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崔永元?這潛藏著一個巨大的悖論!

關注網絡時間長了,就會發現三股洪水猛獸正在肆虐中國

。尷尬的是,國家政權對於這三股力量也是很難駕馭。

一是資本洪流。跨國資本跨越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對壘,以其顛覆性的力量,沖垮或者重塑了國內很多行業,重構了社會格局,人類因此不再需要革命;

二是網絡流量。人類在直立行走之後,5000年名不見經傳的食指,首次以主角身份參與並創造了歷史,點一點就化作點擊的汪洋大海,淌金流銀或者禍水橫流。但99%的流量是低俗的,是人性的下水道;

三是無處安放的無聊注意力。富裕起來的三四線城市、城郊結合部以及無數三低人群無所事事產生的富餘注意力,這是一股本能和人性的力量。引導得好,就是生產力,引導得不好,就是四處遊蕩的力比多。結果,宣傳力量一個疏忽,大多數注意力被段子、情色和短視頻勾引走了。這一波的注意力紅利,正在被今日頭條和拼多多等收割。

說了這麼多的引子,其實是想說,上述三種洪水猛獸,眼下已經被手機統一了,被范冰冰們統一了,並且化作了真金白銀。

中國近十年的互聯網進程,誕生了諸多的網絡名人,但是最引起我關注的,一直就是范冰冰。我並非她的粉絲,只是覺得,在眼下深處網絡時代、娛樂時代、社交時代交匯漩渦中的中國,范冰冰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能生產的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她是上述三股洪流的產物,併成功駕馭了這三匹猛獸,為己所用。

她自然是漂亮的,這也是吸引流量的基本要素,但是助她超出一般網紅而成為頭部人物的,卻是容貌之外的因素,比如,她衝上了中國爆發的娛樂產業風口,她天才般的自我炒作能力,對權勢人物尤其是男性導演人性的精準拿捏和擺佈,都使她如魚得水,躍上龍門。總之,范冰冰的成名史,就是一部中國的網絡娛樂史。這需要自身的素質,更需要時代的風雲際會,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人們都知道她獲得了成功,但是不知道她的偷逃稅數量之巨,以及隱藏在稅務之後的更加難以想象的財富。

中國人對於財富向來都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大家都很窮,社會就是很平等和諧,可是如果有人突然很有錢,和夥伴們拉開了差距,這就不太好處理社會關係。有時候做慈善也平息不了人們心中無來由的怒火和不平之氣。這就是所謂的“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無數的網民出於純粹審美的需要或者滿足無聊的心理,而無頭無腦地追捧范冰冰,突然有一天知道她竟然利用自己的熱捧悄悄賺了這麼多錢,那內心一瞬間就失衡了,范冰冰的人設就開始垮塌了。你怎麼允許夜店的丫頭比你還闊氣?更何況,後來崔永元的舉報,范冰冰逃稅作為新聞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和心智。人們更加理直氣壯地對范冰冰牆倒眾人推了。

從偶像到村姑,就在網友的一轉念之間。這世界以及世界裡的人們的心理,就是如此的微妙和隱秘。但如果我說我們今天所有的這樣的心理,都是孔子的心理,大家相信嗎?這傢伙就是如此深刻有力地影響了我們幾千年,直到都進入新時代了,還擺脫不了。

范冰冰的被處罰,正暴露了流量沖刷下的中國社會一個赤裸裸的真相,那就是流量是有原罪的。它沒有道德感、沒有價值觀。我們可以看到,利用流量賺錢的生意,很多都打著無節操的烙印。有節操的東西,比如主旋律和正能量,常常本身就有電阻和排斥力,吸引不來流量,這是傳播的怪圈。沒有節操的流量海洋,你能指望裡面的鯨魚有節操?甚至正因為海洋的泥沙俱下,才魚蝦成群。所以,作為網絡流量入口的范冰冰,出現偷逃稅事件,可以說是這個時代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

