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智慧城市的可感知、可信赖、可获得

作者:张晓峰 管理学博士、“互联网+百人会”发起人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734

现在新型智慧城市更加人性化,更加以人为中心。智慧可感知、可信赖、可获得。除了技术智慧驱动之外,还会叠加很多新驱动,比如信用驱动、民生驱动。现在免押金租赁入住以及骑行,用于更多的时空和场景,让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让我们基于大量的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我们看到互联网20多年发展带来最大的推动以及感知最深刻的方面,可能来自移动支付。如果没有移动支付,有可能没有电商及与商家的连接,也没有水电气的公共服务(缴费),也不可能用共享经济的方式骑行以及网约车。移动支付并不是信用,但基于信用,芝麻信用有一句话,因为信用,所以简单。我们感知到信用带来的便利,租雨伞和充电器到某个场所住宿。办理入住的时间不会大于5分钟,离开的时间不会少于3分钟,现在离店的时间只有18秒。新型的智慧城市一定可感知、可获得,而且有多元的元素叠加,其中重要元素是信用。

新型智慧城市柔性化和协同化。柔性化分两个层次,个性化和动态调试及可迭代性。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化,第二阶段是互联网化。我们知道很多数据没有互联网化,也没有被连接起来,很难谈所谓的融合及协同效应。第三阶段是智能化,智能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应用未来会有更多空间。第四阶段是智慧化,现在往往盯着智慧化,从智慧化入手。现在多层次、个性化及参差不齐的过程也尤其需要在大框架上有前瞻性,又要保持个性化的安排及动态调整。

协同化。未来的社会不管是互联网+还是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结合,核心点就是协同化。深度融合、深度连接是互联网+的2.0乃至3.0层次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互联互通共享才能形成新合作模式与运营模式,打开新的发展空间,才有可能拥抱新生活和未来,才有可能拥抱协同时代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