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網際網路+」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改革開放40年,是道路客運大發展的40年,也是不斷變革的40年。”轉型”與“改革”對於道路客運行業來說,從來都不陌生。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的1983年,針對當時運力匱乏、出行不便的局面,交通運輸部提出“有路大家行車,有水大家行船”的口號,使得原本國營企業一家獨大的道路客運行業,轉變為“國營、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新局面。全社會掀起大辦交通的熱潮,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客運企業在新環境下砥礪奮進、轉換腦筋,積極轉型適應新局面,使得道路運輸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運力不足的形勢得到了明顯緩解。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到了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後,交通部發布《關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交通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大了道路客運行業市場化的力度。面對市場經濟改革的新形勢,道路客運企業再次迎難而上,爭當改革開放排頭兵,班車穿梭於城市之間,為經濟發展輸送血液。

40年來道路客運企業的不斷努力,使得我國從交通運輸百廢待興的交通弱國,一躍成為國際矚目的交通大國。新時代下,繼往開來,推進道路客運行業轉型變革,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將我國從交通大國變成交通強國,是當下每個“道路人”的使命。

如今,高鐵、民航等其他運輸方式愈發完善,向道路客運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託“互聯網+”轉型,提供高標準、高質量、定製化、“門到門”的新客運服務,開拓智慧交通新局面,已成行業的共識。方向既定,路途艱辛,在當今客運轉型迫在眉睫之時,正需要先行者為行業摸索前路,分享經驗。中交出行作為助力傳統客運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服務商,成立至今,與客運企業共同經歷了變革的“陣痛”,也一起分享過轉型成功的喜悅。“互聯網+”轉型之路究竟怎麼走?互聯網又能給傳統客運企業具體帶來什麼?面對這些問題,以下幾個合作企業的經驗,可供參考。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一、黑龍江龍運集團:“線上客運站”,為業務拓展打下基點

龍運集團作為黑龍江省客運業的龍頭企業,面對近幾年來道路客運行業的新形勢,提出“運遊結合”戰略,希望能將原本單一的班線客運服務向旅遊綜合客運服務轉型,擴大營收範圍。

然而轉型並非一帆風順,“站運分離”之後,乘客只知場站,而

對為他們提供車輛與客運服務的運方缺乏認知。乘客會長久記得到客運場站可以購票乘車,但是對於運方和車輛,往往下車後就會遺忘。作為運方的龍運集團,必須找到連接乘客的新途徑,讓乘客記住自己,只有把原有業務的乘客“黏住了”,才有可能將他們引導向新的旅遊業務。於是,建立一個“線上客運站”的想法就應運而生了。

2017年,龍運集團與中交出行合作,建立“龍運出行”微信購票平臺。平臺除了線上購票功能,還搭配了活動營銷、推廣傳播等功能。對於龍運集團來說,這不僅是“線上客運站”,更是企業的宣傳窗口,是和乘客溝通交流的門戶。上線至今,微信平臺車票營業額超1000萬,並積累了超過10萬“粉絲”。原本下車後就“流失”的乘客,現在都留在了平臺上。

今年,龍運集團推出了伊春生態遊、威虎山紅色遊等運遊結合的產品,有平臺和粉絲作為基礎,龍運的旅遊業務大獲成功。未來,龍運集團還將在線上平臺鋪設通勤、定製班線等客運業務。“互聯網+”客運打造的線上客運站黏住了乘客,為客運企業拓展業務提供了無限可能。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二、滄州運輸集團:以線上約車”新客運”,搶佔空白市場

互聯網不僅可以為客運企業拓展業務提供可能,也可以成為企業搶佔空白市場的“利劍”。面對高鐵、航空的對道路客運行業的衝擊,滄州運輸集團在新形勢下,決定“車頭向下”,向城鄉中短途市場進發,佔領“空鐵盲區”。

