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鳩摩智既然是吐蕃國師,怎麼也沒見他在吐蕃生活?這個怎麼解釋?

大漠一隻羊


【堅持原創,杜絕抄襲】 歡迎關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俠前後傳系列第一百零三期:“天龍八部篇”之《鳩摩智中原之行的探究》

有這個疑惑其實也是一個假象,實際上鳩摩智在中原的時間很短。之所以會引起這個假象,是因為鳩摩智這個人物在小說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作用,而小說中主要的故事情節都發生在當時的中原武林,於是就造成了鳩摩智似乎就生活在中原的假象。而且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鳩摩智這個人物形象都曾得到過很經典的刻畫,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李國麟老師版的明王,引起了很多觀眾對鳩摩智的追捧。



事實上鳩摩智不在吐蕃的時間是很短的,他在中原前後只有兩次,第二次另外包括了一次大理之行和最後的西夏之行。但他參與了小說中的很多大事,引起了很多影響,促進了故事的發展。下面我們可以簡單的來看看,鳩摩智前後兩次在中原時的一些事情。

鳩摩智第一次中原之行

鳩摩智第一次來中原,是在他大約二十歲那年,在中原主要的地方是在少林。目的是鳩摩智受師命到中土少林,以交流佛法之名,登拜少室山,實則是為了偷取少林武學,壯大寧瑪教派,徹底剷除吐蕃的黑教邪徒。

(關於鳩摩智的師承寧瑪教派,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詳看羽菱君7月25日在悟空問答的一期《鳩摩智的追求武學之路》)

這次他在少林,遇到了同在少林藏經閣偷取經書的慕容博,並與之結交,他將自己的師門絕學“火焰刀”傳給了慕容博,得到了慕容博最新在少林偷經抄錄的三十多冊“少林絕技”副本,這也是鳩摩智為何會少林絕技的原因。



不過慕容博知道鳩摩智覬覦“少林七十二絕技”,為了引起吐蕃與大理國的紛爭,致使天下大亂,好讓他們慕容家的復國大業有機可乘,將與“火焰刀”有相似之處的大理王室傳世絕學“六脈神劍”推崇備至,故意引導鳩摩智奪取“六脈神劍”劍譜,到他燕子塢交換其他的二十多冊“少林絕技”。鳩摩智痴迷武學,也是為了見證“六脈神劍”的威力,果然上當,這也是促成他第二次中原之行的原因。

鳩摩智獲得三十多冊“少林絕技”,此行已是大功告成,回去之後,當即拜別少林諸僧,返回了吐蕃。這一次鳩摩智的中原之行,只有短短几個月的時間。

鳩摩智回到吐蕃之後,他的師傅索璃·喜饒札巴大師就圓寂了,鳩摩智成了寧瑪教派的新掌教之人。他研習少林絕技,自知“火焰刀”功力尚淺,亦更下苦功,戮力修習。

之後的二十年間,鳩摩智一直在吐蕃,此間他功力精進,精通佛法,被晉封為吐蕃國師,繼承了他師傅“明王”稱號,因所修行在大雪山大輪寺,又稱“大輪明王”。他每隔五年,開壇講經說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雲集大雪山大輪寺,執經問難,研討內典,聞法既畢,無不歡喜讚歎而去。然而這鳩摩智想貫通少林絕技,卻又次序顛倒,雖然精研佛法,典籍淹通,妙辯無礙,卻始終沒能參透“武學障”,修煉絕技之時,不存慈悲佈施、普渡眾生之念,因而不能消解修習這些上乘武功時所中的戾氣,反倒內傷已積,危險潛伏。



此後聞得慕容博已逝(實際上是假死),鳩摩智有感於故人之約,又惦記其餘少林絕技與“六脈神劍”,於是有了重返中原之意。於是他修信一封,差人送去大理皇家寺院天龍寺,效法吳季札墓上掛劍的遺意,約定時日,求取交換大理絕學“六脈神劍”。然後安排妥當,帶了八九位隨從,取道大理而去。

