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人描述的紫砂泥為「五色土」、「巖中泥」、「天青」、「暗肝」、「海棠紅」、「硃砂紫」、「水碧」、「葵黃梨皮」、「墨綠」、「黛黑」、「栗色」、「桐綠」、「榴皮」、「沈香色」等。

其中以朱、紫、米黃為紫砂泥的基色,可分成:紅泥、紫泥、團泥,基泥由於地質成形條件不同,礦層分佈不同,「泥中泥」的礦層深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交差變化,則色澤變化多端,妙不可言。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有壺友跟我說:“經常聽說底槽清啊,大紅袍啊,本山綠啊等等好多泥料,好多名字倒是熟悉,概念卻模糊的很,問起的時候也不知從何說起”。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見的泥料分類,僅供壺友參考。

紫泥,為較常見之典型紫砂泥;良者寡,而劣者多,呈紫棕色,玩家慣呼“黑紫泥”,為最廣泛市場接受的泥料之一。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礦脈所開挖出來的紫砂原礦提練而成,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氣孔對流較好;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教材。泡茶好喝,評價好!

原礦段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原礦緞泥稱之“老團泥”,產於江蘇省宜興黃龍山,原礦外觀近白色,夾深綠斑點;除可當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篩成細顆粒,作為調砂效果之用;燒成後呈次鵝黃色,略含極少數紅色斑點。另一緞泥之原礦為本山綠泥,產地亦為黃龍山,原礦呈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後呈米黃色調。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讚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

天青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陶者謂之“青灰泥”,古云“天青色”,陶之色調呈藍、綠、與灰之複合色,以燒成色命名之;較易與墨綠泥溷淆,為珍貴稀有泥料之一。原產於黃龍山大水塘,清朝常用之泥料;現在已不易開採礦量極少,在市場成品稀有;色澤呈青灰色,內含多種礦石顆粒,包漿溫潤、質感特殊,俗稱鯊魚皮,是非常難得的泥礦。泥性:漿嫩礦物多,含鐵、鋁量高,黏性較低,比較難成型。窯燒溫度特高。成品優點:雙氣孔結構明顯,特殊雙重氣孔結構,付予宜興紫砂茶壺,傳溫快、保溫性強,利於泡茶時保持水的溫度,直接影響泡茶的色香味,,古樸穩重,古意盎然,泡茶好喝,評價好。 在紫

原礦降坡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龍山雙英~【降坡泥】,原礦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礦區。二龍橋礦段,正位於“青龍山”與“黃龍山”之交界處,因採礦而使道路低陷,遂被宜興陶人呼之【降坡泥】。 (注:經地質學家420伉儷倆親自鑑定原礦,確認該泥之原礦為斷層巖,乃宜興青龍山與黃龍山造山運動時兩山高壓磨擦而成,特此一記!) 【降坡泥】練製後出現老味十足、橙紅中泛黃的燒成樣貌,讓人觀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經泡養後更是老味橫生,簡直與明清佳泥毫無二樣,因原礦採自雙龍降坡處,故直接命名為【降坡泥】。 【降坡泥】之原礦即是名聞古今天下之“五色土”提練挑揀而來,成陶後,明季文

原礦朱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硃紅微嫣具綿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溫潤度中等;熱水衝淋立展嬌嫩鮮紅特色,壺身遊移紫光遽現,神秘迷人風韻令愛壺人神醉。以之衝茗之茶湯明亮活潑、快意果決、易展揚香而聚甘柔甜。朱泥原礦,胎骨堅硬而沉實,色澤硃紅略泛桔光,溫潤透明質感之佳,與清中期頂級朱泥無異;大器無法燒成,小品燒成後穀皺紋隱現,頗具古代朱泥風華。趙莊的朱泥原礦灰、白、帶黃棕色,呈片狀結構;本原礦由於泥性較重,故較不易成砂,需採自嫩泥礦中較堅硬的部份(年代較久, 且成陶後色調較紅豔,古稱“石骨”),再經敝古陶研究所繁複全手工的練製程序後,始能成陶!

