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使命任重道遠 訪當代商報社網絡運營中心主任梅任重

承载使命任重道远 访当代商报社网络运营中心主任梅任重

承载使命任重道远 访当代商报社网络运营中心主任梅任重

承載使命 任重道遠

——訪當代商報社網絡運營中心主任梅任重

他是一位正直而睿智的媒體人,身上流露著儒雅與沉穩;他是一位在傳統紙媒遭遇四面夾擊時實現華麗轉身的弄潮兒,白淨的臉上寫滿果敢與堅毅;他是一位充滿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記者,他有挺身而出、勇於直面真相的氣魄。他就是當代商報社社長助理、網絡運營中心主任梅任重。“媒體大融合,無日不趨新,過去,互聯網對於我們來說很不起眼,現在它已經與我們緊密的融合於一體。”一見面,梅任重就向記者談起了他對媒體大融合的認識。

擔當道義,賦予時代精神內涵

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導人們多看主流、多看本質、多看光明面,多做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振奮精神、堅定信心的工作,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的心聲有機結合起來,更加鮮明有力地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好,把當代社會進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眾的心聲反映好。這就是梅任重的媒體理念。

他出生於石門縣蒙泉鎮的一個普通農家,生活的歷練鑄造了他堅忍不拔、敢於拼搏的品格,純樸、誠實培育了他嫉惡如仇、鐵肩擔道義的不屈個性。他從小熱愛新聞事業,這使得他從警官學院畢業後義無反顧地走上新聞人的道路。他從小就經歷了生活的艱辛,對生活在最底層的人們懷有深厚的感情,使他一直懷有回報社會的理想。他做過報紙發行員,廣告總策劃,也做過充滿正義、積極傳播正能量的新聞調查部的主任記者。

多年來,梅任重始終貼近現實、洋溢著溫情,表達了人們內心的渴望與期盼。無論《鐵肩擔道義,平凡寫華章》、《鐵腕雷霆鑄警魂》,還是《肩扛大旗舞東風》、《湖湘書法競風流》以及《謀變、跨越、崛起》、《詩畫田園、魅力村鎮》等新聞作品,都沒有譁眾取寵、炫奇弄巧,更沒有進行有償服務,一脈相承的只是民族道義、仗義執言、彼此關愛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彰顯社會真、善、美的一面,傳遞新時期的人文精神內涵。

面對傳統紙媒的日趨萎縮,梅任重沉著應對,以極具戰略眼光的頭腦思考和運籌媒體人的發展方向。他認為傳統媒體的受眾正在大規模轉向新興媒體,讀者的流失,對長期依靠報刊亭和用戶訂閱的傳統媒體來說,生存的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互聯網+”及手機客戶端的風生水起,讓梅任重為自己的生存發展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

“新興媒體的裂變式發展,改變了傳統的輿論引導和傳播格局,輿論生態更加複雜,給新聞宣傳工作帶來全方位、深層次的影響。”梅任重如實說。

擴大主流聲音傳播範圍,搶佔新興輿論陣地,已成為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重大課題。梅任重發現,只有努力加快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一體化的進程,才能搶得先機,立於不敗之地。

勇敢試水:創立網絡運營中心

梅任重發現,自互聯網普及以來,傳統媒體不幸成為第一個遭受重創的產業,尤其是紙媒,面臨著“生死”抉擇。“轉型成為必須,不轉型必死無疑,轉錯了方向也同樣必死”。報刊轉型的核心就是盈利平臺的轉移,報刊危機最直接、最明顯的體現就是贏利能力的衰減,報刊的贏利能力是報刊輿論能力的基礎,也是未來報刊繼續生存發展的基礎。

2012年,梅任重毅然決定轉型,他先後辭去《祖國》雜誌社、《人民日報》民生週刊的工作,創建了當代商報網絡運營中心,出任該中心的掌門人。

在梅任重的運籌帷幄之下,當代商報“網絡運營中心”啟動了“探索實踐、發展壯大、穩步推進”的“改革鍵”,把分散的內容資源、採編隊伍、採編發流程、產品形態、傳播渠道、技術解決方案、市場對接等,整合到統一的融媒體平臺上。

