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

1

逛書攤的時候,看到了那本書《追風箏的人》,沒有猶豫,果斷買了。

最近很喜歡看中亞的電影,那是一個神秘的世界,那裡貧窮落後,但也還保留著許多美好的東西。

他們的電影,小小的一個故事,很平淡,卻在平淡中展示人性的美。

像伊朗電影《巴倫》《小鞋子》《白氣球》《橄欖球下的愛情》《櫻桃的滋味》《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都是極美的,初看很無趣,深入的看下去,會震撼你的心靈。

他們的文學作品還在宣揚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愛情,友情。

就連他們作品的名字,也特別的有詩意,像什麼《風吹柳樹靜》,像什麼《風帶我回家》

反觀我們的作品,什麼《為愛放蕩》,《有了快感你就喊》,什麼《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什麼《豐乳肥臀》,什麼《我是你爸爸》充斥文壇,這是中國文壇的恥辱。

一個以醜為美的年代,我覺得水土不服。

最近的中國文壇,就是個笑話,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居然包裝出了韓寒,蔣方舟這樣兩個所謂的“天才”。

居然還有那麼多的人把韓寒看做青年領袖。

至於韓寒蔣方舟是不是代筆,稍微有點文學素養的人去看看他的一兩篇小說,基本就能判斷出是不是代筆。如果沒有這點知識的儲備,就算方舟子把代筆的證據列舉的再詳細,也還是會有些人弄不明白。

能做出判斷的,不用方舟子說什麼,不能做出判斷的,方舟子再怎麼說也沒有用。

當然,也有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只有睜著眼說瞎話,就像《皇帝的新裝》一樣,明明知道他沒穿衣服啊,但是不能說,說出來,大家的利益都沒有了。

哪有什麼傻子,不過是裝傻罷了。

在這個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年代,有錢就有一切,誰還管你的錢是不是在血水裡泡過呢?

賈平凹在《醜石》中說,醜到了極至就是美了。

好吧,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奇葩的時代。

我只能,離他們遠一點。

我看看外面的世界。

2

我是看過電影,才對《追風箏的人》感興趣的。

小說比電影美。

與其說這是一篇小說,不如說這是一篇長長的散文。

作者更多的是運用散文的文法和格局寫的這篇小說。文字優美,感情細膩,雅俗共賞。

文章描述了戰爭時期的阿富汗,以前看的關於阿富汗的故事都是西方人說的,這個故事有阿富汗人自己講出來更有真實的感受,更能打動人。

這是真實的阿富汗。

作者筆下從前的阿富汗人過著安穩的田園生活,作者筆下戰爭前的阿富汗雖然貧窮,卻是沒有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我都沒有興趣去了解塔利班的具體情況,但是就是他們摧毀了巴米揚大佛這一點,就對他們沒有好感了。

一個正規的組織會保護人類的文明而不是摧毀。

一個摧毀文明的組織,會有什麼前途?

《追風箏的人》,真實的記錄阿富汗平民的生活,這是他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3

富家少爺阿米爾跟僕人的兒子哈桑是好朋友,一起長大,無論什麼時候,哈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阿米爾。

一次,阿米爾被惡霸阿塞夫欺負,哈桑救了阿米爾,跟阿塞夫結仇。

那年風箏比賽,阿米爾爭得第一,哈桑去追被阿米爾割掉的風箏,那就是戰利品,是無上的榮耀。

被阿塞夫幾個人圍起來,要那個勝利品-風箏,哈桑不給,被阿塞夫狠狠地凌辱了一頓,阿米爾躲在暗處,沒有敢向前幫助哈桑。

哈桑被打,並沒有責怪阿米爾,阿米爾卻良心不安,無法面對哈桑,就想辦法讓父親把哈桑趕走。

有一天,哈桑父子出門,阿米爾把一塊手錶,一摞錢放到哈桑住的房子裡。

阿米爾的父親問哈桑錢是他拿的嘛?