娛樂行業逃稅遭受處罰,由此彰顯了一個很大的意義。這或許意味著中國網絡社會原始資本野蠻積累的時代結束了,或者起碼出現了一個轉折點。任何法治社會都不可能放任這種現象的繼續存在。

在整個娛樂產業的鏈條裡,范冰冰不可能是一個孤單的個體。整個娛樂產業就如同一個散發著五彩斑斕魅力的大型孔雀,范冰冰只是代表了鳳頭,在頭部之外,還有華麗的身軀,借風的翅膀,開屏的尾羽以及作為開屏的代價的屁股,下水道器官,等等,總之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動了鳳頭,整個身軀都不會再平靜了。

所以我們知道,由於崔永元的舉報,是如何攪動了一個行業,很多潛規則和暗箱操作都被打破了。難怪香港有人曾經說過,娛樂業光鮮的外表下面,潛藏著的都是黑社會、暗勢力和各種見不得人的操作。如今法治之手要介入了,這都是由於崔永元的一己之力撬動的,所以說我們看到公開的媒體和網絡上面,出現了一種輿論潮流,那就是各種對崔永元的各種鼓掌和讚揚。

無論小崔的舉報是出於公心或者私憤,客觀的結果是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行業的內幕,也客觀上推動了國家和社會向前進步。我們由此又一次發現了意見領袖的扭轉乾坤的力量,就是當他發起號召的時候,他的粉絲和信眾,乃至普通的網民都是無條件地認為他是對的,尤其當他的人設一直是正面正派的,更加增加了他的公信力和感召力。上一階段他的高價有機食品風波,依然無損於他的網絡影響力。

再歷經此次的舉報事件,他在網絡的世界裡已經封神。可以說,接下來無論是公權力還是黑社會,只要動了他一根汗毛,都會激起全民的憤怒,引發滔天的輿情。

在全民潮水般的讚譽中,只有小崔自己是清醒的。他很明確地對外宣佈,自己的安全已經遭遇了威脅。將威脅公之於眾,本身就是一種明智的自保。當網民站在雲端,山呼海嘯般地高呼要保護他的時候,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依然是生活在現實中的孤獨和抑鬱的個體,沒有特權,沒有保鏢,自己和親人隨時都處於威脅之下。或許當他有一天從傳媒大學下課歸來,帶著疲憊走過一個角落,遭遇黑手襲擊的時候,承受那份突如其來的痛楚和慌亂的,只有自己的軀體和無助的心靈。無數聲稱要保護他的熱烈網民,此時遠在千里之外。

這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對於個體來說,是極端的不公平的。這就帶來一個強烈的悖論:輿論越是熱烈,個體越是孤獨;讚揚越是熱烈,個體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我們越是誇讚他,就越是將他置於危險的境地。因為他只能揹負起這種道德的重託,從此沒有退路。

導致這種悖論的根源在於:小崔的所作所為,本來是屬於公權力負責的範疇,而他僭越了這個界限,以脆弱的個體之軀,承擔起了本應是國家力量來承擔的重任。我們由此可知,為何在中國意見領袖的誕生常常始於公權力陷入公信力的陷阱。意見領袖幾乎是一些地方公權力公信力的反向指標。

中國很多問題的產生,常常不是社會的道德滑坡或者人心太壞,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無論是食品安全行業、疫苗行業,還是本文談論的稅收領域,法規雖然已經夠多了,但是依然敵不過相關部門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經常是媒體曝光了,或者類似崔永元這樣的勇士勇敢地揭露了,才勇猛地行動起來。但是群眾概括這種現象為“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還記得湖南省郴州市原紀委書記曾錦春在獄中反思說:制度已經很多了,關鍵是加強制度的認真落實和執行。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在逃稅事件爆發後,淹沒在范冰冰和崔永元相關新聞裡面的,還有這個新聞:國家稅務總局責成江蘇省稅務局對在范冰冰偷逃稅案件中,因管理不力、負有領導責任的相關單位和人員,依規依紀進行了問責。正是這樣的新聞,讓我們對未來的法治建設和公信力的重建充滿了信心。

如何評價崔永元?我只能無語地豎起大拇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