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金庸,忆年少时光的武侠梦

看到大师逝世的消息,虽是94岁喜丧,却也百感交集,止不住的哭泣。果断打开少室山之战,续一秒精气神。自工作后每天过的忙忙碌碌又平平淡淡,而今天,总是要写的什么才能释怀。

金庸对于很多80后90后来说,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作家,他是一个符号,代表武侠情结,他的逝去,仿佛宣告着一个武侠时代的终结。

再见金庸,忆年少时光的武侠梦

金庸大师千古

最早接触的影视作品正是82版《天龙八部》,想在听《万水千山纵横》和《两忘烟水里》的旋律还是那么动听。那还是彩色激光biubiu的特效时代。因为是从中间看的,就是看不懂乔峰为啥杀了心爱的阿朱,跟个悬案似的。直到看了黄日华版。类似地,后面先看的95版古天乐的《神雕侠侣》,就是不明白黄蓉和杨康当年到底有什么恩恩怨怨,直到看了03版《射雕》。

再见金庸,忆年少时光的武侠梦

真正把我引入门的还是高一的语文老师——一位帅气的80后男老师。犹记得高一那年暑假,他给全班布置的语文作业里包括了这么两项:1.读孔庆东的《笑书神侠》一书。2.读两本金庸的小说。作为一名乖学生,当然积极响应号召。去书店原价买了《笑书神侠》(开学才知全班只有两个人买了)。为了借书,办了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万万没想到居然不全。一二四缺第三本的那种不全。索性去那种可以租碟片的书店,一天一毛钱地续借。这样坚持读完了《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也不懂自己为啥要自找麻烦选两套这么长的。

再见金庸,忆年少时光的武侠梦

《笑书神侠》孔庆东著

去年17版《射雕》热播,对着剧情对着不同版本的电视剧,照着原著又详细抠了一遍。才发现,我一直坚守的一些处事原则,受青春期所读金庸小说影响巨大的。

“情”与“义”,“国”与“家”。不光是少年有武侠梦有英雄情结,少女也有。想着有一天,可以仗剑江湖,快意恩仇。锄强扶弱,匡扶正义。有人觉得这些都是年少时的“白日梦”,长大了,梦自然就醒了。事实并非如此,武侠情结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分割切碎了,揉进了你的思维。有一天你对自己的一个想法追根溯源,会发现正是来自于你某年某日读过的某本金庸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的一句话。

再见金庸,忆年少时光的武侠梦

《射雕英雄传》

金庸的逝去是代表武侠时代的终结?其实不能这么说,因为大师已经封笔很多年了。要终结早就终结了。这种说法,其实代表了一种惶恐的心态,对武侠世界后继无人的惶恐。现在网络文学发达,武侠玄幻更是热门。多少作家日进斗金。改编的大ip也被一众影视公司哄抢,流量小花小生争着上。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跟大师之间仍是存在“壁”,难以逾越。

再见金庸,忆年少时光的武侠梦

《昆仑》凤歌著

一些声音在脑子里窜来窜去,

“蓉儿可不是小妖女,她是很好很好的姑娘……很好很好的”

“这碗靖哥哥吃,这碗蓉儿吃……”

“我偏要勉强。”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

初始悲痛,继而怀念,最后怅然若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