從來不說慌的哈桑說是。

阿米爾的父親說,我原諒你,請你們留下來。

哈桑父子執意離開,阿米爾的父親淚如雨下。

哈桑走了,他們再也沒有見面。

那時候,他12歲。

阿富汗發生戰爭,阿米爾父子去了美國,在那裡阿米爾結了婚成了作家,過著幸福的中產階級的生活。

在他38歲的時候,阿米爾父親的朋友拉辛汗,生命垂危,請求他回去一趟,這時阿米爾的父親已經去世15年了。

他回到了阿富汗,從拉辛汗那裡他才知道,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哈桑和妻子被塔利班處決,只有一個兒子被塔利班當做性奴,拉辛汗希望阿米爾去解救他。

阿米爾經過九死一生,終於把哈桑的兒子帶到了美國。

結尾是阿米爾帶著哈桑的兒子追風箏,好像回到了過去與哈桑一起追風箏的日子。

4

故事並不複雜,人物也不多,故事的架構其實很簡單。

不是那種氾濫的愛情故事。

講的是友情。

講的是人性。

講的是懺悔。

講的是贖罪。

這篇小說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桑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他為了阿米爾寧願犧牲自己。

阿米爾被人欺負的時候,他挺身而出。

他被人凌辱的時候,阿米爾選擇了逃避,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眼睜睜的看著哈桑被人凌辱。

哈桑沒有譴責他。

當他贓陷害的時候,哈桑明知道怎麼回事,卻不揭穿他,自己承認。

這就是讀書人跟文盲做事的風格。

這就是中產階級跟貧苦百姓的區別。

這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像阿米爾那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太多了。而他們卻是擁有最多的,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現實中,忘恩負義的人往往過得是最好的。

而像哈桑那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一生窮困潦倒,家徒四壁,被人誣陷,被人欺負,從來不會得到公正的待遇。

這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你對世界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你好心得幫助了別人,卻得到的是別人的陷害落井下石,就像暖蛇的農夫。

哈桑對他,可以說是肝膽相照,為什麼不能贏得他的友誼?

所以,最好不要跟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做朋友,你把他做朋友,他卻是看不起你,從來不會把你當朋友看待,從來只是利用,你對他的好,他覺得是應該的,他不會愛任何人,只愛自己。

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5

如果不是阿米爾的陷害,哈桑跟著父親去美國的話,哈桑應該也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他只能留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

哈桑永遠也不明白,他赤膽忠心相對的人,為什麼想方設法陷害他。

而他,還是傻傻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無他,小資產階級的逐利的天性。

和平時期,資產階級在這個國家享受最好的待遇,攝取最大的利益,享受和平的國家最多的福利,國家被侵略了,他們有能力去別的安全的國家繼續用在自己的祖國攫取的財富過著安逸幸福的生活,為了利益和自己的幸福,他們什麼都可以背叛,祖國,親人,朋友……

在祖國最危機的關頭,為祖國浴血奮戰的永遠都是最底層的老百姓,至於高層和中層,想都不要想,早就跑的遠遠的了。

攫取財富是為了享受的,不是為了受苦受難的,哪裡有幸福就去哪裡,哪裡能得到利益就去哪裡,這是資產階級的天性,很簡單的道理。

同樣,在外敵入侵之際,阿米爾之流逃離了祖國,對國家來說,這些人有什麼價值?

而哈桑那群普通的民眾,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阿米爾說,背叛了朋友,他受著良心的譴責。

但是,被你陷害的人,因為你付出了生命,你的那點心裡不安又算什麼。

看這篇小說,我的心,一直疼著。

為哈桑的真情,為哈桑的付出得不到回報,為哈桑不幸的遭遇,為苦難的阿富汗。

這種用散文的筆調寫成的小說是我最喜歡的。

個人認為,散文是各類題材的文學作品中文字最優美的一種文學題材,就像紛紛細雨中聽一曲古箏,如涓涓小溪,柔柔的流淌到心底,溼潤了一顆善感的靈魂。

黃昏,暮色蒼茫,我仰望天空,遠遠的只看見那個放風箏少年模糊的剪影,只聽到那句溫暖的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