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

1

逛书摊的时候,看到了那本书《追风筝的人》,没有犹豫,果断买了。

最近很喜欢看中亚的电影,那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那里贫穷落后,但也还保留着许多美好的东西。

他们的电影,小小的一个故事,很平淡,却在平淡中展示人性的美。

像伊朗电影《巴伦》《小鞋子》《白气球》《橄榄球下的爱情》《樱桃的滋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都是极美的,初看很无趣,深入的看下去,会震撼你的心灵。

他们的文学作品还在宣扬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爱情,友情。

就连他们作品的名字,也特别的有诗意,像什么《风吹柳树静》,像什么《风带我回家》

反观我们的作品,什么《为爱放荡》,《有了快感你就喊》,什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什么《丰乳肥臀》,什么《我是你爸爸》充斥文坛,这是中国文坛的耻辱。

一个以丑为美的年代,我觉得水土不服。

最近的中国文坛,就是个笑话,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居然包装出了韩寒,蒋方舟这样两个所谓的“天才”。

居然还有那么多的人把韩寒看做青年领袖。

至于韩寒蒋方舟是不是代笔,稍微有点文学素养的人去看看他的一两篇小说,基本就能判断出是不是代笔。如果没有这点知识的储备,就算方舟子把代笔的证据列举的再详细,也还是会有些人弄不明白。

能做出判断的,不用方舟子说什么,不能做出判断的,方舟子再怎么说也没有用。

当然,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只有睁着眼说瞎话,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明明知道他没穿衣服啊,但是不能说,说出来,大家的利益都没有了。

哪有什么傻子,不过是装傻罢了。

在这个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年代,有钱就有一切,谁还管你的钱是不是在血水里泡过呢?

贾平凹在《丑石》中说,丑到了极至就是美了。

好吧,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葩的时代。

我只能,离他们远一点。

我看看外面的世界。

2

我是看过电影,才对《追风筝的人》感兴趣的。

小说比电影美。

与其说这是一篇小说,不如说这是一篇长长的散文。

作者更多的是运用散文的文法和格局写的这篇小说。文字优美,感情细腻,雅俗共赏。

文章描述了战争时期的阿富汗,以前看的关于阿富汗的故事都是西方人说的,这个故事有阿富汗人自己讲出来更有真实的感受,更能打动人。

这是真实的阿富汗。

作者笔下从前的阿富汗人过着安稳的田园生活,作者笔下战争前的阿富汗虽然贫穷,却是没有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我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塔利班的具体情况,但是就是他们摧毁了巴米扬大佛这一点,就对他们没有好感了。

一个正规的组织会保护人类的文明而不是摧毁。

一个摧毁文明的组织,会有什么前途?

《追风筝的人》,真实的记录阿富汗平民的生活,这是他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3

富家少爷阿米尔跟仆人的儿子哈桑是好朋友,一起长大,无论什么时候,哈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阿米尔。

一次,阿米尔被恶霸阿塞夫欺负,哈桑救了阿米尔,跟阿塞夫结仇。

那年风筝比赛,阿米尔争得第一,哈桑去追被阿米尔割掉的风筝,那就是战利品,是无上的荣耀。

被阿塞夫几个人围起来,要那个胜利品-风筝,哈桑不给,被阿塞夫狠狠地凌辱了一顿,阿米尔躲在暗处,没有敢向前帮助哈桑。

哈桑被打,并没有责怪阿米尔,阿米尔却良心不安,无法面对哈桑,就想办法让父亲把哈桑赶走。

有一天,哈桑父子出门,阿米尔把一块手表,一摞钱放到哈桑住的房子里。

阿米尔的父亲问哈桑钱是他拿的嘛?

从来不说慌的哈桑说是。

阿米尔的父亲说,我原谅你,请你们留下来。

哈桑父子执意离开,阿米尔的父亲泪如雨下。

哈桑走了,他们再也没有见面。

那时候,他12岁。

阿富汗发生战争,阿米尔父子去了美国,在那里阿米尔结了婚成了作家,过着幸福的中产阶级的生活。

在他38岁的时候,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生命垂危,请求他回去一趟,这时阿米尔的父亲已经去世15年了。

他回到了阿富汗,从拉辛汗那里他才知道,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和妻子被塔利班处决,只有一个儿子被塔利班当做性奴,拉辛汗希望阿米尔去解救他。

阿米尔经过九死一生,终于把哈桑的儿子带到了美国。

结尾是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好像回到了过去与哈桑一起追风筝的日子。

4

故事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故事的架构其实很简单。

不是那种泛滥的爱情故事。

讲的是友情。

讲的是人性。

讲的是忏悔。

讲的是赎罪。

这篇小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桑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为了阿米尔宁愿牺牲自己。

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他挺身而出。

他被人凌辱的时候,阿米尔选择了逃避,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眼睁睁的看着哈桑被人凌辱。

哈桑没有谴责他。

当他赃陷害的时候,哈桑明知道怎么回事,却不揭穿他,自己承认。

这就是读书人跟文盲做事的风格。

这就是中产阶级跟贫苦百姓的区别。

这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像阿米尔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太多了。而他们却是拥有最多的,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现实中,忘恩负义的人往往过得是最好的。

而像哈桑那样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一生穷困潦倒,家徒四壁,被人诬陷,被人欺负,从来不会得到公正的待遇。

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对世界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你好心得帮助了别人,却得到的是别人的陷害落井下石,就像暖蛇的农夫。

哈桑对他,可以说是肝胆相照,为什么不能赢得他的友谊?

所以,最好不要跟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做朋友,你把他做朋友,他却是看不起你,从来不会把你当朋友看待,从来只是利用,你对他的好,他觉得是应该的,他不会爱任何人,只爱自己。

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5

如果不是阿米尔的陷害,哈桑跟着父亲去美国的话,哈桑应该也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他只能留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

哈桑永远也不明白,他赤胆忠心相对的人,为什么想方设法陷害他。

而他,还是傻傻的,为你,千千万万遍。

无他,小资产阶级的逐利的天性。

和平时期,资产阶级在这个国家享受最好的待遇,摄取最大的利益,享受和平的国家最多的福利,国家被侵略了,他们有能力去别的安全的国家继续用在自己的祖国攫取的财富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为了利益和自己的幸福,他们什么都可以背叛,祖国,亲人,朋友……

在祖国最危机的关头,为祖国浴血奋战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老百姓,至于高层和中层,想都不要想,早就跑的远远的了。

攫取财富是为了享受的,不是为了受苦受难的,哪里有幸福就去哪里,哪里能得到利益就去哪里,这是资产阶级的天性,很简单的道理。

同样,在外敌入侵之际,阿米尔之流逃离了祖国,对国家来说,这些人有什么价值?

而哈桑那群普通的民众,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阿米尔说,背叛了朋友,他受着良心的谴责。

但是,被你陷害的人,因为你付出了生命,你的那点心里不安又算什么。

看这篇小说,我的心,一直疼着。

为哈桑的真情,为哈桑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为哈桑不幸的遭遇,为苦难的阿富汗。

这种用散文的笔调写成的小说是我最喜欢的。

个人认为,散文是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文字最优美的一种文学题材,就像纷纷细雨中听一曲古筝,如涓涓小溪,柔柔的流淌到心底,湿润了一颗善感的灵魂。

黄昏,暮色苍茫,我仰望天空,远远的只看见那个放风筝少年模糊的剪影,只听到那句温暖的话--

为你,千千万万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