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想入主中原的?难道他不想在中国北方独立成一个国家吗?

MZ看世界


满清其实在皇太极死以前,还真不是对中原有多么大的兴致,之所以入主中原,在这里必须突出一下一个人,那就是多尔衮。



在皇太极执政的时候,后金/清朝对自己的定位还是不太明确的。他们虽然年年都想抢大明一把,但是基本也就到此为止。他们对于明朝更多来说是一个劫掠的土匪,而不是一个想要明朝的土地、人民甚至正统的帝国。

但是在皇太极谢世、福临登基,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的时候,清朝的国策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因为多尔衮和皇太极的执政理念不同,还因为多尔衮和他哥哥面临的情侣不一样了。


皇太极的时期,是满洲人和李自成一起让大明这个王朝逐渐走向崩溃的时期。而皇太极去世后不久,崇祯帝就在李自成的兵临城下之时选择了自杀,大明这只骆驼终于被压弯了后背。

在这个时候,清朝的格局就有了从辽东到天下的格局。而当吴三桂病急乱投医、为了报复李自成选择做汉奸的时候,多尔衮终于走出了定鼎中原的一步——

“我国欲与明修好,屡致书不一答。是以整师三入,盖示意於明,欲其熟筹通好。今则不复出此,惟底定中原,与民休息而已。闻流贼陷京都,崇祯帝惨亡,不胜发指,用率仁义之师,沈舟破釜,誓必灭贼,出民水火!”

在这封无耻的答复吴三桂信寄出以后,八旗便长驱直入,中国也成为了满清的天下。


青言论史


满清能入主中原就是一个意外。

按照努尔哈赤最初的设想,就是脱离明朝的统治,成为独霸一方的割据政权。

而皇太极因为实力不够只能龟缩在东北,偶尔掠夺下中原、抢些财物,并改年号“崇德”,改国号“清”,以实现和明朝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从而达到恶心崇祯的目的。

真正让满清跨出入主中原第一步的是夺取皇位失败的多尔衮。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皇太极猝死,引发了八旗贵族对皇位的争夺。

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皇太极长子豪格,都是清国皇位继承的热门人选。

政治从来都是在妥协下才有进步的。

多尔衮在其他六旗不支持,自立条件也不足的情况下,不得已下拥立了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位,并改元顺治,从而避免了八旗之间的内乱。
这并不是多尔衮的高瞻远瞩,只是在两黄旗大臣们的佩剑坚决下作出的退让,对他来说这只是中策或下策。

失去了最高权力的惆怅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时为睿亲王的多尔衮,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他将目光看向了关内。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北京城失陷在李闯的手中,崇祯帝自缢煤山殉国,曾经威赫的大明朝就此陨落。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四月初四,当时的文武两汉奸给多尔衮带来了自立为帝的希望。

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为了对抗农民军,报杀父之仇,不惜以“割土酬谢”的条件请求多尔衮率清军入关镇压李自成。

清廷大学士,汉奸范文程也上书多尔衮,以“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的比喻,提出了入关后招揽民心,和李自成争夺天下的主张。

正因为有这样的机会,让多尔衮改变了以往入关实行的屠戮掠夺的打法,开始采取了招揽民心,得城即守的战略,从而实现入主中原的目的。


五月初二,成功消耗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吴三桂的关宁军后,多尔衮率清军进入了北京城。

他严禁抢掠,停止剃发,还为可怜的崇祯帝发丧,博得了汉族士绅的好感,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不等多尔衮脱离小皇帝自立,远在盛京的孝庄太后就迫不及待的联合其他八旗贵族商议迁都,防止多尔衮自立。

再一次被历史的浪潮逼做选择题的多尔衮,不得不再次妥协,并坚决支持清国迁都。

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由盛京迁都北京,开始了以建万年不拔之业。

而由睿亲王成为摄政王的多尔衮,从此也离皇位的宝座越来越远,再也不可能有机会了。

天下始终还是他的四哥一脉在传承,而他没有垮过39岁的那道坎,死后遭到了他侄子的清算。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其实一开始,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确实没想一统天下,他很清楚自己没有那个实力吃了明朝这头大象,他想要的很简单,成为一个被明朝认可的北方独立的强大王国。


努尔哈赤起兵攻明除了有自己想称王称霸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没钱了。后金刚刚建国的时候,还没有和明朝开战,事实上,明政府也不知道努尔哈赤已经称汗了。一直以来,东北的财政来源主要靠貂皮毛衣,而中间商就是李成梁,李成梁也是为了能够稳定自己的收入来源,才专门培养了自己中意的努尔哈赤。后来因为党争,李成梁倒台了,努尔哈赤失去了自己的收货商人,而新来的辽东总兵和巡抚并没有继续搞贸易的意思,这直接伤害了后金的利益和生存手段,为了防止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汗国,努尔哈赤很聪明的利用了战争来强化他。对于辽东的争夺,一方面是抢钱,另一方面是抢地抢人来维系生产。


一直到皇太极建立清朝之前,后金的方针都是占据关外,统一蒙古。建立大清之后,皇太极也想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至少能控制整个东北亚的满汉蒙组成的帝国。

