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最近《延禧攻略》带起了一波清宫热,清宫剧除了宫斗让人连呼过瘾之外,对皇室的细致描写也让我等凡夫俗子向往不已。

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皇位只有一个,但皇子往往众多,为了那个终极目标,皇子们从小就要开始积累自身才学。清朝皇子6岁便进上书房接受大儒教导,学习儒家经典以及满、汉、蒙等多种语言。除此之外,清朝因为是马背上得天下,所以对皇子们的体育成绩也很看重,骑射项目更是重要。

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在紫禁城里,拥有大量的藏书供皇子们与帝师们使用,也许你知道上书房的存在,那里不仅是皇室子弟们学习的地方,也是拥有大量藏书的地方。但其实在紫禁城里,上书房的藏书量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天子有专门的地方藏书哦。

前几天我们有说过故宫的“九万九九九百九十九间半”房间(复习点我),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半间房”——文渊阁。

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文渊阁,清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命于文华殿后规度适宜方位,创建文渊阁,用于专贮《四库全书》。

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文渊阁座北面南,阁制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构置。外观为上下两层,腰檐之处设有暗层,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阁的前廊设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之绿色檐柱,清新悦目的苏式彩画,更具园林建筑风格。阁前凿一方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图案,灵秀精美。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势如屏障,其间植以松柏,历时二百余年,苍劲挺拔,郁郁葱葱。阁的东侧建有一座碑亭,盔顶黄琉璃瓦,造型独特。亭内立石碑一通,正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背面刻有文渊阁赐宴御制诗。

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文渊阁自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后,皇帝每年在此举行经筵活动。四十七年(1728年)《四库全书》告成之时,乾隆帝在文渊阁设宴赏赐编纂《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和参加人员,盛况空前。

《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以经部儒家经典为首共22架和《四库全书总目考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放置一层,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为讲经筵之处。二层中三间与一层相通,周围设楼板,置书架,放史部书33架。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利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它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子部书22架、集部书28架存放在此,明间设御榻,备皇帝随时登阁览阅。乾隆皇帝为有如此豪华的藏书规模感到骄傲,曾作诗曰:“丙申高阁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有嗜好古书,勤于学习者,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

这里是故宫的“隐秘角落”

《四库全书》编成后,最初用了六年的时间抄录正本四部,除一部藏文渊阁外,另三部分别藏于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四阁又称“北四阁”。后又抄三部藏于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称“南三阁”。 七部之中或已亡失,或为各图书馆收藏。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渊阁因为在文华殿后方,且颜色不似其它宫殿一般金瓦红墙,经常会被大家忽略,但其实这里是故宫中非常值得一看的景色,如果您去故宫,千万不要错过这里哦。

留法北漂“小海龟”,爱旅行但路痴,爱美食但怕胖。

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暂时停下来,讲讲我的见闻,听听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