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校”就是铁饭碗!你准备好了么?

今天小编分享的是中国最牛的6所“警校”,最后两所包分配,考上就是铁饭碗!这六所大学就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中国司法警官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公安海警学院。

“警校”就是铁饭碗!你准备好了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地处中国北京,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院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创办于1948年7月,历经华北公安干部学校、中央公安干部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时期。1984年1月,改建为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998年2月,与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有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公共安全工程与技术交叉学科等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有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警务、法律、安全工程、公共管理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有13个专业、22个专业方向,全部为公安类专业(方向),涵盖公安主要业务领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正高职300余人。聘任客座教授80余人,教官300余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7人。

在我国众多警校中它排名第一,也因此被誉为“警校中的小清华”。学校虽然不是211类院校,但却在目前的公布双一流大学里占有B类,尤其在法学方面尤为突出。

“警校”就是铁饭碗!你准备好了么?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公安部直属的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48年5月的东北公安技术训练大队;1949年改为东北公安干部学校;1954年更名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54年公安部重庆化验训练班、上海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并入;1956年更名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81年11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立,和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合署办公;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本科生5004人,研究生661人,设有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治安学、禁毒学、公安情报学、涉外警务、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执法、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技术侦查等1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公安主要业务领域。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3个。

设有法学、公安学、公安技术3个一级学科,分析化学、法医学2个二级学科,法律、警务、应用心理、公共管理4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1月,学院“公安技术一级学科”成功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警校”就是铁饭碗!你准备好了么?

铁道警察学院

铁道警察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由公安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隶属于公安部,是中国唯一一所培养铁路警务人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始建于1950年,1980年迁建河南郑州,2013年4月升格为铁道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中央部委所属院校。

学院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7门,获批省部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建成“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铁警基地”,并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共建实践教学基地29个。

学院拥有基础实验室、公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馆40个,馆藏纸质图书66.37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在校生4500余人。学校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5人,省部级教学名师2人,享受部级津贴教师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

中国司法警官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是司法部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保定市。学校是中国司法行政系统的最高学府,承担着培养中国司法行政尤其是监狱劳教系统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培训司法行政系统领导干部与高级警官的重任,被誉为中国"中高级警官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公安部劳改工作干部学校,1983年划归司法部领导。2002年4月正式建成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1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建设试点单位,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以监狱学、矫正教育学为优势,构建了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监狱学已建成司法部重点学科,矫正教育学被司法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建设学科。刑法学被河北省批准为重点学科,监狱学、行政管理学(警察管理方向)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目前学校开设监狱学、法学、侦查学(狱内侦查方向)、法学(矫正教育方向)、行政管理(警察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位于“天府之国”成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警总部直属的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高等军事学府,乃全军唯一一所在四川设置的军事院校。

这所高校具有很长久的历史前身是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川北分校,在1951年的时候建立,已经有60年建校历史。该校的消防工程还有火灾勘察,都是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实力十分的强劲。

公安海警学院

公安海警学院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安部直属现役制普通高校;是公安边防部队唯一一所高等院校,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公安海上执法人才的高校。

公安海警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的武警水面船艇学校,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公安海警学院 [1] [3] 。

学院有基础部、船艇指挥系、机电管理系、电子技术系、后勤管理系、进修系等六个直属系(部),共开设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治安学等3个门类9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000余人。

事业单位数量之多次相遇问题

行程问题,是我们做行程试卷中碰到的较为困难的一类题型,很多同学碰到这类问题,题目都不分析,直接选择放弃,而在我们的事业单位统考中,数量的比重又是那么的大,因此不能像国考一样,放弃的这么心安理得。行测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很难的,现在的整个出题趋势在于追及和相遇,而在其基础上的多次相遇问题,却是相对来说,我们可以把握的一类题目。

当然,多次相遇问题,模型、结论相信大家掌握的很清楚,整个模型,我们大体分为两类:1.直线(或圆环)上的同地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2、直线(或圆环(圆环在直径两端))上的异地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而这两类的多次相遇,每一类都有两个结论:同地:1、以后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1倍;2、总的路程等是第一次的n倍。异地:1、以后每一次的都是第一次的2倍;2、总的路程是第一次的(2n-1)倍。其实我们发现,无论第一个结论还是第二个结论,它都是与第一次相关,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首要的目标是要找到,这个行程问题中,我们能找到第一次的数据到底是谁,是甲的路程呢?还是乙的时间?这样才能帮我们奠定往下接的基础。

其次,我们得知道,什么时候去运用哪一个结论。在多次相遇问题中,我们一般分为相遇:一种是两次相遇,另外一种为多次相遇(两次以上)。在解题时,一般两次相遇,我们套第一个结论(即研究以后每一次和第一次的关系);多次相遇的,套第二个结论,(即研究总的数据和第一次的关系)。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中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第一次在距离A点6km处相遇,相遇后,甲乙不停歇继续往前走,在到达AB之后立即返回,第二次在距离B点3km处相遇。求AB的距离为?

解析:这个题目,首先我们确定几个点:1是异地出发的多次相遇,因此运用异地的结论;2两次的相遇,我们套用第一个结论。前面我们提到,任何的多次相遇,我们尽可以先确定第一次的数据。题目中,第一次在距离A点6Km处相遇,我们能确定甲的路程为6km,这样我们就用第二个公式,知道甲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为12,减去回程的3km,所以第一次相遇点距离B点9km,因此AB为15km。

多次相遇的解析过程是相似的,但是既然总路程,我们去讨论相遇几次,第一次走了多少(或者走了全程的几分之几),再总的路程共走了几个全程还多多少(或多几分之几),即可求解。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已知甲乙的速度比为4:5,且第二次与第三次相遇点相聚40km,求AB全程?