創業伊始,當代商報網絡運營中心只是一個扁平化的組織,沒有過多的層級結構。除了採訪、編輯、法務、財務、人力資源這些“支持部門”,其餘的就只有網絡中心這個“平臺部門”了。網絡運營中心的存在是動態的,贏利即生,虧損即亡。梅任重團隊內部的結構也是扁平的,實行不同工種人員的跨界合作。有時會存在某種競爭,但更多的是協同作戰,取長補短,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新型組織形態。

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梅任重終於從最初的慌亂、絕望、無所適從中走了出來,開始了理性的思考:網絡等新興媒體只是一種渠道載體的改變,不會對傳統媒體進行徹底顛覆,紙媒不會死,新聞人不會消失。只要主動換馬甲,揚長避短,要更符合互聯網時代受眾的需求;要自我創新、自我革命,用互聯網思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受“互聯網+”的啟示,梅任重提出了“新聞+服務”概念,用服務集聚用戶,以新聞傳播價值;新聞免費,服務收費。他不斷開展縱向融合,先後與湖南省政府參事室、湖南省社科院、湖南發展研究中心、湖南智庫聯盟、湖南省紅色文化研究院等單位建立資源共享的合作關係,在現代科技的推動下,勇敢地步入到媒體融合的“試水者”行列。

融合轉型:理智應對深刻變局

由於積極主動地推動了媒體與媒體之間、媒體與信息資源平臺之間的融合發展,梅任重的當代商報網絡運營中心的輿論影響力及傳播力得到了明顯增強。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絕不是簡單的1+1=2,而應當是極其放大的核裂變,深度融合並不是物理上的疊加組合,而是一個發生質變的‘化合反應’,將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全面體現互聯網思維的平等交流與互動傳播。”梅任重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梅任重的實踐探索還只是剛剛起步,與中央提出的“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現代傳播體系”戰略目標,仍有著巨大的距離。他說,傳媒永遠是熱血的行業,必須要讓青春都燃燒起來。梅任重非常重視採編團隊的建設,“專業、精幹、高效”永遠是媒體的主流。梅任重認為:只有採編隊伍專業化,才能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提升水平,才能形成產業鏈條,才能支撐這個產業鏈條持續運轉下去;只有推出權威性、公信力和高品質的新聞產品,才能在全國樹立主流政經媒體的地位。

梅任重借用一位媒體同行的話說,過去紙媒曾經是信息通往大眾通道上的一個峽谷,紙媒業者如同在這個峽谷裡攔路打劫,而那些希望藉助媒體給消費者洗腦的品牌商就不得不以廣告費的形式留下買路錢。梅任重形象地指出:突然之間,人們發現在峽谷的一側已經打通了一個隧道,修起了平坦寬敞的高速公路,已經沒必要途徑那個峽谷了,這就是紙媒廣告費跳水背後的邏輯。

受此啟發,梅任重開始對盈利模式進行重新設計。在“舊媒體”時代,媒體的盈利模式就是經典的“二次售賣”,通過廣告與內容捆綁在同一張新聞紙或者同一本期刊上的方式,從而把因內容吸引過來的讀者注意力出售給了廣告主。可是,在網絡化傳播方式下,這種傳統模式卻不奏效了,因為在網絡上,內容是被分拆開來按單篇文章傳播的。

記者在當代商報網絡運營中心看到,梅任重做新聞可謂廢寢忘食,三餐沒有固定規律,有時候一天只吃一頓盒飯。工作人員劉媛媛告訴記者,梅總一天到晚呆在網絡運營中心,稿子沒有編完就堅決不會吃飯,不管是午飯、晚飯,凌晨三四點都可能出現在新聞現場,他的敬業程度讓人難以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