在新時代下,客運企業去佔領市場已經不能期待簡單地設點設站、開通班線,乘客就自然會來。只有提供符合當下用戶習慣的新客運、新服務,才有可能打動這個時代的用戶。

2017年,在中交出行的技術支持下,滄運推出了微信約車平臺“獅城出行”。乘客通過微信預約行程,後臺智能調度中心會根據預約位置和時間組單,到時七座商務車會將組單乘客分別接取,然後各自送至目的地,實現“定製化”、“門到門”的新客運服務。

滄運最早將“獅城出行”及配套的城際定製客運服務投入鹽山縣-滄州市的城鄉班線,便捷的出行體驗迅速的“俘獲”了當地乘客的心。平臺上線當月粉絲破萬,目前月訂單量已超2萬,上座率超過60%,復購率超過50%!

現在,滄運已經將線上約車的成功經驗推廣到河間、獻縣、吳橋等市縣的城鄉班線當中,未來“獅城出行”的約車服務計劃將覆蓋全滄州、全河北。“互聯網+”讓“定製化”、“門到門”的新客運服務成為現實。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三、寧夏石運:傳統線路“互聯網+”升級,實現扭虧為盈

除了拓展新業務、新市場,互聯網還能升級傳統線路,扭轉盈虧形勢。寧夏石運的機場線就是很好的例子。石嘴山市到距銀川河東機場100公里,這條機場線本是寧夏石運的“黃金線路”,可近幾年隨著私家車和其他出行方式的興起,定時發車、必須從站點出發的大巴線路逐漸失去優勢,線路收入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困境之中,寧夏石運主動求變,決心用“互聯網+”升級機場線,在原來大巴班線的基礎之上,額外投入七座商務車往返機場線,新投入的小車通過中交出行協助搭建的微信平臺接單。

轉型並非易事,平臺上線之初,寧夏石運的小車曾一度“無單可接”。經過對乘客進行調研,他們發現了原因:首先,石嘴山畢竟是五線城市,市民對於“線上約車”的認可度有限;其次,寧夏石運雖在本地有著品牌影響力,但是市民對它的認可是與車站相綁定的,人們對車站外奔走的七座商務車沒有認同感。

根據調研結果,石運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採取了一種“網約+班線”的發車模式:七座商務車平時停靠在車站內,每20分鐘一班,乘客到車站可直接購票乘坐,發車之後先用十幾分鍾到站外接取網上預約在該時段的乘客,再一併前往機場。這種模式既為起步之初的線上平臺帶來了線下訂單,也加深了市民對於寧夏石運七座商務車的認知。在實際經營中,寧夏石運還充分發揮小車靈活便捷的優勢,針對乘客具體情況調整發車策略:某時段乘客多了,就同時派兩輛車;乘客著急趕飛機,可以上車了直接前往機場,另派車輛到站外接其他乘客...

服務做好了,不怕沒有乘客。一系列因地制宜的運營手段讓石運的機場線重獲生機。一年之間,“網約+班線”模式的七座商務車由一開始的10輛發展到如今的50輛,在只有80萬人口的石嘴山服務超過10萬人次,平均上座率超過80%,並實現盈利!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全社會客運總量從1978年的25.4億人次,發展為2017年的187.86億人次,增加了7倍,我國成為世界前列的交通大國。而要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則需要持續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改革,具體到道路客運行業,就要求企業向高品質、高標準、強服務的方向轉型升級。

兩年前,抱著“一定要幫助客運企業轉型”的使命,中交出行誕生。兩年間,中交出行已經幫助300餘家客運企業進行“互聯網+”升級轉型,線上平臺累計用戶數超過300萬。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道路客運行業正當轉型再發展的關口,將會有更多的企業投入到轉型變革的浪潮之中,為我國道路交通開創新局面。中交出行會始終銘記使命,與客運企業們站在一起,共赴未來。

中交出行:助力道路客運“互聯網+”轉型,實現道路運輸更優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