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华:碳税交易落地中国汽车业的路径是什么?

201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因为提出碳税交易而闻名于世,他获奖仅仅一周,我国国务院就发布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中明确提出了“研究建立碳配额交易制度”,在一个促进消费的文件里提出99.9%的消费者都不懂得碳配额交易,可见政府明白:引导汽车消费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战略的关键是碳税。

此前我国政府提出的双积分制度已经开创了全球汽车产业政策先河,这个政策显然是在双重诱导汽车制造企业降低碳排放,尽快采用新能源车技术。虽然一堆人喊着新能源技术不成熟,不能大跃进,但这个政策下来,还是几百个企业蜂拥而至,争着抢着要为国分忧,造新能源汽车。

朱伟华:碳税交易落地中国汽车业的路径是什么?

这次国务院发布促进消费升级的文件再次提到碳配额交易,两年前提及碳排放交易的时候,碳排放的交易价格大约4元/吨,现在是40元/吨,2年10倍,这比最疯狂的房子价格上涨都要快。目前欧洲的碳排放交易价格是接近20欧元/吨,比中国贵出4倍,中国肯定会达到目前欧洲的价格—200元/吨。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威廉-诺德豪斯的模型,碳排放交易价格大约在30美元/吨会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欧洲的价格大约接近这个价格,目前国内的碳排放价格显然太低。

一辆1.6L的汽油车,一年1万公里,大约排放的二氧化碳3吨,按照目前的价格需要缴纳120元碳排放费,按照理想价格,大约需要600元碳排放费。如果4.0L的则大约高一倍价格在1200元左右的碳排放费。存量的2亿辆汽车,如果额外征收碳税,意味着每年1200亿的交易收入增量。这笔钱究竟是以碳税形式征收,还是以某种费征收可以再议,这笔钱用来补贴低碳环保出行或者鼓励环保产业发展是有意义的。

对于电动车而言,火力发电的话,1度电大约相当于1千克二氧化碳排放,1度电可以跑10公里,一年1万公里,需要1000度电,相当于1吨碳排放,按照200元/吨计算,比汽油车节省2/3的碳排放费用。

朱伟华:碳税交易落地中国汽车业的路径是什么?

目前我们采用燃油税来调节驾车用户分摊道路养护成本的问题,随着电动车普及,不再加油会使得燃油税分配到道路养护的成本需要增加到电费里。但电力很难像加油那样,垄断到某些充电站,这意味着要向电动车征收养路费形式的元燃油税已经不可行。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采用新的征税手段,一方面解决碳税问题,另一方面解决道路养护成本分摊问题。

合理的方式当然是根据用户的车型能源消耗不同,根据行驶里程不同个性化征税。目前看,对于装备车联网的车辆,能够实时获得里程,这个是征税基础,另一个就是碳税计算基准,必须把养路费也附加到碳税基础上,基于行驶里程征收养路费外加碳税。

朱伟华:碳税交易落地中国汽车业的路径是什么?

所以,接下来要对汽车消费者征收碳税,必然需要借助车联网的数据作为征税依据。随着越来越多电动车本质上不用缴纳养路费,在征收养路费的公平性问题上就会出现争议。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是对充电站增加充电税,那样就会有大量私搭乱建的充电站出现,解决之道只能是基于车联网,这意味着车联网会成为征税依据,这恐怕才是车联网的真正有价值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