原礦清水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清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泥性:乾溼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清水泥為純種紫泥礦,宜興陶者呼之“普泥”,為較常見之泥料;良者稀而貴,劣者多而廉;玩家習稱“紅紫泥”,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本山綠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又稱團山泥。本山綠泥的地質分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石英岩版(即黃石岩層,業內俗稱為“龍骨”)的下部貼層,一種是蘊藏於紅泥(硃砂)、紫泥(紫砂)之中的夾層,也被稱為“泥中泥”。作為龍骨下貼層的本山綠泥成分偏石性,也即石英含量較多,粘土成分較少,所以燒結溫度較高,較容易開裂,不易燒成,但透氣性能非常優越;作為泥中泥的本山綠泥粘土含量較多,燒結溫度相對較低、燒製成功率相對較低。

原礦紅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紅泥礦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氧化鐵含量較高,優者光潔明亮,橙中略見紅光,劣者雜亂陰霾,俗不可耐;紅泥原礦堅硬似石,呈澹草綠色調,窯溫略低,較適製作小件茗器,可愛靈動,深得世人喜愛。

青灰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藏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近年來開採量少,故成品甚稀;呈深紫灰色調,因滿佈顆粒,觸感特殊,玩家喜呼“鯊魚皮”,是甚為難覓之特優級泥礦。

原礦黑星土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本泥料“黑心土”,為特地從黃龍山底糟青最底層原礦中偶見內含澹墨色細小夾心層集中而成(故直稱~黑心土),經數年下來,提取量極少,珍貴稀罕,為喜好珍稀名泥的玩家,千萬不可錯失的絕世好泥也!

原礦紫茄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紫茄泥”雍容華貴,氣質高雅,藏紫輕紅,清秀溫潤,泥中極品;惟玩家易與“拼紫泥”溷淆。

古銅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古銅泥為經特殊工藝調製的紫砂泥,此泥所制之壺極像青銅器皿,養得越久越具森嚴之氣,做雕塑茶寵香爐居多。

黃金段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讚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芝麻段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泥料內所含顆粒較大結構疏鬆器身明顯成雙氣孔結構,空氣對流順暢;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為養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讚不絕口!早期泥料調配跟早期窯爐所升溫度較低溫,在一般緞泥產品會“吐黑”;近期來所用窯爐為高溫窯,所燒成之緞泥壺,可輕易提升至所須溫度,而真正達到較高的結晶,絕不吐黑!

老段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老段泥 段泥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是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共生的意義是天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老段泥是經由長時間窖藏陳腐的熟泥。

原礦黑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黑泥,其色如墨,似黑夜浩瀚天際,深不可測,配以點點金砂,直如天星閃爍,高掛暗夜長空;神秘靜寂、引人神往,故歷來深受世人鍾愛。為早期最常見通用之泥料之一,因礦脈裡鐵質成份較高,日久使用,深獲早期壺識者深愛、讚賞。養壺者之最愛。新壺初用砂土氣重,茶湯略現砂氣,經使用壺身展現出灰黑,泡茶鋉數日則如墨黑,泡茶好喝,評價好讚不絕口!

大紅袍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大紅袍紅豔奪目,氣質高雅,令觀者滿受瑞氣臨身,鴻運當頭之意;為瀕臨絕滅之極品朱泥

原礦綠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綠泥,玩者暱稱“綠豆砂泥”,古云“豆碧色”,泥色酷似綠豆皮,澹草綠。帶本山綠泥細黃砂,清麗出眾、雅俗共賞。所制壺品質感樸拙,砂質細膩而富有顆粒美感。壺品色澤米黃泛青,泡養後逐步轉為溫潤的亮色,包漿感好而易於泡養,發幽然青光。產於黃龍山礦脈,是紫砂泥中的夾脂,故有“泥中泥”之稱。產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原礦色澤為青灰泛綠,成片岩狀或粉末狀,以手拿之即會沾染上原礦粉末顏色。也常作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塗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

黑疾星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黑疾星,呈黯肝色,略泛朱光,成品周身均現黑色小融點,為朱泥原礦黃石黃之外殼碾碎成砂,摻於特選宜興趙莊山朱泥系之棕色調原礦中,經過漿捶練而成。

小煤窯朱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簡介:小煤窯朱泥是紫砂三大泥----紅泥中的珍貴品種目前非常稀少,因收縮比高和含漿量高的原因,高目數的礦土燒結之後會呈現皺紋,粗看壺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細看側面卻有許多微細緊密自然收縮的流淌紋理。 所謂小煤窯,是指距離黃龍山約500米的一處地名,而非壺品用小煤窯燒製。因其地過去有幾間燒磚瓦陶罐的小煤窯,久而久之大家便以小煤窯代稱此地。這個地方從50年代開始便有零星朱泥礦出產,不過產量不大,那個時候的人對朱泥壺並不接受,做壺都以中大品為主,小煤窯朱泥開採出來,極少單獨制壺,由於小煤窯朱泥粘性很強,很多都是直接加到紫泥或者清水

原礦墨綠泥 礦石

泥料大全,玩壺須看


衝茗特性:茶性溫順滑膩,味香凝聚,沖泡時間易掌控,能以輕鬆心情泡杯好茶,實為品茗之最佳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