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就在刚刚不久前,据香港媒体报道,武侠泰斗金庸(本名查良镛)逝世,享年94岁。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笑傲江湖成绝响,人间再无侠客行。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家传户晓。

凡有少年处,皆可读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他留给时代最好的礼物。

金庸曾说:“写这种小说,自己当做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

但也是在他手上,武侠才真正成了中国通俗小说的大类别。

他赋予每一部武侠生命,颠覆传统武侠的走向,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了传奇,也让我们看到了刀光剑影的江湖和21世纪如出一辙,武侠里也有时代变迁的影子。

而金庸和福建也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小说里更有着许许多多福建的影子。今日,小编便带您一起了解一下。

金庸作品中有涉及福建的,主要是这几部小说:《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碧血剑》等等。

《笑傲江湖》

1、福威镖局: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现在很多金庸迷一说到福州,就会联想到《笑傲江湖》里的福威镖局,联想到林平之。以金庸作品的流传程度这并不令人惊奇。《笑傲江湖》应该是金庸先生正面叙述福建篇幅最多的一部小说,从山川人物到语言风俗均有所涉及。不过想到福州向阳巷

林家老宅去找避邪剑谱的人就要失望了,因为福威镖局都没有,林家的向阳巷老宅自然也是子虚乌有。

2、福建山歌和福建方言:

《笑傲江湖》里有一种歌会刺痛令狐冲,那就是福建的山歌。金庸在书中第八回《面壁》里这样描写:“突然之间,山坳后面飘上来岳灵珊清亮的歌声,曲调甚是轻快流畅。令狐冲和她自幼一块儿长大,曾无数次听她唱歌,这首曲子可从来没听见过。岳灵珊过去所唱都是陕西小曲,尾音吐得长长的,在山谷间悠然摇曳,这一曲却犹似珠转水溅,字字清圆。令狐冲倾听歌词,依稀只听到:‘姊妹,上山采茶去’几个字,但她发音古怪,十分之八九只闻其音,不辨其义……突然之间,胸口忽如受了铁锤的重重一击,猛地醒悟:‘这是福建山歌,是林师弟教她的!’”最后一次是在第三十六回《伤逝》,岳灵珊去世前,唱的也是福建山歌,只是歌声越来越低,终于没有了。

在这本书里,金庸先生对福建的方言有一句评价:“天下最难讲的福建话居然已给她学会了几百句”,这个“她”指的乃是郑萼,恒山派弟子是也。书见《笑傲江湖》的第二十四回《蒙冤》。

另外,书中第二十三回《伏击》写令狐冲帮助恒山派几十位尼姑击退敌人翻山越岭进入福建那一段令人觉得“闽道之难不逊蜀道”。

3、南少林

南少林在《笑傲江湖》中出现过,书中第三十回《密议》写到“葵花宝典”时,少林方丈讲到南少林所藏的这部秘籍的种种故事,旧日武林的恩怨情仇煞是惹人遐思。因此这南少林虽然没有正面写到,但还是足以引起好武之人的兴趣。

在《笑傲江湖》中金庸写到南少林用的是“莆田少林寺下院”。不知金庸先生是否知晓,福清、莆田、泉州在南少林的问题上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泉州少林寺由嵩山少林寺分灯衍派,建于清源山麓,曾一度出现过“寺僧千人,陇田百顷,树林茂郁”的盛况。由于影响广远,泉州也由此成为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现在每年世界各地众多武术团体和人士来泉寻根访友,络绎不绝。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4、摩尼教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泉州草庵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说摩尼教大家可能有点儿陌生,但如果说是明教的话,大家肯定就恍然大悟了。《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就是从古波斯国(现伊朗)传来的摩尼教,在晋江罗山就有我国仅存最完整的摩尼教寺院遗址,叫摩尼草庵。

摩尼教的创始者是波斯人摩尼,由于对火和光明的崇拜,也叫做拜火教、明教。摩尼教从唐初就传入中国,在宋代达到鼎盛,宋元之间有很多农民起义就假明教之名。明教在历史上一直比较神秘,不仅民间对其多有误解,官府也是对其加以限制。但由于它的真正教义非常切合百姓的生活,因此信徒也不少。明教在福建一直很活跃,南宋天台宗僧人志磐1265年撰写的《佛祖统纪》引述洪迈《夷坚志》说:“吃菜事魔,三山(福州)尤炽,称为明教会。”历史上泉州曾经是“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的所在地,因此在晋江留下这么个遗址就比较自然了。

由于种种原因明教流传下来的文物和记载非常稀少。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对摩尼教的叙述很多来自自己的推想,这些推想很多被后来在吐鲁番发现的文物给证实了,使得金庸先生在史学界轰动一时。泉州在宋元时不仅经济外贸发达,文化也是极一时之盛,几乎世界各地的各种宗教信仰都在这里留下了痕迹。借助金庸刮起的旋风,我们不仅能重新认识晋江摩尼草庵,还启发我们去注意泉州更多的宗教和文化遗迹。

5、郑成功

在《鹿鼎记》中金庸没有正面写到郑成功,他对郑成功的塑造方式是虚写。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小说里,郑成功都是光芒四射的民族英雄,深受万民景仰。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在小说第三十四回中间,金庸接写到郑成功与施琅的一段恩怨,郑成功的功绩却是人所共知的,就想书上所写的一样。郑成功出生于1624年,其父郑芝龙祖籍福建南安石井镇。1661年3月,郑成功率兵从金门料罗湾出航,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使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也一直被当作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海内外同胞的崇拜和纪念,在他的故乡南安有郑成功纪念馆。◇陈永华

《鹿鼎记》的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陈近南者,在《鹿鼎记》里是韦小宝的师父,天地会的总舵主,也是台湾军营里的军师,他毕生以反清复明大业为志,在江湖上有着极高的威望,为人光明磊落,对郑氏忠心耿耿。在对话中,陈近南自称陈永华。看官们有所不知,陈永华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是我们福建的同安人。

据史载,陈永华是郑成功重要的部将之一。郑成功对他评价甚高,拿他和诸葛亮相比,称他为“卧龙”。郑成功逝世后,陈永华又为郑经所赏识,一再担负重任,历任“谘议参军”、“东宁总制使”。陈永华辅佐郑经,开发建设台湾,建议建立学校发展教育,对台湾的发展有过很大贡献,是台湾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史学家们评价他是职兼宰相,台湾人民为缅怀他的功绩,在台南建造永华宫。

6、张三丰与邵武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贯穿小说《倚天屠龙记》始终的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是书中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武当派、创出太极拳等武功,是武林的泰山北斗,作者金庸先生评价他为“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然而,他的身世之谜至今悬而未决,清光绪年间《邵武府志》记载:“明张子冲,号三丰,俗名邋遢,邵武勘下(今和平镇坎下村)人。”和平镇坑池村村民张常山在“文革”期间从焚烧古籍现场抢救出的清朝光绪八年重修、民国十八年再修的张氏家谱则为张三丰是邵武和平人提供了新的佐证。


金庸与福建的那些事

和平古镇


和平镇位于闽西北闽北重镇邵武南部,面积19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也是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

古镇上保留十分完整的古街区,全国少见,堪称“福建第一街”。和平镇有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街,街道两侧是39条纵横交错的大小巷道。镇的街道中间铺青石板,两边铺河卵石,有的全部铺河卵石。由于地形北高南低,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远看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旧市街贯穿古镇南北,被誉为“福建第一古街”,长600余米,宽6米-8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