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小小邮票里的大乾坤

雕刻时光:小小邮票里的大乾坤

最早看到“雕刻时光”这四个字是在成府路上的一个咖啡馆,可惜没进去坐坐。不过这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衢大道的一角,玻璃隔断了街市的喧嚣,营造出一方难得的幽静。端起一杯咖啡,轻轻地呷一口,亦苦亦甜的感觉从双唇舌尖咽喉到心口,再升腾到大脑,顺着一丝丝头发,消失在发梢,融入虚空……由宁静到娴静到幽静,时光仿佛越来越慢越来越重竟至于凝固,停留在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某个瞬间,让你仔细端详、触摸,甚至雕刻……一杯咖啡,回味一生。红尘万丈熙来攘往,总觉得日月如梭光阴似箭。静下心来,喝杯咖啡,让躁动的心有片刻的安闲,去体味从容、优雅和安闲,去品味时光,享受时光,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小小邮票里的大乾坤

再一次重逢这四个字,则是董琪女士的这本大作《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董女士是知名的邮票设计师,新中国第三代仅有的两位邮票雕刻师之一,是中国邮票雕刻新生代的佼佼者,一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她研习中国传统绘画,欧洲版画,常年从事专业的邮票设计、雕刻工作。

从这本书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也回忆起很多,就像在记忆之海的各个角落里捡起一粒粒散落的珍珠,把它一个一个串起来,缀成一串晶莹的项链,挂在时光女神的颈项上……从亭堠烽燧、关城驿路、鱼书雁字、织锦回文到黑便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三角地的邮市,从大龙邮票到价值连城的猴票,这些散碎在几千年中看似互不相干的文化现象,却像量子纠缠一样彼此感应,而实际上它们遵循着人类文明演进的内在逻辑,最终在方寸之地——邮票上实现了。

雕刻时光:小小邮票里的大乾坤

邮票记录的就是时代的脚步,可以说邮票就是一个国家的编年史。自邮票诞生始,它就天然地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思想社会风貌的重要记录者。我国的邮票也不例外。从董女士那里,我了解到许多邮票的知识,制作工艺、历史掌故等等。不过最令我动容的还是这四个字——“雕刻时光”,他们是时光雕刻者。

从晚清开办邮政到现在,120多年的风云变幻都在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得到记录,并随着公文家信寄到哪怕是最偏僻的地方,传遍天涯海角。而一代一代的钞邮雕刻师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凹版雕刻事业,他们在雕刻中毕生奋斗,他们的生命就融在雕刻时光中。一刀一刀的刻画,钢版上深深的、细细的、密密的(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又一丝不苟的沟纹中隐藏着银河天体、高山大海,飞禽走兽、风霜雨雪,隐藏着文明之火、科技之光、哲人巨匠、经典智慧……他们将滚滚向前的时间巨流用刻刀雕刻下来,将永动的时光固化下来,他们的工作就是在雕刻时光。

邮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件大事,如果说驿道的出现是政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产物,邮递的出现则是市民文化的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鱼雁传书的浪漫期待,家书抵万金的椎心沉痛,“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惊喜和无奈,最终在邮票出现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因空间的阻隔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信息交流在古代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古代东西文明都有驿道,如古罗马和中国,但这些驿道是用于军国大事的,非普通百姓可及。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用驿道运荔枝,以博美人一笑,结果惹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当然是文学化的表述,用驿马送荔枝与安史之乱未见得有必然联系,但可以看出在当时,驿道是不能运送个人生活物品的。欧洲亦是如此,民众对高昂的邮费难以承受纷纷抗议,19世纪中叶英国邮政改革,取消了贵族和议员们免费邮寄的特权,推行邮资预付,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黑便士”的出现,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帝王家的待遇,世界邮政的崭新历史从此开启。

我国引进邮政制度是在晚清洋务运动时。1878年,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1896年正式开办大清邮政,但邮票是委托外国印制的。之后晚清政府整顿金融,设立银行,并寻求自印钞票,1908年建立度支部印刷局,陆续引进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钢凹版雕刻技艺及相关设备,美国著名雕刻师海趣等6人团队,同年应邀来到中国负责传授设计、雕刻、印刷技术。雕刻凹版融艺术性、工艺性科技性于一炉,并且防伪性是其重要的特点,世界各国钞票和邮票的雕刻技艺同根同源。海趣的团队既雕刻钞票也雕刻邮票。

可叹的是,1914年,海趣在中国病逝,享年58岁。不过他在中国6年精心培养的学生成为中国钞邮雕刻的第一代雕刻师。无独有偶,海趣来华不久,另一位中国青年沈逢吉于1912年东渡日本学习凹版雕刻技术,6年后学成归国,传授雕刻技艺,培养了诸多优秀的学生。从1912年到1949年,民国政府共发行邮票235套,真实记录了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这其中绝大部分为雕刻版。雕刻凹版作为当时主要的印刷方式,早期凹版雕刻师们开启了中国雕刻凹版的篇章,推动了中国现代印刷发展的进程。

雕刻时光:小小邮票里的大乾坤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凹版雕刻师也跨进了新时代。海趣、沈逢吉培养的学生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的凹版雕刻师,他们以刻苦、勤奋、认真、忘我的精神支撑起新中国钞邮雕刻事业的大厦,并培养了新一代的凹版雕刻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薪火相传,使中国的雕刻凹版事业得到传承和发扬。

雕刻时光:小小邮票里的大乾坤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现代印刷科技的快速发展,具备防伪性的雕刻凹版印刷主要应用于有价证券中,受到保护,全球的凹版雕刻师们也就深藏于各国特种的印刷行业中,作品广为流传但姓名却鲜为人知,成为稀有专业显得十分神秘,由于技艺的特殊性,同时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

2012年,中国邮政和丹麦邮政开办为期18个月的“雕刻师培训课程”,邀请欧洲雕刻大师马丁·莫克授课,传授欧洲凹版雕刻艺术,这是继上世纪初海趣之后第二个来华传艺的“洋人”,课程结束后,马丁不无感慨地说:“未来,世界顶尖的邮票雕刻师就在中国。”

《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前一部分忠实地记录了中国邮票雕刻凹版110年走过的风雨历程。不仅仅是文字叙述,印刷精美的邮票带着百年沧桑让读者去感受,去触摸那个时代的体温和脉动,去抚摸雕刻的时光,应该会提供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口述部分则是提供了一个第一手的专家直接向读者讲述的新鲜的角度,你甚至可以听到专家们的笑声和呼吸声,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这本书为集邮者提供了专业的研究资料,为广大读者推开了神秘宝藏的大门。同时,这些抢救性采访的专家的口述都有全程录像,可以以适当的途径提供给读者。

本书的访谈专家堪称豪华阵容,有钞券原版雕刻家、邮票原版雕刻家、美术及邮票设计家、集藏家、邮票印制专家、集邮文化研究专家,几乎涵盖了邮票相关的各个领域,每位都是本专业领域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讲述的都是毕生事业中最有心得的感悟,您有兴趣看看吗?

雕刻时光:小小邮票里的大乾坤

《雕刻时光——中国邮票雕刻凹版口述史》

作 者:董琪 编著

记录中国雕刻版邮票百年岁月,

回望时光中沉淀的经典作品。

观点资料来自

《雕刻时光 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