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亮外国语学校校长朱红胜:新形势下的国际化办学

口述|朱红胜

为给关注浙江国际化办学的业内人士搭建交流平台, 新学说联合英国国际贸易部,于2018年 9 月14日共同开办 “2018 浙江国际化办学研讨会”。此次会议聚焦浙江国际化办学现状,探讨了该地区国际化学校发展走向,各位国际教育专家们也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海亮外国语学校校长朱红胜:新形势下的国际化办学


朱红胜,海亮教育管理集团国际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海亮外国语学校校长、十二年一贯制国际化教育体系的资深研究者。会上,朱红胜校长就《新形势下的国际化办学》主题发表了演讲,以下是演讲精彩集锦:

非常高兴能跟新、老朋友见面。刚看到“国际化办学”这个词时就想起,我在很多年前曾讲过“国际学校”、“国际化”或者“国际教育”这几个词最好不要在教育里出现,因为它们把教育人为划分了界限,但教育不分界限。

民办教育在很多年前是为了弥补公办教育的资源不足而存在,但是今天的民办教育,尤其是今天的国际化教育则是为未来的教育做探索,所以我认为中国今天国际化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了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让教育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我们是教育改革的先锋,亦应该是以后中国教育真正找到光明之路的主力军。

2012年开始,我用“未来教育”替代“国际教育”这个词。“未来教育”并非是一个新名词。现在,各行业都在呼喊未来,也都清楚知道“未来已来”,教育更应认清形势。但现在,无论是人的思维还是教育,都尚未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孩子们都已经处在当下的环境中,“国际化”已经不需要呼唤,而“未来化”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部分:第一,了解海亮集团;第二,海亮国际化教育的进程,第三,聊聊“国际教育”。

一、走进海亮


海亮外国语学校校长朱红胜:新形势下的国际化办学


海亮集团是浙江省排名前三的知名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09位,在“中国民企500强”中排名第22位。前几年,海亮集团的发展战略已经做出重大改变,将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大有作为的战略地位。此外,海亮集团将稳健发展健康产业(包括生态农业,医疗养老等),跨越发展有色材料智造。因此,海亮集团是追求社会功德及社会责任的大型企业。


海亮外国语学校校长朱红胜:新形势下的国际化办学

2015年海亮教育在美国NASDAQ上市



作为中国首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HLG)的K12基础教育集团,海亮教育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已有23年办学经验,至今有30多所学校、6万多名中外师生。

2015年,海亮集团投资26亿创建了占地1280亩的大型教育园区,园区内包含学前教育至高中6所学校。

随后,海亮教育集团继续做出了系列深度转型,特别是在中外合作方面做出更多贡献的思考。2017年,海亮教育集团与英国顶级名校佩特文法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19年,海亮教育集团计划在英国建立一所海亮国际学校。接下来,海亮教育的国际化布局会逐步展开。因此,海亮教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化教育载体,真正地融合全球优质教育。

海亮外国语学校校长朱红胜:新形势下的国际化办学

2017年9月10日,当代教育名家、杭二中原校长叶翠微校长加盟海亮,出任海亮教育总校长。这也体现出海亮的教育责任与使命已经从原来的追求规模化发展到现在真正打造有中国影响力世界学校的坚定决心。

二、海亮国际化教育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海亮的“国际化”教育路径:

1.0版本

1995年,海亮的第一所学校——海亮外国语学校成立。作为传统学校,它是海外的1.0版本,在当时,海亮外国语学校也是高端民办教育的代名词之一。

2002年,海亮教育和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开设了大学预科班,2008年升级为高中国际部。

2012年,开设小学、初中国际部,开始12年一贯制国际化教育研究。

2.0版本

201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整体转型升级为12年一贯制国际化双语学校,开启海外的2.0版本。

3.0版本

2018年,海亮外国语学校进行项目拆分,成为两所国际学校,即是现在的海亮外国语学校及海亮外语中学,我们目标将现在的海亮外国语学校打造为顶尖国际化学校,也由此正式开启海外的3.0版本。

2018年9月,浙江金华海亮外国语学校和山东肥城海亮外国语学校同期开学。目前金华校区已招生近300人,山东校区100多人,海亮外国语学校的可信度及认可度逐步上升。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国际教育事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海亮符号的国际教育,2018年海亮教育管理集团正式成立了国际教育事业部。

海亮国际教育的几个关键词:

1. 十二年一贯制教育

真正根据孩子的特征为他们的未来量身打造一贯制持续国际教育方案。

2. 双外语

海亮外国语学校的双外语体系是从2015年起步的。希望通过多种语言和文化冲击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育和成长更加优化。

3. 多证书

教育应该是包容也应该多元化,家长和孩子应该考虑“教育选择”。教育者应当考虑的是不是把一种体系做深做强做成应试机器,而是能不能让家庭和孩子自由选择教育体系和课程,真正个性化开发孩子潜能,找到他自己的定位,随后依靠课程技能证书实现他的未来发展。所以在海亮外国语学校引进了多国教育证书,同时自行开发了多类课程证书,帮助学生既实现升学,更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定位。

4.多技能

学校不能仅仅依托于证书和课程的引进,没有理念就没有灵魂。中国有自己文化的特色,所有的证书只是不同课程体系的证明。我们希望孩子所接受的教育理念、标准是海亮自身的,孩子潜能开发需要平台,我们也希望把平台做的更大,让教育返璞归真。国际教育可以让应试化教育变得简单,真正让在烦琐的中国教育里的人回归本质。

教育使命

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放大地说是为了家族的未来,再放大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更远大的来看是人类的未来。如果始终将“未来”两个字放在教育目标里,就始终不会偏离方向。因此,在2014年,我将海亮国际教育的使命简化为“为未来而教育”。

