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學生問:「老師,我可以放棄考研嗎」


答學生問:“老師,我可以放棄考研嗎”


“老師,可能以後就不能和你一起聊天了,我放棄了考研,或許從一開始我就高估了自己,這樣一來我就變成了像所有人一樣的人,這是件可悲的事。我慶幸自己遇到你,從始至終都是如此,你喚醒了我無知死寂的靈魂。在此之前從未有人能真正讓我發現和感受生命的美好。以後我要去工作了,不管發生什麼我都會記住,永遠擁有一顆感受美好的心。我一直都很羨慕你,你有一個篤定的信念,這是我從來都不曾學會的,它不止一次的感動過我。現在我要重新思考未來,很惶恐,很無措,我無法預知,不過我既然是人就應該能生存。我發自內心的謝謝你曾經給予的鼓勵和幫助。”

深夜,手機屏幕閃爍了一下,彈出了一個學生的微信。我細細地讀完,一種難言的,混雜著感動、傷感的情緒包裹了我。這個學生是在三年前“新詩鑑賞”課上認識的,不知為什麼,對他,我記得很清楚。一百多人的通識課,從講臺看下去黑壓壓的一片,但能夠在課後有交流的並不多。

每次上課前,我都會給學生一些時間來分享他們自己寫的詩歌,或者他們評價他們喜歡的詩歌。這個學生就是這樣站到講臺上的,他介紹自己是音樂系的,給我們分享了一首歌曲,賞析了歌詞。具體什麼歌曲我忘記了,只記得整個過程,他的聲音很低,有些不流暢,他甚至不太敢抬頭看講臺下面的人。但從他對歌詞的分析裡面,可以感受到他對語言的感受力。於是,我給了他一些鼓勵和建議。之後,他就常常問我一些問題。我去美國訪學之後,他也去聽了我另一個同事的新詩課,還告訴我,準備考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生。斷斷續續地,一直在微信上交流著。

收到他的微信後,我寫了一段回覆。微信裡總有言不盡的地方,我想寫得更完整些,並希望可以給更多有同樣困惑的學生一點啟發。

開學就大四了,你準備放棄考研去工作,我覺得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明白文字背後的意思,你曾經因為接觸了新詩,而對現代文學、對現實都有自己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並由此認為自己是不同於別人的。而不同於別人,在中國這個環境下,要承受很多的壓力。因為我們的教育很少告訴一個人“You are special”,而是不斷地強化,“不要太特立獨行了”,“不要太偏激了”,“槍打出頭鳥”等等,有時哪怕只是比別人多一些常識也會被看作太激進。你原以為考研,進入純粹的學術生活,會保留住自己的這種“特別”,現在卻不得不放棄考研了,同時也似乎意味著對自己思考獨特性的放棄。我認為,這裡面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讀了研究生甚至博士,欠缺思考能力的大有人在。在現今的學術體制之下,一個過於敏感、懷抱理想主義的人,真正進入之後,恐怕可能會遭受更多的打擊吧。反過來,選擇去工作也一樣可以堅持自己的思想,那裡有更鮮活的人生等待著你,你可以去驗證,也可以去糾錯。

在你的文字裡,還有一層,是對未來的恐懼。這沒有什麼不對,這種恐懼每個人都會有的,尤其是面臨人生轉折的時候。恐懼是因為不確定,但不確定又恰恰是生活的魅力所在。等你一步步堅實地走下去,就會發現未來與你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它沒有那麼艱難,當然也不會那麼容易;它會有傷痛,也會有驚喜。它使你下墜的同時,也將你與大地緊緊相連。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慢慢擁有自己篤定的信念,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勇敢、無畏。這些年,我看到有的學生讀研、讀博了,移民了,發財了,結婚了,有了家庭和孩子,大多過得平凡而快樂,不管怎樣的人生,都是值得去嘗試的。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有篤定的信念,也會漸漸變得勇敢、堅定。不過,我特別想說的是,不要把精神和物質的追求對等起來。不要讓物質成為壓迫你的力量,也不要逃避財富。等人到中年,也許你會發現,經濟的獨立對於精神獨立的意義有多麼重大。

至於我自己,我也沒有你所想像的那麼強大,相反,我很懦弱,很猶疑,除了有形而上的疑問,還有很多現實的焦慮。我也在不斷地和自己爭辯,試圖說服自己。我的身上,也有自己擺脫不了的黑暗,難以清除的毒素。我也有很多,不得不面對的不美好的人和事,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具體而微的存在。

我只是,儘量將光明的一面朝向你們,並且希望,能夠儘量地看清現實,並且,依然保持對美好的感受力,對這個世界的想像力和同情心。

我們都被圍困著。魯迅的“鐵屋子”困境依然存在,被喚醒的靈魂將向何處皈依?是不是睡著的人更幸福些?這使我在面對學生說話時不得不謹慎,因為有時候一句話的確可能影響學生的人生選擇。想起很多年前,我也是因為選擇了我老師的新詩課,後來讀了他的研究生,而開始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我始終感激那種“喚醒”,審美的,情感的,智性的,那使我的人生完全不同了。

我更應該感謝你,讓我重新思考這個職業,讓我感到這十多年並非毫無意義。我感謝你,還因為你是“特別的”,因為只有敏感的靈魂、只有願意追尋真相、真理的人才能被“喚醒”。我也感謝其他的學生,總能給我這樣那樣的感動。前路漫漫,願我們互相給予光和熱,互相扶持著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