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2018.10.29 第 22 期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驴肉黄面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驴肉黄面是第一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饮食之一,荣获“甘肃名小吃”“中华名小吃”称号。

驴肉黄面是敦煌的地方名吃,被当地人誉为中华一绝。“一条街没转完,一股子香味惹人馋。顺着香味来到美食街,品种繁多真少见。这里的小吃种类多,驴肉黄面是特色…”2004年4月3日敦煌农民、著名说唱艺人张涵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中自编自演了一段快板《夸敦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借助敦煌灿烂的文化元素和知名度,把敦煌驴肉黄面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勾起了人们对敦煌美食的无限向往和追逐。来敦煌旅游的游客们白天游览了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等人文自然景观之后,趁着夜色中的繁华灯火,争相品尝敦煌美味,享受着独特美食带来的无尽遐思。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驴肉黄面是驴肉与黄面完美结合的杰作:酱驴肉是敦煌的招牌,黄面是敦煌的品牌,把驴肉与黄面合在一起,就打造了敦煌美食——驴肉黄面的金字招牌,以其精湛的拉面技艺和风味独特的酱驴肉令人闻香驻足。走在敦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驴肉黄面的招牌。制作黄面时先把沙漠中的灰蓬烧成结晶,放入水中融化搅匀后兑水和面。其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浑圆如柱。用香菇末、驴肉丁、水豆腐等做成臊子,浇在黄面上,散发着一股醇香肉腻和香菇甜味。吃在嘴里,唇齿溢香,口舌生津,软绵爽滑,劲道十足。将精心卤制而成的酱驴肉切成大片,烫热,上面盖层香菜段,也可淋点辣椒酱在蒜蓉上,再将驴肉蘸着吃,风味独特。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长期以来,人们对驴肉有一种误解,认为驴肉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事实上,从营养学和食品学的角度看,较之猪肉和牛肉,驴肉的口感更好,营养也更丰富,是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驴肉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而且含量十分丰富。其氨基酸含量,要比人们常吃的猪肉、牛肉要高。更绝的是,影响肉质鲜甜度的鲜味氨基酸(天门氡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要比猪肉高二三个百分点,所以,驴肉吃起来,要比猪、牛、羊更鲜美可口。尤其是驴肉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都远远高于其他肉类。《本草纲目》也有记载,驴肉性味甘凉,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安神去烦功效,可谓是健康美味。在日益注重保健养生的今天,驴肉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愈加受到人们的喜爱。敦煌民间谚语有云:“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要长寿,吃驴肉;要健康,喝香汤”,说的就是它的营养价值,虽然夸张,却不无道理。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驴肉黄面在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莫高窟156窟壁画制作黄面的生动场景来看,其起源应在宋朝时期或是更早。清代末年,有一位叫马顺张的,拉面技艺高超,在敦煌无人不知,顺张黄面被他的后人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据顺张黄面传人张征介绍,顺张黄面是敦煌唯一的祖传黄面,至今已相传五代,延续百年成为中外名人来敦煌必须品尝的美食。据了解,顺张黄面的传人曾先后为彭德怀、赵南启、杨尚昆、李政道、李雪健等名人专门做过地道的敦煌黄面。2000年12月,甘肃烹饪协会等六家单位授予达记驴肉黄面“甘肃名小吃”的称号,2009年9月,“达记驴内黄面”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名小吃”,赢得了中外游客的赞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G30高速酒泉出入口至景区导航路线图】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吃遍大酒泉|驴肉黄面——《话说酒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