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

關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的研究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理論或學術問題,而且是一個關涉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與近代以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命運的現實問題。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辯證關係需要以歷史視角加以衡量,即從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出發。

單純依據傳統文化無法解決中國問題

近代以來,一直拷問中國仁人志士的核心問題,即中國應當向何處去。在求索這一時代問題的歷程中,中國人基於現實生存境遇將目光首先轉向了西方,學習西方經歷了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邏輯嬗變。儘管學習西方的過程呈現出各種熱鬧景象,但實踐的最終結果都不外乎走向了失敗的困境。另一部分人在此基礎上將目光重新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了復古的文化保守主義。然而,現實實踐也同樣證明了,單純依賴中國傳統文化也不能解決中國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重新“出場”,必須從理論上完成創造性轉換與創新性發展的內在要求。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發展不是簡單地從西方到中國、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的理論平移或抽象邏輯演繹的過程,而是始終紮根中國實際、立足中國革命具體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與發展。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整體歷史進程來看,除早期將其視為單純理論學說加以引介外,之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發展超越了單純的學術意義,作為改造中國實際、實現救國救民真理被接受與運用。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之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具有了更加鮮明的特色,即指導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髮揮重要的作用,就在於其能夠與中國實踐緊密結合,其中包括完成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對其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仍然會影響當前中國的實踐活動,並進而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交融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也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動作用。藉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構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易於接受的傳播方式。例如,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援引中國傳統文化中闡釋嚴謹治學精神的“實事求是”來概括黨的思想路線,並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重新賦予了“實事求是”以全新的理論內涵。這不僅實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改造與升級,而且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傳播構建了紮實的載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實際的內在理論訴求。

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需要明確反對兩種形而上學的極端思維。既不能過分強調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而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也不能過分拔高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進而走向用其替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誤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並非是一方取代另一方的對立關係,而是處於相互融合、有機統一的辯證關係之中。

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雙重面相

馬克思主義作為源於西歐文化語境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背景下的理論結晶,在向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必然要面對如何在中國語境中實現理論融合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國外學界存在諸多形式不一的爭論。不可否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確實存在內在差異性,然而兩者也存在共通性。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於中國傳播的早期階段,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中介解釋馬克思主義是其路徑之一。例如,梁啟超等人曾用大同主義等概念來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想,並認為社會主義是“吾中國固夙有之”。

縱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如何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是影響這一歷史進程走向的重要問題。辯證地把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需要釐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內涵。這裡,不妨回到毛澤東1938年首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語境之中。毛澤東認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這一論述為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作出了科學的理論勾畫。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與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進而以鮮明的中國特點“出場”。

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需要實現從形式向內容的轉化。誠然,中國傳統文化確實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民族形式。但是,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之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不能僅僅從中國傳統文化對於馬克思主義所提供的“形式支撐”層面加以闡釋。從更深遠的意義上來說,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有機融合需要深入到內容的供給上。也就是說,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納入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範疇中。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主體內心和諧等理論因子,對於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合,要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雙重面相,即精華與糟粕並存。這意味著,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面形態都能與馬克思主義融合,只有其中的優秀因子才能實現與馬克思主義融合。同時,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不是簡單地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直接挪用到馬克思主義中,這是一種機械僵化的形式主義挪用。一方面,需要完成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構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形態。另一方面,需要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中國實踐的結合,通過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指導或中介過的現實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進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