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相關倫理學問題及遵循原則的初探(上)

外科手术相关伦理学问题及遵循原则的初探(上)

文章來源:中華外科雜誌,2018,56(10)

摘 要

現代外科學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外科學近幾十年來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損傷控制外科、微創外科、加速康復外科等理念與日俱新,腹腔鏡手術、機器人手術、經自然腔道內鏡外科手術等已不再新鮮。外科手術越做越精細、技術越來越成熟,外科醫師也越來越專業化。作為醫學各專科的共同語言,醫學倫理學比以往更有必要被提及和強調,理解它的重要性並付諸實踐,能使外科醫師更好地找回外科手術的初心。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外科手術的共同原則,與成長中的青年外科同道共勉。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外科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快速發展且日益細化的學科發展背景下,不同專業的外科手術之間是否還有共同的語言?忙碌的手術刀下,我們是否需要再次思考外科手術的"初心"?為了更好地把握外科手術的基本原則,我們就這個似乎抽象而又富含哲理的醫學倫理學問題進行相關細化並展開探討。

一、學科細化是否還有共同語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簡表(國家標準GBT13745-2009),醫學一級學科有6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學、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藥學、中醫學與中藥學。臨床醫學作為其中分支最多的醫學一級學科,它所涉及的二級學科、三級學科均是各大醫學院校、臨床醫學院最重要的學科組成部分。外科學是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又分為14個三級學科,普通外科學作為其中之一,在許多大型綜合醫院又被細化為更多的亞專科。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普通外科已分出11個亞專科。

外科學學科細化是學科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是外科技術不斷進步的有力佐證,也是疾病得到更專業化診治的必要條件。然而學科細化也帶來了一些顯見的問題,二級學科之間、三級學科之間、更細化的亞專科之間,似乎彼此變得"陌生"了。以肝臟腫瘤患者為例,對於同一名患者,腫瘤內科醫師、肝膽外科醫師,甚至消化內科醫師,有時會出現莫衷一是的治療方案;再如盆腔或腹腔巨大腫瘤患者,病灶常累及多個器官,涉及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多個外科學的三級學科合作診治,甚至還需要婦產科醫師參與診治或手術,接診醫師更會陷入一籌莫展的局面;普通外科細化後的亞專業同樣面臨此類問題,肝膽、胃腸、胰腺、甲狀腺、乳腺、周圍血管等相關的普外科亞專業不一而足,往往是各做各的事,各有不同的手術。細化的學科紛繁複雜,外科手術之間是否還有共同的語言?有病變的器官之間是否還有關聯?作為完整統一的機體是否還能統籌考慮?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二、醫學倫理學是共同的語言

約公元前400年,歐洲"醫學之父"、古希臘的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給後人留下了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對知識傳授者保持感恩之心;為所救治的患者謀利益,做自己會做的事;絕不利用職業便利做違背道義乃至違法的事情;尊重個人隱私,嚴格保守秘密……這些行醫準則,今天看來依然是值得我們時刻遵循的寶貴精神財富。

1948年,以《希波克拉底誓言》為藍本,國際醫師協會在日內瓦通過《世界醫師宣言》,1年後將其確立為國際醫務道德準則,此後又經過數次完善,最後修改的版本中我們仍然看到這樣的語句:"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學實踐","我會將患者的健康作為我首要關心的事",其中還重申了尊重前輩、善待同行、善待生命、守密等醫學倫理學觀念,強調了遵守人性、人道和反對基於各種理由的歧視等重要內容。

1990年,國家教委組織委託中國醫科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與瀋陽藥學院起草了《醫學生誓言》,於1991年正式頒佈並沿用至今。在此我們重溫其中的三條主旨:"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醫者使命,"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的道德準則,"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的職業精神。它是對2500年前《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現代解讀,也是對國際醫務道德準則更精煉的概括,語言不同而意韻相通,它所蘊含的醫學倫理學精神是時代更迭所抹不去的。

在外科手術不斷專業化的今天,技術進步、手術器械設備更新、醫患環境變遷,醫學倫理學的訴求無論在外科醫師本身,還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下,均顯得更迫切和必要。正如國際權威的教科書《克氏外科學》中所指出的:"醫學技術的進步、知識的爆炸式更新,醫療保險體系和公共衛生管理模式的變革,醫療衛生的資本化動作,都帶來新的醫學倫理學問題。縱然外科是以手術為主的實踐型學科,也同樣面臨此類問題"。可見,無論何時何地,醫學倫理學都是外科手術的共同語言,只有時刻把握這一共同語言,才能更好地體會外科手術的原則,做好每一臺手術。

(未完待續【接上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