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山體滑坡兩度形成堰塞湖,有關聯麼?

同處青藏高原周邊地形急變帶 氣候變化是重要背景

自然資源部地災防治中心首席科學家 殷躍平

10月11日、10月17日,金沙江、雅魯藏布江沿岸兩發山體滑坡,兩度形成堰塞湖。發生災難的西藏昌都市江達縣和林芝市米林縣一在藏東,一在藏南,相似的情節在一週內兩度上演,引發關注。人們十分關心:連續發生的山體滑坡之間有無關聯?

殷躍平表示,兩次災害本身並沒有明顯的關聯,但兩次山體滑坡發生的位置,具備一些相同的特點。

昌都市和林芝市雖然距離並不近,但從地形上來說,都位於青藏高原周邊。我們知道,青藏高原之所以高高隆起,成為今天的世界屋脊,是因為兩億年前,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向歐亞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隨之上升。

這樣劇烈的地質運動,在青藏高原周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查看中國地震和火山分佈圖可以發現,這一地區一直以來地質活動都較為強烈,地震時有發生,2017年11月18日,米林發生6.9級地震,2013年8月12日,昌都也曾發生6.1級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在這兩個地區,也相對常見。

另一方面,青藏高原邊緣的地形急變,本身也為山體滑坡創造了有利條件。殷躍平指出,昌都和林芝都分佈有極高山地區。意即存在海拔5000米以上,且相對高度大於1500米,具有雪線和雪峰的大山。這種地區地形急變,陡峭險峻,地形高差往往達到1000米以上,部分地區達到3000米或更多。這樣一來,高山的冰雪、泥土、砂石等物質便具備極大的勢能。這樣的地形很容易引發高位滑坡,形成流域性的災害鏈。在高山上,滑坡可以滑動幾公里,甚至十多公里,流入山下的河流中形成堰塞湖。

氣候變化同樣也是山體滑坡多發的誘因之一,這在林芝米林的山體滑坡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殷躍平表示,經專家組鑑定,米林滑坡的重要原因在於冰崩,冰崩體帶著冰丘一直堆到江邊,把雅魯藏布江阻斷。由於氣候持續變暖,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雪山雪線也隨之後退,冰川或者冰湖後退,意味著冰雪更多地消融,也意味著有更多的冰磧物累積、更多凍土溶解。這樣一來,高原河谷的崩滑事件勢必增多。

近來,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所發佈的科考成果,也印證了青藏高原暖溼化加劇這一誘因。近50年來,青藏高原升溫率超過全球同期平均升溫率的兩倍,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冰川面積退縮達15%,高原多年凍土減少16%。從冰雪中釋放出來的水,有相當一部分會回到河流中。而在這一過程中難免引發包括冰崩、山體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在內的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的影響,一時之間難以逆轉,未來數年乃至數十年,類似事件仍有可能發生。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工程,掌握風險隱患底數,減少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風險,多方合力,提前一步有效預防,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