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就在剛剛不久前,據香港媒體報道,武俠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鏞)逝世,享年94歲。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笑傲江湖成絕響,人間再無俠客行。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寧人。查良鏞於19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其後以筆名金庸著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其作品更屢被翻拍電影,家傳戶曉。

凡有少年處,皆可讀金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他留給時代最好的禮物。

金庸曾說:“寫這種小說,自己當做一種娛樂,自娛之餘,復以娛人。”

但也是在他手上,武俠才真正成了中國通俗小說的大類別。

他賦予每一部武俠生命,顛覆傳統武俠的走向,在這個世界上創造了傳奇,也讓我們看到了刀光劍影的江湖和21世紀如出一轍,武俠裡也有時代變遷的影子。

而金庸和福建也有著不解之緣,他的小說裡更有著許許多多福建的影子。今日,小編便帶您一起了解一下。

金庸作品中有涉及福建的,主要是這幾部小說:《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碧血劍》等等。

《笑傲江湖》

1、福威鏢局: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現在很多金庸迷一說到福州,就會聯想到《笑傲江湖》裡的福威鏢局,聯想到林平之。以金庸作品的流傳程度這並不令人驚奇。《笑傲江湖》應該是金庸先生正面敘述福建篇幅最多的一部小說,從山川人物到語言風俗均有所涉及。不過想到福州向陽巷

林家老宅去找避邪劍譜的人就要失望了,因為福威鏢局都沒有,林家的向陽巷老宅自然也是子虛烏有。

2、福建山歌和福建方言:

《笑傲江湖》裡有一種歌會刺痛令狐沖,那就是福建的山歌。金庸在書中第八回《面壁》裡這樣描寫:“突然之間,山坳後面飄上來嶽靈珊清亮的歌聲,曲調甚是輕快流暢。令狐沖和她自幼一塊兒長大,曾無數次聽她唱歌,這首曲子可從來沒聽見過。嶽靈珊過去所唱都是陝西小曲,尾音吐得長長的,在山谷間悠然搖曳,這一曲卻猶似珠轉水濺,字字清圓。令狐沖傾聽歌詞,依稀只聽到:‘姊妹,上山採茶去’幾個字,但她發音古怪,十分之八九只聞其音,不辨其義……突然之間,胸口忽如受了鐵錘的重重一擊,猛地醒悟:‘這是福建山歌,是林師弟教她的!’”最後一次是在第三十六回《傷逝》,嶽靈珊去世前,唱的也是福建山歌,只是歌聲越來越低,終於沒有了。

在這本書裡,金庸先生對福建的方言有一句評價:“天下最難講的福建話居然已給她學會了幾百句”,這個“她”指的乃是鄭萼,恆山派弟子是也。書見《笑傲江湖》的第二十四回《蒙冤》。

另外,書中第二十三回《伏擊》寫令狐沖幫助恆山派幾十位尼姑擊退敵人翻山越嶺進入福建那一段令人覺得“閩道之難不遜蜀道”。

3、南少林

南少林在《笑傲江湖》中出現過,書中第三十回《密議》寫到“葵花寶典”時,少林方丈講到南少林所藏的這部秘籍的種種故事,舊日武林的恩怨情仇煞是惹人遐思。因此這南少林雖然沒有正面寫到,但還是足以引起好武之人的興趣。

在《笑傲江湖》中金庸寫到南少林用的是“莆田少林寺下院”。不知金庸先生是否知曉,福清、莆田、泉州在南少林的問題上一直存在不同意見,泉州少林寺由嵩山少林寺分燈衍派,建於清源山麓,曾一度出現過“寺僧千人,隴田百頃,樹林茂鬱”的盛況。由於影響廣遠,泉州也由此成為南少林武術的發祥地,現在每年世界各地眾多武術團體和人士來泉尋根訪友,絡繹不絕。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4、摩尼教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泉州草菴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說摩尼教大家可能有點兒陌生,但如果說是明教的話,大家肯定就恍然大悟了。《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就是從古波斯國(現伊朗)傳來的摩尼教,在晉江羅山就有我國僅存最完整的摩尼教寺院遺址,叫摩尼草菴。