解析:同样我们确定:异地出发的多次相遇问题,因此研究总的数据是第一次的(2n-1)倍。而题目只给我们40km这么一个实际量,我们还有的就是甲乙的速度比。有速度比,即可求路程比,路程比为4:5,即甲第一次走了全程的4/9,所以第二次为4/9×(2n-1)=4/3,即甲走了一个全程又回来1/3,第三次为4/9×(2n-1)=20/9,即走了两个全程又去B走了2/9,因此两次相遇点相聚4/9,所以全程为90km。

所以多次相遇问题,其实不难,只要我们去分析相遇的情况,再者,找第一次的数据,这类问题我们可以迎刃而解。

在公职类考试中,行测部分有一种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的题目,即资料分析类题目,此类题目在正规的国省考中比较固定,20道题,在其他类考试中比如个别事业单位、国企大概10道题两篇资料(不同考试不一致)。资料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增长,不能说是必考,几乎是必考多道题目,而且增长也是其他考点的基础,十分的重要。

增长包括两种描述,增长量和增长率。

增长量:表示两个时期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用差值来描述,通常我们称这种差值为“多出来的量”和“少下去的量”。增长量为正数意味多出来的量,负数说明少下去的量。

增长量=现期值- 基期值

增长率:强调两个时期数量的变化及变化快慢。增长率是一个百分数,也就意味着这两个数量的比较要进行除法运算。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

【例】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

求①2002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为多少?

②2003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比2002年增长百分之几?

【分析】第一个问题,求的是基期值,已知条件是现期值和增长量,基期值

=现期值-增长量,因此975.5-159.3=816.2亿元。

第二个问题,求的是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因此159.3÷816.2≈19.5%。

通过上述讲解和题目的练习,相信大家应该对资料分析中的增长有所了解,也意识到其在考场上的重要之处,请回去多做些此类题目,熟练掌握该理论知识。

历年逻辑填空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题型。一般题量在25-35题,自主命题曾经出现过35题。同时主要考察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两个角度。在语境分析中四种常见的逻辑关系是考察重点。

一、逻辑呼应法

含义:通过分析上下文判断出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题干中的呼应点在选项中找到一个词语与之呼应,形成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答案

例:美丽且( )

1、解释关系

含义:上下文存在一种互相解释说明的关系。

【例题】如果孩子只能在美术课上画画,往往会变得很( ):他们总是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画中充斥着令人担忧的“现实主义”,毫无( )可言。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固执 灵气 B. 刻板 新意

C. 保守 创新 D. 单调 理想

【答案】B。解析:第一空,首先根据与“孩子”这一主语的搭配,排除D项的“单调”;再根据空格后冒号表示的解释说明部分可知,文段强调“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结合选项可知,这一解释与“保守”无关,亦无从体现“固执”表达出来的主观坚持,排除A、C两项,故锁定答案B项。以第二空做验证,与前文对应,“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便是毫无“新意”,故正确答案为B。

2、反对关系

含义:上下文存在相反或相对的关系。

【例题】目前,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 ( )是生物技术,在焦化废水组成中各种成分均会对生物处理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有些是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相反,有些成为生物的()剂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础还原 B.中心催化

C.本质激活 D.核心抑制

【答案】D。解析:“相反”可知,第二个空填的应该是和前面的“营养”形成反对关系的词语,只有“抑制”符合语境。同时“核心”也是比较恰当,所以答案选D

3、递推关系

含义:上下文形成一种层进或者推出的关系。

【例题】对于吸引人才,地方政府最应该做的,是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流动、有利人才成长的环境与空间,而不是直接参与、甚至( )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其实,自由、公平的竞争本身就是对人才最好的回报,足够的成长空间才是(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沃土。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影响有效 B干预直接

C破坏长期 D主导长久

【答案】D。解析:第一空,注意“甚至”这个词,说明第一空的词语应与“参与”含义相近,且程度更深。“破坏”用于形容地方政府程度太重,排除C项;“影响”和“干预”即过问或参与,与“参与”一词在程度上相同,排除A、B项。第二空,空白处与最后一句话“留住人才”表并列的关系,即空白处所填词与“留住”意思接近,“长久”符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D。

4、联合关系

含义:上下文之间不分主次,平等并列地组合在一起。

【例题】发展经济并没有错,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带动当地社会发展也是很好的尝试。但倘若不论真伪,抑或不顾文化自身的形态,( )、强行落地,旅游未必能够发展起来,反而可能( )。它所反映出来的,恰恰是对文化缺乏认识,对建设缺乏创新的“啃古”心态。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牵强附会 劳民伤财 B曲意逢迎 适得其反

C偷梁换柱 进退维谷 D附庸风雅 无所适从

【答案】A。解析:第一空,主要说明以文化资源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做法。和“强行落地形成联合关系”B项“曲意逢迎”意为违心地迎合别人;D项,“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为抬高身价而结交文化名流,参加文化活动。此二者多指个人行为、表面功夫,与经济发展活动不符,排除B、D两项。第二空,旅游未必发展起来,反而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劳民伤财”恰恰是这种不良影响的具体表现,且与以文化资源强行发展旅游一事对应准确。而“进退维谷”所指的处境艰难、进退两难的含义,与句意不符,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