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王安石

宋代王安石在《伤仲永》一文中讲了方仲永从小具有诗词天赋,没有得到学习培养,最终天赋消失的故事,告诫人们要通过学习,培养发展自己的天赋。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找出自己的天赋特长所在,比发现金矿更宝贵。能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是幸运的。莫扎特4岁的时候就弹奏钢琴,创作小步舞曲,一些作品至今还在流传;拿破仑在布里涅打雪仗时就已经是军队领袖了。汉代名臣张汤小的时候抓住偷吃的老鼠,然后立案拷掠审讯这只老鼠,传布文书再审,彻底追查,并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来,罪名确定,将老鼠在堂下处以磔刑。他的父亲看见后,把他审问老鼠的文辞取来看过,如同办案多年的老狱吏,非常惊奇,于是让他书写治狱的文书。张汤从小表现出做官治狱的天才,因此,父亲开始有意识地教儿子学习办案断狱。张汤肯用功,爱钻研,长进得很快,后来,他真的成了一名司法官,秉公经办了许多大案要案。

所有这些事例中的人物,都是在年纪很小时就表现出了他们的天赋特长,而且在后来的生活中,他们也积极地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但是,像这种早慧的现象并不常见。除了极少数的例子外,我们大部分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天赋与特长,而不能坐等这些天赋自动显现。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书画培训班上,有的小孩子书画虽然稚拙,但很有生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字画规范了,但他们笔下的天趣也随之不存在了,成了另一种“伤仲永”——被不当的学习摧残了学生的天赋。

下面5幅图,是一个四岁儿童的涂鸦,表现出极强的草书空间意识,可以说此女孩具有很好的草书天赋。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这一幅有落款意识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对于这样的儿童,学书法时如果按部就班的习字先习楷,按老学究的观点,先练上十年唐楷书。在成年累月的楷书训练中,草书的天赋肯定会消磨殆尽。

学书画因势利导很重要。教师应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而不应是把千里驹培养标准推磨驴的教书匠。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小女孩很幸运,他的父亲是一位擅长草书的书法家。他在微信圈中自豪地说:四岁爱女戏笔。有些地方竟使人想起藤原佐理!尤其是第三幅,似乎还有落款意识。是不是我经常写草书,不知不觉竟使其受影响?

我觉得小女孩受其父亲写草书的影响是肯定的,但最主要的还是这个女孩具有草书天赋。这样的孩子生在有艺术素养的家庭,他们的天赋会得到发展,也许她将来会成为草书家;如果遇到只知道把字写端正的家长,也许会斥责几声;这样的孩子如果遇到只能看唐楷的书法教师,孩子在课堂上这样涂鸦,同样会遭到几句斥责;孩子的天赋在批评指责之中会日趣消亡。

所以,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书法教育不能扼杀儿童的天赋,要因势利导,不然就是另一种伤仲永

藤原佐理的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