摩尼教的創始者是波斯人摩尼,由於對火和光明的崇拜,也叫做拜火教、明教。摩尼教從唐初就傳入中國,在宋代達到鼎盛,宋元之間有很多農民起義就假明教之名。明教在歷史上一直比較神秘,不僅民間對其多有誤解,官府也是對其加以限制。但由於它的真正教義非常切合百姓的生活,因此信徒也不少。明教在福建一直很活躍,南宋天台宗僧人志磐1265年撰寫的《佛祖統紀》引述洪邁《夷堅志》說:“吃菜事魔,三山(福州)尤熾,稱為明教會。”歷史上泉州曾經是“管領江南諸路明教”的所在地,因此在晉江留下這麼個遺址就比較自然了。

由於種種原因明教流傳下來的文物和記載非常稀少。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裡對摩尼教的敘述很多來自自己的推想,這些推想很多被後來在吐魯番發現的文物給證實了,使得金庸先生在史學界轟動一時。泉州在宋元時不僅經濟外貿發達,文化也是極一時之盛,幾乎世界各地的各種宗教信仰都在這裡留下了痕跡。藉助金庸颳起的旋風,我們不僅能重新認識晉江摩尼草菴,還啟發我們去注意泉州更多的宗教和文化遺蹟。

5、鄭成功

在《鹿鼎記》中金庸沒有正面寫到鄭成功,他對鄭成功的塑造方式是虛寫。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小說裡,鄭成功都是光芒四射的民族英雄,深受萬民景仰。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在小說第三十四回中間,金庸接寫到鄭成功與施琅的一段恩怨,鄭成功的功績卻是人所共知的,就想書上所寫的一樣。鄭成功出生於1624年,其父鄭芝龍祖籍福建南安石井鎮。1661年3月,鄭成功率兵從金門料羅灣出航,經澎湖直抵臺灣西海岸,在臺灣人民的支持下,經過九個月激戰,擊敗荷蘭殖民者,使被侵佔了三十八年之久的臺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也一直被當作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海內外同胞的崇拜和紀念,在他的故鄉南安有鄭成功紀念館。◇陳永華

《鹿鼎記》的江湖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陳近南者,在《鹿鼎記》裡是韋小寶的師父,天地會的總舵主,也是臺灣軍營裡的軍師,他畢生以反清復明大業為志,在江湖上有著極高的威望,為人光明磊落,對鄭氏忠心耿耿。在對話中,陳近南自稱陳永華。看官們有所不知,陳永華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是我們福建的同安人。

據史載,陳永華是鄭成功重要的部將之一。鄭成功對他評價甚高,拿他和諸葛亮相比,稱他為“臥龍”。鄭成功逝世後,陳永華又為鄭經所賞識,一再擔負重任,歷任“諮議參軍”、“東寧總制使”。陳永華輔佐鄭經,開發建設臺灣,建議建立學校發展教育,對臺灣的發展有過很大貢獻,是臺灣歷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史學家們評價他是職兼宰相,臺灣人民為緬懷他的功績,在臺南建造永華宮。

6、張三丰與邵武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貫穿小說《倚天屠龍記》始終的武當派祖師張三丰,是書中的重要人物,他開創了武當派、創出太極拳等武功,是武林的泰山北斗,作者金庸先生評價他為“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然而,他的身世之謎至今懸而未決,清光緒年間《邵武府志》記載:“明張子衝,號三豐,俗名邋遢,邵武勘下(今和平鎮坎下村)人。”和平鎮坑池村村民張常山在“文革”期間從焚燒古籍現場搶救出的清朝光緒八年重修、民國十八年再修的張氏家譜則為張三丰是邵武和平人提供了新的佐證。


金庸與福建的那些事

和平古鎮


和平鎮位於閩西北閩北重鎮邵武南部,面積19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之一,也是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

古鎮上保留十分完整的古街區,全國少見,堪稱“福建第一街”。和平鎮有兩條分別連接東西城門和南北城門的街,街道兩側是39條縱橫交錯的大小巷道。鎮的街道中間鋪青石板,兩邊鋪河卵石,有的全部鋪河卵石。由於地形北高南低,街道隨形就勢,形成“九曲十三彎”,遠看如一條騰空欲飛的青龍。舊市街貫穿古鎮南北,被譽為“福建第一古街”,長600餘米,寬6米-8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