因此他再度中原之行的第一站卻是去大理,之後再轉入中原,這一次離上次已是二十年之後。

鳩摩智的第二次中原之行

這一次鳩摩智離開吐蕃,促使了前面說到的很多事情的發生。比如他迫使大理天龍寺毀去了“六脈神劍”的劍譜,將段譽帶到了中原,讓段譽遇到了王語嫣;他在姑蘇曼陀山莊偷學到了“小無相功”,用“小無相功”催動少林絕技,強練《易筋經》,反而直欺少林,這些都是鳩摩智的傑作。當然了,像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中,出現他曾與喬峰交手,被“降龍十八掌”震得吐血,又說他逆練“六脈神劍”,突破“少澤劍”等情節,在原著中都是沒有的,這是強行給明王加戲,不過大家都很喜歡。與喬峰交手之後的那句“能夠與貧僧打成平手的世上沒有幾個人”,更是成就了他小僧的威名。


鳩摩智在燕子塢誤入曼陀山莊,偷得逍遙派“小無相功”絕學,不過少了其中“庚”字第七本。他貪多務得,以“小無相功”為基,強行催動少林絕技,獲得《易筋經》之後,又強練“易筋經”,欲融會貫通,將自己練成的數項絕技並而為一。佛道兩派武功本有牴觸,他又均是照本自練,未得旁人指點,再加本末倒置,內傷大禍已然臨頭。

最終在少林狂秀了一通自己的武功之後,在藏經閣被掃地僧點破他的內傷事實,之後因掃地僧講法時偷襲段譽,以一計“火焰刀”重創段譽,卻被掃地僧一袖推出數丈之外,怕蕭峰等人報復,不再敢停留逃回吐蕃,結束了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中原之行。

鳩摩智這一次中原之行比第一次,停留了不少時間。根據喬峰從“杏子林事件”後辭去幫主之位,踏上尋找帶頭大哥之路,到他去了一趟長白山為阿紫治傷的幾個月,再到他去了大遼平叛當上南院大王的一段時間,最終重返中原上少林的時間計算,小說中的這段時間,前後大約有兩年。而這兩年裡,很明顯鳩摩智一直在中原,這也是造成他作為吐蕃國師,卻一直生活在中原的假象最大的原因。



鳩摩智的最後一次出現與歸宿

這一次離開中原之後,鳩摩智再次出現,就不是在中原了,而是在西夏,他陪伴吐蕃王子到西夏應選駙馬。這一次在西夏,他差點走火入魔而死,幸得最終讓段譽吸去多年內力,不但救了他一命,反而成就了段譽內力的最終突破,融會貫通,促使“六脈神劍”能夠隨心所欲。

經此一劫,鳩摩智也是大徹大悟,明白了自己是被慕容博所利用,他本來就身擁高深佛法,自此真正成了一代高僧。回吐蕃後,廣譯天竺佛家經論而為藏文,弘揚佛法,度人無數。其後天竺佛教衰微,經律論三藏俱散失湮沒,在西藏卻仍保全甚多,密教自此大興,三藏典籍輾轉傳入中土甚多,其間鳩摩智實有大功。而後世的密教高手金輪法王,很有可能就是鳩摩智的再傳之人。

鳩摩智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反派,嚴格意義上也稱不上壞人,他從沒殺過一人,他的所做所為,只有一個出發點,就是希望自己的武功修為再進一步,然後將世間最高深的武功絕學都帶回吐蕃,光大自己寧瑪教派的門楣。他本是有高深佛法修為的僧人,在中原的種種作為,稱得上是他得道之路的諸多魔障和劫難,只有經歷劫難,才能真正的大徹大悟,方得正果,成為一代得道高僧。



因此,鳩摩智離開吐蕃,實際上是給鳩摩智的修行安排一場考驗,而從小說的立場出發,也是讓讀者認識這個人物的一個過程。也佩服金庸先生給讀者塑造了這樣一個可愛的角色,明王的魅力如同喬幫主經久不衰。

前期回顧:

第一百零二期《張無忌讓位之謎》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實際鳩摩智出現在吐蕃以外的國家也就是四次記載,分別是大理踢館天龍寺,大宋踢館少林寺,陪王子去西夏競標駙馬爺,最後出現在少林藏經閣,然後武功走火入魔後就回大輪寺了。古代信息交通很不便,所以出來一次肯定要待很久,鳩摩智佛法上的名氣更勝於武功,雖為國師但主要身份是大輪寺主持人,每次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出國都要交流一下佛法和武功,在武林盛行的年代,國家也很重視武功的發展,鳩摩智也要交流學習以便把精華帶回國內。鳩摩智醉心武功確也是一位得道高僧,因為從頭到尾鳩摩智未曾殺過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