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作者丨张泽丹

1

石家庄城市规划史

石家庄市,起源于20世纪初的石家庄村,该村原隶属正定府获鹿县(今鹿泉市)留营乡,距正定县城15公里。1902年(光绪28年),京汉铁路修通至石家庄村东并建站,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这两条晚清铁路大动脉的交汇点,就是——石家庄。以铁路交通枢纽的地位崛起,所以经常有人说:石家庄是铁路拉来的城市。

20世纪初,以京汉车站、正太车站、正太总机厂为中心,石家庄逐步成长为一个工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业为基础的小城镇。1925年,民国政府批准成立石门市,1926年设立石门市政公所。

1929年(民国十八年)1月15日出版的《河北工商月报》中,记载了一份由井陉矿务局编制的《开展石家庄商埠计划书》,这是石家庄发现最早的一份总体发展规划。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1939年10月,日伪临时行政委员会批准设立石门市,伪建设总署北京工程局协助编制了《石门都市计划大纲》,拟将石门建成华北六大都市第一。这份城市规划,客观上为石家庄打下了现代城建的基础。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接过石门实际控制权,1947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1948年1月1日石门市更名为石家庄市,8月7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随之,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而华北人民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前身。石家庄孕育了新中国中央政权的雏形,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加上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的西柏坡,石家庄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53年,石家庄被国家列为“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在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华北城建委的协助下,市政府完成了《1955~1975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规划人口50万,城市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城市以环形加放射的道路骨架链接城市各功能区,主要发展方向为铁路(京广线,前身京汉铁路)以东。70年代中旬,基本达成总体规划目标。但是,1968年河北省省会迁到石家庄,由于省政府和直属机关的迁入,牵动城市大规模向西发展,桥西底蕴由此而来。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1983年6月国务院批准通过石家庄《1981~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将石家庄定义为以铁路交通枢纽和轻纺工业为主的省会城市,城市人口控制在8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向东南发展,形成南北为工业区,中间为生活区,由方格网主次干道相连接的城市格局。石家庄的城市主干道,就是在这次规划施行中逐渐成型,但到1990年,石家庄建成区人口和用地面积即宣告突破规划控制规模。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2000年12月20日,国务院批复了《1997~2010年石家庄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将石家庄定义为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之一;预测主城区人口190万人,建设用地142.47平方公里;构建以主城区为中心,由正定、栾城、鹿泉三个县(市)城区以及丘头和窦妪两个工业区共同组成的分散组团式“主城圈”布局结构,而主城区主要向东南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为主,基本格局为一轴、一核、三环。这次城市规划施行并不顺利,“三年大变样”固然使石家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组团城市建设”的目标没有达到,石家庄就是在这一时期,全面落伍于东部其他省会。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石家庄城市发展轨迹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通过《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将石家庄定义为京津冀发展“第三极”;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3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7平方公里以内;突出强调中部片区的产业升级、东部片区的全面崛起和西部片区的绿色发展等各不相同的发展路径,规划提出在城市空间发展上实施“北跨”战略,建设正定新区,实现城市结构由“集中式”发展布局向“一河两岸”格局转变。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2011~2020年中心城区规划图(公众号内输入“规划图”即得)


2

各城区规划定位


以下为石家庄八城区宏观规划定位,主要内容总结于城乡规划局官网(http://www.sjzghj.gov.cn/),可以结合第四部分——“现行总体及专项规划”一起来看。

新华与桥西区定位: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

长安区与开发区定位:东北二环外,重点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业;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结合新客站建设、东北工业区改造建设三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建设8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文末)

裕华区定位: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产业,打造省会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

鹿泉定位: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区,城区和鹿泉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西部山前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栾城定位: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基地,县城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窦妪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藁城定位:生物医药和化工基地,城区、丘头石化区重点发展化工,良村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正定新区定位:石家庄中心城区“一城三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市级行政、文化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教创新集聚区。

总之,中心城区(二环内)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居住、娱乐、商务等城市综合性能;各区二环外部分,规划定位差别较大,

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石家庄产业结构图

3

石家庄城市规划面临的处境

石家庄地处京津冀都市圈,作为中国承东启西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加上省会城市特有的政治、教育、人力、科研等资源优势,天然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石家庄长期被北京和天津排挤在外,自身发展受限,被吸血、被边缘。做石家庄的城市规划,面临的处境比其他城市要复杂很多。

北京的功能疏解主要向东和东北方向,首都都市圈对河北资源起抽离作用,环渤海经济圈则以天津为主导地位,再加上石家庄虽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但在地区经济流动中,仅具桥梁作用,缺乏聚合力,典型的通过型经济。城市规划要做大做强,石家庄就必须要依赖自身拓展,借助更远更强的外力,而不是一味把希望寄托于京津。

目前,石家庄整体经济水平处于工业化初中期,虽有相当数量的大专院校储备的高级人才,以及众多经过技术培训的熟练工人,但因长期依赖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这些优势反而有变成拖累城市发展的包袱的趋势。如何在国家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在新型工业化时期转型重生,是石家庄城市规划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在2013年之前国务院批复的石家庄城市规划方案中,都会强调地域经济圈排挤、产业结构落后等对石家庄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破局的对策不外乎:提高石家庄自身实力、抛开求稳的执政思路、联合郊县组团式发展、打造省会都市圈以吸附冀中南地区资源等。但成效都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执行力的低下以及领导层的反复,根源在于国务院的批复过于保守和小气,也就是说:在东部沿海省会中,石家庄如同一个内陆城市,发展缓慢,积重难返,北京——难辞其咎。

近年来,设立雄安新区,更换新的领导班子,加上省会都市圈吸附能力越来越强,未来的时间,如果石家庄可以保持这种发展势头,和雄安产业互补,形成类似长三角、珠三角之类的经济辐射圈,城市发展可期。

