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玉順:與《張家口日報》相伴到永遠

我與張家口日報結緣大約已有40年。

說來好笑,當時還是孩童的我,竟是從“偷”張家口日報而與她結下不解之緣的。

記得那時還沒上小學,但多少已識得了一些字。由於家中沒有一本藏書,更沒有電視,獲取知識的渠道十分有限,但總是羨慕村裡大隊幹部訂的報紙。經常看見送報的郵遞員在大隊屋裡沒人的時候,將報紙捲起來從紙糊的窗戶口塞進去,放在靠近的桌子上面,讓人十分眼饞。

不知自己從哪天開始動了邪念,等郵遞員一走,便立馬和小夥伴們一擁上前,將纖細的小手伸進去小心翼翼地拿出報紙,夠不著就找來一根小木棍把報紙慢慢劃挪過來,然後緊緊攥住抽出來,屢屢得手也沒被發覺,甚至還為自己的聰明暗自竊喜。至今隱約記得除張家口市報(當時叫張家口市報)外,還有一樣大小的《參考消息》等,其它的報紙叫什麼已沒半點印象。當時不經事的我,與張家口市報的接觸,恐怕多是出於好奇的心理,翻弄報紙只是從字裡行間找自己認得的字,畢竟不會讀懂她。

參加工作從教後,學校給訂閱了幾種報刊,我真正擁有了張家口市報,與她實現了零距離的“第二次握手”,使自己有條件重溫了幼時對讀報的夢想,滿足了對知識渴求的願望。特別是1993年自己的第一篇豆腐塊小稿被張家口市報刊登,喜不自禁的心情竟難於言表。當第二篇通訊稿件發表的時候,張家口日報的改稱剛映入眼簾,換上了新的容顏。

從教4年多時間,張家口日報始終陪伴在我的左右,讓我愛不釋手。她成了我的良師益友,我成了她的忠實讀者。

從1996年到調區委核心部門工作的15年時間裡,由於對文字工作的職業要求,張家口日報儼然成了我的一項必學課程,提供了實用的素材來源,讓自己受益匪淺。受張家口日報的薰陶啟迪,自己又勤於投稿,文章屢屢見諸報端,並多年成為張家口日報的優秀通訊員。

與張家口日報更有緣的是,4年前自己到了宣傳部門工作,開始和辛勤的報業人直接打交道。承蒙眷顧,自己已在張家口日報累計發表文稿近千篇。欣慰之餘,還自詡為當地的“首席通訊員”。

多年的習慣,下班後總是不由得將張家口日報夾在腋下帶回家,置於床頭案邊,睡覺前習慣隨手瀏覽,甚至抱著她安然入眠。

每每想起日報編輯記者們的辛勞,奔波了一天,還堅持挑燈夜戰,加班加點,為了能讓全市人民及時看到當日的報紙,工作連軸轉,完全忘我地工作,心中就會陡然而生敬意。於是,我經常拿起報紙,從字裡行間,去體會報業人的使命與責任,讀懂新聞工作者的嚴謹和艱辛,珍視他們普惠大眾精神食糧的可貴勞動成果。

(作者系下花園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電視臺臺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