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架子牛該如何選擇,這6點建議對你有用

架子牛育肥也稱為後期集中肥育,是指犢牛斷奶後,在較粗放的飼養條件或者純放牧狀態下飼養到2~3週歲,體重達到300kg以上時,再採用強度集中肥育3~4個月的方式。

我國大多數育肥場都是從外地採購架子牛,然後進行集中強度育肥。這種肥育方式成本低,精飼料用量少,經濟效益較高,應用較廣。

架子牛選擇:

(1)品種選擇:首選雜交牛,其次為本地牛。一般一代雜交牛優於本地牛,二代雜交牛優於一代雜交牛。可以選夏洛來牛、西門塔爾牛等優良肉用品種與本地黃牛的雜交後代。也可選擇我國地方優良品種黃牛如晉南牛、魯西黃牛、秦川牛、南陽牛、延邊牛等品種。優良的肉用品種,不但體重大、生長速度快,而且飼料報酬也高。

(2)年齡選擇:大多選擇在牛2歲以內,最遲也不超過36月齡。雜交肉牛可選擇1.0~1.5歲,本地品種牛選擇2~4歲。具體購買哪種年齡的育肥牛主要應根據生產條件、投資能力和產品銷售渠道考慮。以短期育肥為目的,計劃飼養3~6個月,應選擇1.5~2歲育成架子牛和成年牛,不宜選購犢牛、生長牛。

(3)體重選擇:年齡相同的架子牛體重不同,增重效果也不同。因此,一般情況下1.5~2歲(或15~21月齡)的牛,短期快速育肥應選擇體重在300kg以上的架子牛。

(4)性別選擇:在同樣的飼養條件下,以公牛生長最快,閹牛次之,母牛最慢,在肥育條件下,公牛比閹牛的增重速度高10%,閹牛比母牛的增重速度高10%。如果在24月齡以內肥育出欄的公牛,以不去勢為好。

(5)體型選擇:體型大、結構勻稱、四肢粗壯、體長背寬、皮膚柔軟而疏鬆並富有彈性,用手指插入後襠一抓一大把皮的牛長肉多,易育肥。最好選擇脾氣溫馴,不易發生應激反應的牛進行育肥。如果牛兩頭小、中間大、凹背彎腰、腹大下垂、頭大頸小,不宜作為育肥牛。

(6)根據肥育目標與市場進行選擇:主要考慮市場供求,即考慮架子牛價與肥育牛(或牛肉)價之間差價,精、粗飼料的價格,乃至牛和飼料供求問題,以及供求的季節性、地區性、市場展望、發展趨勢等。如果肥育是為了出口,是要生產高檔牛肉,就應選擇年幼的引進品種雜交種,如利木贊雜交牛、西門塔爾雜交牛等。從本地的中小型架子牛進行選擇,選擇的目標是為國內市場提供肉牛。

知道怎麼養牛,還要了解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