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玲:“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让金华平安建设行稳致远

2018-10-30 20:32 | 浙江之声

陈玲玲:“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让金华平安建设行稳致远

金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玲玲

今年以来,金华各地出现了许多红色网格员的身影,他们是来自基层的普通党员,大到村、社区的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小到照顾孤寡老人、处理家长里短,这些红色网格员都要管。

在一线走访、服务民生、发现问题、协调解决的过程中,红色网格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基层管家”。

金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玲玲说,党员干部作为“带头人”,是推进社会治理触角向社会最末梢延伸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金华深化推广“红色网格”,实行“一个网格+一个党支部”模式,引导党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建立了网格党支部‘五个一’的任务清单制度,形成了六级闭环处置机制,全市7306个基层网格共配备党员网格员48904名。今年以来,全市红色网格员共走访农户300多万次,负责和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万多件,化解信访积案700多件。”

社会治理的根本是化解社会矛盾,然而案多人少一直是基层法院面临的现实难题,这也加剧了信访和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在人均结案数逐年增长、并位居金华全市法院之首的永康法院系统内,却有一个特例,永康法院龙山法庭受理案件数5年内下降50.25%,并实现辖区内“零信访”,陈玲玲表示,其秘诀就在于“在党建引领下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龙山经验”。

陈玲玲:“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让金华平安建设行稳致远

龙山法庭设立以来,受理案件数逐年下降

“龙山法庭以‘让纠纷尽可能地化解在诉前,使案件尽可能地解决在庭前’的理念,采取‘网格调解→镇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分流调解→法庭调解’的分层递进式调解,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纠纷解决方式,并建立‘法治讲习工作室’、‘青少年心理矫正工作室’、‘老李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形式,加强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畅通了纠纷解决渠道,积极构建了司法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实效。”

金华在全市范围内提升推广“龙山经验”,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有人民调解员2万多人,今年以来,全市各类调解组织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46万起,化解率99%,收到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陈玲玲说,从村务监督的武义“后陈经验”到领导下访的“浦江经验”,从“红色网格”、“龙山经验”、“管头十法”到以人为本的关爱帮扶、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治理,基层党建始终是金华推进社会治理的一大主线。

陈玲玲:“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让金华平安建设行稳致远

“后陈经验”结构图

金华全面总结近年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成功做法,于今年5月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推出六大融合举措。“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重点是在‘党建’与‘治理’融合上做文章。

一是深化‘基层党建+红色网格’,以党建引领夯实治理的基础;

二是深化‘基层党建+后陈经验’,以民主监督助推治理的实效;

三是深化‘基层党建+浦江经验’,以主动接访破解治理难题;

四是深化‘基层党建+多元化解’,以多元参与实现治理的协同;

五是深化‘基层党建+关爱帮扶’,以全面帮扶提升治理温度;

六是深化‘基层党建+智慧治理’,以信息智能提升治理效率。”

陈玲玲:“基层党建+社会治理“让金华平安建设行稳致远

义乌引入外籍人士参与涉外纠纷调解

陈玲玲说,金华9次跻身“中国最安全城市”30强,连续12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夺得平安金鼎。接下来,金华将紧紧围绕打造平安浙江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市的目标,通过六大举措全面推广“基层党建+社会治理”金华模式,全面提升城乡社会治理水平。

“金华将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的初心出发,以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抓手,全力打好‘基层治理巩固战’,推动金华社会治理从末梢治理向源头治理、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从碎片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型,努力变‘盆景’为‘风景’,变‘风景’为‘全景’,构建起社会治理的金华模式,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金华样板。”陈玲玲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