1644年,原本多尔衮只是为了大清的生计打算像以前一样入关抢一波,最初的计划是借道科尔沁蒙古,从山西长城入关。但当时正好赶上李自成占领了山西,清军不清楚大顺的实力,故而选择观望。结果就是大顺攻下北京,大明的北京政府灭亡,吴三桂借清兵攻顺,结果反被多尔衮算计,被迫降了清。政治嗅觉灵敏的多尔衮发现了机遇,力排众议,一定要迁都北京,意在占据中原。随后迅速肃清顺军余部。当中原几乎稳拿在手之后,多尔衮多少有些膨胀了,在他看来,可以再给大明一击,如果成功,大清可能会一统天下,如果失败,至少也是涿鹿中原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大明内部矛盾重重,各方势力互不配合,让清军南下一路绿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获得了大量兵力的清帝国坚定了一统中国的信念,势要跟大明磕到底,当然在最后1662年,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溢死,大清一统天下,而大明也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火器工坊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后,1618年宣读“七大恨”,誓师伐明,这就是满清入主中原的号角。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金就是北方一个独立国家。从后金的国名我们可以看到大金国的影子,想到女真人的祖先灭掉北宋的历史。努尔哈赤作为女真人的后代,这段历史比我们更清楚。



这时的努尔哈赤,内心已然有了入主中原的宏大理想。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承汗位,他先是与朝鲜作战,把朝鲜从大明手里夺过来,变成了自己的附属国。

1635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正式称帝。皇帝是汉族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称号,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称为汗王。从皇太极称帝这一举动,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野心,至少和大明平起平坐,最好是灭掉大明。灭掉大明必然要入主中原。



大明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清要灭掉大明也没那么容易,需要几代人不停努力,逐步蚕食。关外原来大片土地归大明朝所有,到后来,除关宁锦防线都归了大清。

大清朝因此得到满足了吗?没有。清军一次次进攻关宁锦防线,没有突破,就改道入关,直逼北京城。从皇太极的战略意图看,他是能抢占地盘更好,抢不到地盘抓点俘虏,抢点东西也不错。

沈阳原来是大明朝的属地,后金占领后,努尔哈赤要迁都这里,很多人不同意,而努尔哈赤执意要搬。可见其志不在固守。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摄政王多尔衮看到了入主中原的良机,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清兵入关,先占领北京,紧接着南下,势如破竹,一举拿下全国。

是多尔衮实现了满清入主中原的梦想,但不能说,满清到了多尔衮时才有了入主中原的想法。

清兵占领北京后,以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为首的一批大臣主张烧掉大明朝的皇宫,大清都城依旧定在沈阳。多尔衮不同意,他说,皇太极生前曾经提到将来有机会拿下北京,就把都城定在北京。定都北京才能问鼎中原,可见皇太极入主中原的想法早就有了。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势头强劲,目标定得远大点也符合常理,更何况有金灭北宋和元朝定都北京的先例。


豫有得


皇太极之前的满清 对于入主中原应该说是连想都没想过 所以起名后金 金这个朝代在汉人眼里是个充满仇恨的字眼 后来皇太极掌权考虑到以后可能入主中原 汉人对金这个名字有抗拒感所以改为清 当然这个时候 也只是单纯的想想 只是想想 (当年满清派人来大明谈判过 只要大明承认满清 就不在发动战争 但是崇祯和众大臣 没同意)当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 突然天上掉个馅饼 不入白不入 这是历史的偶然性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明朝在崇祯和众大臣的领导下灭亡是必然的 但是满清能一统江山是偶然的 1.李自成几次兵败几次东山再起 说明有群众基础2.明朝末年朱家几十万上百万人不劳而获啃食国家财政民脂民膏说白了就是蛀虫3.对内明朝不断增加百姓的负担和苛税 造成更多的人吃不上饭参加起义 起义的多了 又增加税收用于缴贼 最终变成恶性循环 越缴越多4.对外 李自成只想让崇祯封个王爷崇祯朝不同意 满清只想在东北称国 崇祯朝也不承认(李自成想要个王爷 然后挂帅去东北打满清)最终两个演变大敌5.明朝末年腐败烂透了 官员个个贪生怕死 爱财如命 崇祯要他们捐钱打仗 没一个真心拿钱的 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认为不管谁进来当家 都还要用他们做官。 山海关不开 个人认为满清进来够呛 长城建的再好 守护了中原几千年 最终还是事在人为 出在人身上 。




时实谈论


从努尔哈赤叛乱建立后金后,对明朝来说,是一个叛乱的政权,但其实它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努尔哈赤时代,或是在他之前父祖乃至其先祖猛哥帖木儿时代,都属于明朝的臣子,接受明朝的官职,领明朝的俸禄,为明朝打工的,猛哥帖木儿数次进京觐见皇帝,为的就是表示忠心和顺从,这个时候他们袭职是需要皇帝任命的,没有皇帝的任命那是不算数的。他们接受皇帝的意志,同时明朝在东北最多的时候设置了上千驻军点,完成了对东北的掌控,东北也就成了明朝的疆土。(史料来源于满文老档,有些人画地图就把东北从明朝画掉,仿佛东北一早就是独立的一样这不过是这些人的意淫罢了)



