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满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节又俗称“敬老节”或“登高节”,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崇尚“敬老”,

尊敬老人、孝敬前辈和父母。

值此重阳节,

作为儿女的我们,在工作之余陪伴父母,

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安心、舒心。

今日上午,武汉歌舞剧院发起“敬老爱老”活动,邀请武汉歌舞剧院离退休老艺术家欢聚一堂,共享重阳之宴。梁晋、刘光辉、余启雄、何凡、陈立行、程小云、刘平、许启兰、张兴、卢枫、翁世泽等老同志参加出席了这场温馨满满的宴会。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武汉歌舞剧院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剧院涌现出以导演崔嵬;编剧骆文、程云、王韦民;作曲家莎莱、李井然、冯仲华、胡克、肖善艺、邹野、傅江宁;歌唱、表演艺术家谢芳、吴雁泽、吴杏华、赵刚、王丹萍、林芳;著名舞蹈艺术家刘凤、冼源、肖玉珍、高小林、赵兰、熊涛;著名演奏家孔建华、陈钧、徐奇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在重阳节欢聚的艺术家们曾任职于舞蹈团、民族乐团(声器乐)、歌剧团,创排诸多大型歌剧、舞剧和数不尽的优秀作品,用自己的一生服务于人民艺术。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感动于相聚,感叹于变迁,老同志们赞叹如今武汉歌舞剧院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现任剧院领导的引领和关怀下,武汉歌舞剧院继承并发扬优良传统,近年来排练创作了诸如《高山流水》、《江湖》、《汉正街的娘子军》、《命大福大的蛋宝宝》、《嗨!斑马》等一系列歌剧、舞剧、音乐剧。新时代的青年演员和编导们的敬业精神让人不禁赞叹,他们不仅继承了武汉歌舞剧院老一辈的优秀精神,更在艺术专业上不断创新和自我突破。这就是武汉歌舞剧院的前进脚步,是全院艺术工作者共同谱写这新的篇章,创造这新的传奇,引领歌舞剧院再创辉煌。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曾编导、演出民族舞剧《楚魂》、《九歌》的老艺术家梁晋感叹道,17岁便加入武汉歌舞剧院,自己也是在老一辈武汉歌舞剧院的前辈们教导下成长,感觉自己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加入了武汉歌舞剧院,遇到了一批那么优秀的老师,他们无私的风险与教导让我们受益一生。

梁晋和许许多多老同志们一样,多次为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进行专场演出,并多次担任出访任务,为中外文化交流架起友谊的桥梁。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谈起曾经排练舞剧,梁晋回忆道,从前五点就要起床排练,当时练功很苦很苦,条件也不如现在,但是大家依旧精神饱满,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去努力。今时今日,我们武汉歌舞剧院新一代的编导、演员们也是继承者同样的精神信念。

金秋话重阳丨感动于相聚 感叹于变迁

这是武汉歌舞剧院老中青齐聚一堂的忘年会,也是院里献给前辈们的重阳礼物,借此机会为那些奉献一生的老艺术家们表示慰问,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中国好传统、好风尚。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武汉歌舞剧院正以充沛的热情、不懈的追求,为攀登艺术高峰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