅聰提出建議,希望他以身作則,鼓勵彌拉多讀書,系統且有計劃地讀書,培養她的意志,幫助她學習待人之道,指出不足時要注意採取對方能夠接受的態度和方式。

自從他倆結婚後,傅聰比以前更加自信,心境更為平和,傷感和乖戾有所減少。這是他自身的進步。

關於婚姻中的共同成長,傅雷依然拿自己和妻子為例:朱梅馥是傅雷的遠方表妹,兩人青梅竹馬,小時候定下婚約。傅雷二十來歲留學法國,曾在情感上有過動搖,甚至起了退婚的念頭。當他冷靜下來,看清已經擁有的幸福,就決定與朱梅馥結婚生子,相依相伴幾十年,攜手走到人生的收梢,兩人也是生死相隨。

傅雷自己是大名鼎鼎的翻譯家,在才學上,妻子與他根本談不上旗鼓相當,但是在他帶動下,朱梅馥也有所進步。“媽媽今日所達到的文化、藝術與人生哲學的水平,不能不說一部分是這種常年的閒談薰陶出來的。”傅雷在信中這樣告訴兒子,語氣中或許帶有自豪。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在某次訪談節目中,嘉賓是張艾嘉,當主持人問及她對未來兒媳婦有什麼要求時,她笑了笑回答,只要他們兩個人相互喜歡,在一起時帶出彼此更好的一面就行,哪怕女孩子不是特別讓我喜歡也沒關係。

張艾嘉一定看透了婚姻本質,才有如此開明的思想。

兩個人一起生活,必然在各方面相互影響。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一直被視為理想婚姻必不可少的條件。總之,共同成長,一起進步,以此獲得越來越好的自己,還有生活。就像楊瀾說過的一句話:婚姻的紐帶不是金錢,也不是孩子,而是兩個人的共同成長。

否則,兩個人的將就,不如一個人的精彩。

心理學:兩個人要想平平和和過日子,總要一個人學會遷就另一個人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感恩常在,感謝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