而明朝后期衰落的时候,努尔哈赤以祖传的十三副圣衣开始四处收服部落武装,并且屡次对明朝下手抢劫,最终建立后金,把这块土地从明朝分裂了出去,这是事实。

而后金建立后,无论是努尔哈赤或是皇太极,都没想过要拿到中原的花花江山,他们的战略目地也不过都是抢劫,帮汉人百姓减轻钱包和妻女的负担,以及帮他们搬家给他们找活干(成为奴隶)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们很希望明朝承认他们的政权,但明朝一贯没有妥协的那种意思,哪怕是再失败也不愿意给后金这个名分。于是后金索性也就自暴自弃,搞了个大清的帽子戴头上和明朝对着干了。


后金虽然几次能够进入关内,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其战略目地依然还是抢劫,抢人口,抢装备,直到李自成农民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殉国吴三桂大开关门为止,后金才忽然发现自己有了入关夺取天下的可能。它当然不会客气,事实上,这时候他们依然打着若不可为,就退到关外的主意。

有人宣扬什么后金靠七大恨起兵,目地就是为了推翻反动的明朝政府,其实也是瞎扯,所谓七大恨,不过是为了利益而拿出来给人看的,努尔哈赤提出了七大恨,目地是不要让人骂他造反,使他自己整合各路女真有充足的理由。如果这时候明朝封他为王,估计早就屁颠屁颠提出七大爱了…


关河南望


历史总是存在很多巧合与意外,很多后来专家说满清一开始就是做了推翻明王朝的准备的,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明清第一次大规模交战是萨尔浒之战,明军由于分兵多路,结果被后金各个击破,造成明军萨尔虎惨败。清朝取得了那次战役的胜利,剿灭和击败了十多万明军,但是战后后金并没有继续扩大打击,而是积极求和。从崇祯殉国前后金就没有放弃和明朝和谈的打算。

看上去很诧异是吧,在军事上取得节节胜利的后金总是急于和总是战败的明朝达成和解。甚至不惜以战促和,为了能够和明朝和解后金使用了各种办法。甚至让蒙古王公贵族以及朝鲜出面斡旋,但是由于明朝廷主战呼声太高,明朝和后金的和解始终是没有达成。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对于明朝来说很大的一个遗憾,假如当时明清能够罢兵,那就能够为大明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明朝之所以灭亡是亡于两线作战,假如只是农民军或者只是后金,我想根本无法灭亡明朝。所以明朝只要和大顺和后金任何一方取得和解都能为自己赢得一个缓冲的时间,以明朝的国力和人力只要加以时日,必定能恢复一定的元气,到时候天下大势还未可知。

后金之所以在入关前积极求和也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不自信,后金觉得自己满族人口只有三十万,八旗兵不过十万,以如此实力怎能撼动一个诺大的明朝,所以纵观清朝入关前的军师举动,在辽东后金虽然占了不少地方,但是他们多次入关作战,他们在取得一定战略胜利后马上就撤军,并没有占领关内任何一座城池。从他们的举动来看他们当时就像是打秋风,无非是来捞点外快,好像并没有进取中原的打算。从更深层次来说后金入关也是以战促和,后金当年从蒙古入关,一路杀向北京,对于通往北京的城池他们并不像传统战法那样一个个拔掉,他们当时是能绕过去的就绕,绕不过去就打,他们完全是想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北京。

这并不是进取中原的打法,假如他们想要推翻明朝,他们就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他们之所以闪电式袭击北京,并不是打算拿下北京,他们的战略目的就是给崇祯来个恐吓,以期签订城下之盟,进而实现和平。

因为这种闪电战发对于后金是很不利的,以数万兵力长途奔袭大明腹地,一旦明军勤王军队集结过来切断退路,这些后金军队将成为瓮中之鳖,所以后金为了求和真的是不择手段。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也正是因为明朝当年的死不讲和段送了自己,到了南明时期风水轮流转,南明主动祈和但是这时候的满清已经不屑一顾了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满族人把自己当做食肉民族,把汉族人当做食草民族,食肉动物们只要控制草场,源源不断的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他没有考虑到西方民族的工业革命,将他的梦想打破。周天子早就留一手了,蔡伦纸张发明促进,西方文化产生,火药发明给了游牧民族最后打击。指南针发明帮助他来到。满族人自做自兽。


阳辉881


万历年间两大独,缅独和建独。莽应龙最终把云南的六个自治州变成了缅甸。但是莽应龙的野心在整个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往南吞并了泰国。而野猪皮的野心没那么大,只想在建州那嘎达当土皇帝,没想到后来搞大了


北漂叔叔


一切都是历史的选择,李自成如果没有攻入北京,吴三桂也不可能引清兵入关,清庭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就入主中原坐收渔利。还有一个环境因素,就是明未清初时地球处于一个小寒代,东北和蒙古地区不太好生存了,即使清庭没有机会南下,也将会向别的方向转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