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对《追风筝的人》慕名已久,今天看完。这部小说也在好莱坞拍了同名电影。顺便说一句,小说比电影好看太多。

我看书挺慢的,郭丽说她看一本300页的书,几个小时就看完了,而我就是要几天。看到后面还不时翻到前面再看看人名,或者某些情节,脑子不太好使啊。

阿富汗人写的,关于阿富汗的书。

其中的故事倒也不算复杂。主人公阿米尔少爷和哈扎拉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是好朋友。阿米尔生性软弱,但有写作天赋,不太像他爸爸。而哈桑勇敢忠诚,可以为阿米尔做任何事,他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在一次斗风筝比赛中,哈桑帮阿米尔赢得了冠军,但哈桑在捡风筝的路上却被一群不良少年围困在小巷中,不良少年头目阿赛夫强暴了哈桑。这一切被阿米尔在一旁看到,却始终没有勇气挺身而出去救哈桑。后来阿米尔深感自责,不敢面对哈桑,最后想办法逼走了哈桑和他的父亲。

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他的爸爸移民到美国加州,读了大学写了小说娶了老婆。

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的一个电话说,那儿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there is way to be good again),让阿米尔重回阔别二十多年的祖国。从拉辛汗口中知道了原来哈桑是自己的亲弟弟,哈桑是阿米尔的父亲同他的仆人生的孩子,现在却已被塔利班打死,还留下一个儿子,就是阿米尔的侄子索拉博。背负二十多年的罪恶感让阿米尔决定去喀布尔,历经困难,最后救出了索拉博,把他带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关于自我求赎故事。

阿米尔的父亲自己阿米尔和哈桑是亲兄弟,却被当作仆人,后来又被逼离开阿米尔家。再后来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去美国,哈桑却不知下落。作为一个父亲,阿米尔爸爸心里是什么滋味呢?要知道他并非一个冷血的人,是个大好人,帮助过无数的人。

这一切似乎很矛盾。

拉辛汗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他仿佛是一名智者,阿米尔在拉辛汗的启示下展开了自我救赎。

阿米尔的父亲为了名望,至死没有提及哈桑的身世,而是尽力做善事,这是他的自我求赎。

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当犯了错误之后一些人选择逃避,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害怕承担,害怕后果,认为时间会将一切掩埋;一些人则会因良心的谴责,内心的不安而选择直面错误,并且努力的挽救过错。

该书用第一人称写的,时间、地点、细节写的非常真实,让人感觉就像是作者的回忆录。描写的那边生动真实,甚至让读者感到自己就是那个“我”,阿米尔。至少我是有这种感觉。

译者李继宏在书的结尾说,对阿米尔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马未都曾讲有有关写作,说一部作品,首先是故事。但比故事更重要的是情节,比情节更重要的是细节。《追风筝的人》之所以这么好,很多细节描写的非常棒,比如阿米尔的父亲对哈桑的爱让阿米尔觉得不舒服的时候,作者是这样写的:在我生命的大部分时光,我对爸爸敬若神明。可是那一刻,我恨不得能扯开自己的血管,让他那些该死的血统统流出我的身体。

除了这些,很多就是关于阿富汗的战争和苦难了。俄国入侵、内战、塔利班,无休止的战争,惨无人道的暴政使人们的生活暗无天日。书中太多经典的语句,其中一句话:战争把父亲变成阿富汗的稀缺物品。太震撼心灵。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场景,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这句话的残酷。

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

书中的部分经典语句:

・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很高兴终于有人识破我的真面目,我装得太累了。

・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欺骗的好,得到了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更伤人。

・我回到了故国,却发现自己就像个旅客。

・世间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生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一个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长大后只能是个懦夫。

・曾经那个愿为我千千万万次捡风筝得人已经逝去,人生中错过了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放飞风筝的那一刻,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过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他真纯洁得该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要是有人拿走不属于他的东西,一条性命也好,一块馕饼也好,我都会唾弃他。

・为什么他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呢?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

・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独自吞噬所有的细节。

・战争把父亲变成阿富汗的稀缺物品。

・在喀布尔,热自来水像父亲一样,是稀缺的产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