海亮外国语学校的培养目标

第一,孩子应该具备中国素养,文化根基在中国,始终牢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孩子们更有义务将中国素养带向全世界,甚至影响全世界。

第二,孩子们的思维是没有国界的,让孩子能够理解世界规则,尊重全球文化,以此让自己可以迅速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第三,拥有未来视野,让孩子们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进入“智能化”时代,我们很必要重新把生存问题提上议程,因为未来已不仅仅是智力和学历的竞争,未来的孩子们,生存更不容易,挑战和竞争更激烈,生存与发展对他们来说尤其艰难。

综合起来,海亮外国语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国素养、理解世界规则、拥有未来视野的未来公民。

价值观

是不是我们实现了名校升学梦想就可以认为教育成功了呢?答案一定是错的。海亮外国语学校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希望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未来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认识未来的自己。我们将“让每一位孩子遇见未来的自己”作为自身的教育价值观,让教育的成功与否让未来评判。

聊聊国际教育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校和地区都高喊国际教育和国际化教育?因为家长希望给孩子们减负,让孩子综合发展,摆脱繁杂的禁锢。

我一直说有种教育叫“领导满意”,侧重点是是成绩和升学率。有种教学叫“教师满意”,侧重的也是分数和升学率,我们关注的是能不能培养出985、211的学生。这两种满意是传统教育中最禁锢教育思想的东西。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国际化教育的空间,英美等国的教育体系才进入了中国。没有其他国家,有中国目前这么热衷各国教育体系,而淡化自己教育特色和教育理念的了。我在想,中国的国际教育,绝对不应该是引进国外教育体系和课程,而最终应该是让中国教育走向全世界,让中国教育的教育团队走向世界。为此,值得做一个五十年的教育规划来实现这件事。

很多学校都会讲“培养世界公民”,我从不认为教育分国界,每一个人即是国家的,更是世界的。公民就是公民,首先要做好人,做好家里的人,做好中国人,做好世界人。中国会是世界领导主流当中的一个核心,为什么培养目标一定是世界公民?不需要,学校应该是好好让孩子们做好中国人,培养中国“未来公民”不是更好吗?

教育真的要分国际或传统吗?教材一定要因为用英文教学显得高端吗?教材并非核心,核心永远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我们应该是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深度开发,让全世界认可,同时符合世界规则,让各种文化能够包容我们。因此,真正的中国国际化教育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和中国教育的国际化。

未来已来,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1.帮助孩子在未来高智能社会中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2.在未来的高智能社会里掌控自己的智慧,能够实现自由。7岁的孩子走向社会还有十几年时间,未来无法预期。如果用禁锢的方式加以教育,在未来,孩子一定会被淘汰,未来需要思维无限飞扬。

我认为的国际教育就是未来教育。我们从海亮外国语学校的特色来简单看下:

1.一所没有“年级”和“班级”的学校

目前海亮外国语学校正在打破年级概念,我们已经有三年时间没有跟孩子强调年级概念了。孩子从入学起就拿着教材,选课走班,目前我们开设的课程还远远不够实现所有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同学是同伴、校友以及学习共同课程的人。跨年级和跨班级上课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2.一所没有“标准课表”的学校

一张固定课表培养出一批标准化的“产品”,是教育界公认的现代教育弊端,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最失败的地方。海亮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都扩散开了很多课程分支。例如,语文包括基础写作、基础阅读、文学、书法、表达、演讲、辩论、应用写作等,孩子按照个人能力去选择相应语文课程。数学科学社会等也如此。此外,音乐、体育、美术共有近百门课程供孩子们选择。打破、解放我们的传统教育体系,终有一天传统教育会走出自己的道路。

3.一所“人皆为师”的学校

学校里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彼此的老师。目前的海亮外国语学校有学生老师课堂,家长老师课堂、专家老师课堂以及亲子课堂。课堂结构从单一教师授课,变成一群孩子面对一群的老师。孩子也可以是孩子的老师,因为他们的方式可以让其他的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习得。

4.一所没有“学生”的学校

我们把学校的管理权,更甚至对老师的管理和监督权限都交给了孩子。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言行举止都由学生监督评价。此外,孩子有很多课程和会议,教师们也要一起聆听,他们也会给我们指正存在的不足,所以我们也是他们的“学生”。因此,在海亮外国语学校没有真正的“学生”,而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5.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海亮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可以在一年当中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在不同校区学习,每年会有大量的机会作为国际交换生外出学习,或者选择国内研学,每一位海亮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需要参加每年100小时的志愿者时间,让自己在社会学习责任、感恩和博爱。打破学校的“围墙”,打造“行走的课堂”,解放学生的思维,是海亮外国语学校一直以来在努力实践的目标。

“教育是时尚的,因为是社会教育”,它跟最先进的事物和形态挂钩,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时尚的教育人。

“教育是神圣的,因为是生命教育”,让生命更美好,让生命基因更强大,是我们的责任。

“教育是伟大的,因为是未来教育”,不只为分数,永远为孩子们明天的生存和发展,打破壁垒限制,让一切回到本真的“人的教育”。

以上是我的分享内容,希望以此来引发更为行业人士对于真正的“中国国际教育”的思考,感谢大家。

更多特色课程及先进教育理念,尽在2018年11月9日—11月11日由新学说主办的第四届“2018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的“打破课程壁垒的全体系贯穿课程”。届时将有多位国际教育大咖分享特色学校教育创新经验。

报名参会链接:http://data.xinxueshuo.cn/nsi-event/event/vis2018/visM.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