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我看中的年輕人,還是走了

每個公司對於人才的渴求,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淡泊。時代在變,飛速的變化,而公司和管理文化卻遲遲沒有跟上人才們的要求。

信息時代,帶來更多的虛榮和焦慮。我們聽到那些名企,羨慕他們的組織文化,嫉妒那些進入到名企的同學、朋友,對比自己,更加感嘆世事無常。

那個我看中的年輕人,還是走了

作為80後的我,接觸了許許多多的80後、90後,甚至00後。我反對打標籤,但我看到了信息爆炸帶給我們的巨大焦慮和虛榮心的增加。

從基礎崗到公司的關鍵崗或者管理崗,你覺得需要多少時間?

我們公司大膽啟用新人,不管你是80後還是90後,只要你態度端正,積極努力,掌握了基本的業務知識之後,都可以有機會接觸一些基礎的管理工作,是機會也是挑戰。

作為我本人,如果在剛進公司的時候,能夠拿到這樣的機會,一定會萬分珍惜。可是我錯了,因為這個時代的確讓人變得急功近利,找到一個真正踏實穩重的人,其實挺難的。

那個我看中的年輕人,還是走了

01 無職場經驗小白進入公司,剛開始踏實肯做。

小Q高中一畢業,不想繼續上學,就開始找電商相關工作,來公司面試客服崗位。鑑於小Q的溝通和反應能力,雖然此前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也被成功錄用了。

入職後,小Q除了練習打字速度外,也努力提升店鋪的相關產品知識,得到了直屬領導的認可。

看到小Q的良好表現,公司想再通過兩個月的觀察,可以將小Q提升到公司的跟單崗位,畢竟跟單崗位相比客服崗,對公司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更多,而且小Q的溝通能力和細緻程度,和這個崗位的要求匹配度很高。

02 樂於接受崗位調整,小Q表示想提升自己。

雖然對於跟單的工作,小Q之前毫無接觸,但聽完公司對跟單的崗位描述和晉升空間後,小Q表示接受公司的安排,願意積極嘗試。

如此看來小Q踏實努力,並且服從度很高,能夠根據公司需要,指哪打哪。

可是很快就出現了問題。

小Q在跟進訂單的時候,沒有和業務員進行很好的交接,導致一個訂單製作的時候,出現了顏色偏差,導致了客戶退貨。

那個我看中的年輕人,還是走了

公司根據情況,決定對業務員和小Q進行相應的處罰。在判定處罰和確認責任比例時,小Q表示特別認同公司的做法,也承認自身存在的問題,並且認可公司的處理決定。

可是幾天後,直屬領導從各個側面聽到了小Q對這次處理決定的不同意見,特別是對於處罰罰金的問題,表示了自己大大的不滿。

於是直屬領導找到小Q想和她談談具體的問題,這一談,領導更加傻眼了。

01 小Q表示這個訂單失誤,確實和她沒有關係,是業務員的責任。

領導有點蒙圈,幾天前,小Q還承認訂單跟蹤不到位,導致了訂單問題,今天小Q怎麼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小Q指出,自己只是在某某同事一人面前抱怨過公司處理不當,並沒有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傳遞到其他部門。這次訂單事故,她覺得業務員的責任比她更大。

領導指出,處罰比例也是業務員更多,這點沒錯。小Q卻說沒有業務員的審單不仔細,就不會有她疏忽審核的責任,所以她覺得她不應該接受處罰。

那個我看中的年輕人,還是走了

02 小Q在溝通中,提出自己要申請離職。

公司沒有提升機會,公司處罰過於嚴厲,她的工作量和薪資並不匹配。

在小Q的預期中,她被轉崗的當月就應該拿到部分獎金,薪資不能和做客服崗的時候一樣,所以我看中的這個年輕人,3個多月的時間就從公司離職了。

通過這個事件,我感受到一些悲哀,並反思為什麼這個年輕人人前背後體現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當抱怨被抓包後,馬上想要通過逃避來處理問題,這個社會傳遞給了年輕人哪些信息?

我們知道許多人年紀輕輕,大有所為,並在自己的領域中深耕發展,得到了不少的回報,而這類信息經過修飾、傳遞後,到達我們耳邊的只剩下名和利,所以很多人在剛剛步入社會的時候,刷著抖音,幻想著自己的別樣人生,剛開始的踏實很快被焦慮和虛榮所替代。

那個我看中的年輕人,還是走了

​那個我看中的年輕人,還是走了。而我卻還在想,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忘記了堅持和本心?

作者:黃小美,人力資源管理師,法律專業背景的銷售總監,職場成長探索與踐行者;擅長職場人才核心能力培養及潛力挖掘。關注我,教你從基礎崗開始打怪升級,分享精彩、有趣、實用的職場故事與實戰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