友情提示:最后一部分内容篇幅太大,有兴趣的可以继续阅读,没耐心的建议直接拉到文章底部。

4

现行总体及专项规划

(此部分超长,可直接跳过)

一、石家庄市域城乡总体规划(2010-2020)(长篇幅,可跳过)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 城市发展定位:国家东西连接的四大核心枢纽城市之一、河北省整体崛起的龙头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社会运转的中枢城市
  • 城市性质:河北省省会、京津冀第三极、全国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 都市区空间体系:两核、两轴、两带


主要内容:①省会后十年城市规划 三区定乾坤——按照国务院要求,本期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规划分市域、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市域:包括市区及17县市,面积15848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106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都市区:包括市内五区及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四县市,面积2657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538万。中心城区:规划建成区,居住人口300万,面积287平方公里。

②省会后十年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京津冀区域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亟需以石家庄为核心,推动冀中南一体化建设,构建与京津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使石家庄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第三极。——京津向中西部辐射的“第一中枢”。石家庄位于京广与陇海复线发展走廊交汇要冲,随着区域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亟需石家庄利用“东出西联、承南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外迁京珠高速公路至良村东,形成138公里绕城高速环;改线107国道至新赵线,307国道至衡井线等,形成95公里公路环,以此为基础,构建都市区“两环十四射”对外公路系统。

③交通方面:中心城区至藁城、栾城、鹿泉各建设两条以上快速路与一条国省道;重点加强中心城区与正定交通联系,在体育大街北延的基础上,建设老城至新区的新城大道,并以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太行大街北延、中华大街北延为补充,形成6条跨河通道,打造都市区30分钟交通圈。启动轨道1号线西三环至东部产业区段、轨道2号线正定至新客站段;沿主要联系道路,建设中心至组团快速公交线,实现都市区公交通达60分钟全覆盖。

建设“四横六纵”的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构成的道路系统骨架。建成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公交优先系统。按照“三主三辅”远景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规划期内完成54公里的2条轨道线建设。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④区域生态格局:坚持生态保育、恢复与建设并重,构筑“西山、北水、绿环、绿廊”的都市区生态格局。

“西山”:西部浅山区以山体生态恢复为重点,建成西部绿色山体屏障,构建由抱犊寨、龙泉寺、封龙山等风景区组成的近郊旅游休闲带,总面积400平方公里。

“北水”:对滹沱河都市区段70公里长的河道进行生态恢复与治理,重建流域自然生态,打造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滨水游览等多重功能的绿色生态长廊,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滹沱河市区段长25公里,宽1500-3000米,总面积50平方公里。河道内恢复湿地草甸的自然河流景观;制导线外形成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蓝色魅力生态带。

“绿环”:在城市外围建设生态林带、绿地、水系等,构成环城生态绿化隔离空间,平均宽度1000米,总面积80平方公里。

“绿廊”:依托铁路、公路、水系等建设10条楔入城市内部的生态绿地走廊。

⑤中心城区布局。

用地布局——中心城区以京珠高速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京珠高速公路以西为老城区,突出省行政职能,完善传统服务职能,重点发展办公商务、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形成结构清晰、级配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人口230 万。京珠高速公路以东为产业区,依托高新区产业发展现状,石津渠以北建设科技服务基地;石津渠以南建设研发中心及生物医药基地。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70万。

以百年广场建设为核心,提升老城中心品质,完善功能;结合新客站建设、东北工业区改造建设三个综合性城市副中心;结合居住用地布局,建设8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加强市、区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级文化、体育、卫生、中小学教育设施、福利设施配套,建设一个省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文化中心、六个区级文化中心;一个市级体育中心、两个区级体育中心;新建市级综合医院8所,各类专科医院11所;新建31所中学、63所小学。

⑥绿地系统:建设“两廊贯通、三环绕城、绿楔渗透、绿网成荫”的城市绿地布局结构。规划城市绿地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平方米。

两廊贯通:结合铁路入地,建设18公里长的中央生态景观走廊,沿京珠高速公路建设长16公里、宽700米——1500米的以生态林地、郊野公园为主的生态走廊,形成两条南北向贯通的通风走廊,引风入城,缓解热岛效应。

三环绕城:提升59公里的民心河内环水系,改善城市环境丰富滨水空间功能增强城市活力;新建东南水系,与太平河、西北水利防洪工程形成100公里集防洪、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近郊休闲游憩带外环水系;沿二环路形成 42公里的以生态林地为主的生态、防护绿化环。

绿楔渗透:沿重要交通走廊,建设多条大型楔型绿地,联通内外部生态系统。

绿网成荫:带状绿地与各级别公园、街头绿地联结成网,点线结合,互为补充。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⑦打造新城:新城建设是实现城市结构调整、完善省会功能的战略选择,创新发展建设模式,以一大批大型公共设施项目集聚效应为带动,举全市之力将滨河新区打造为低碳、生态、智慧新城,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

沿滹沱河区域是城市形象展示和市民公共活动带;从主城通过新城大道直接进入起步区,形成新区与主城的高效连通;围绕市民公园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等大型项目,塑造起步区的核心标识,形成新区建设的强烈形象;西部为会展中心及创展区,与古城遥相呼应;向北依次建设园博园、特色商贸旅游区等项目,形成纵向发展轴带;向东是以文化为主题的轴带,延伸至体育中心与金融办公区,形成横向的主要轴线。同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商业服务设施和配套居住,到2015年完成15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建设。 重塑古城:保护与利用佛教、古建、历史文化资源,全面恢复正定古城传统风貌,提升品质,将正定打造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和“世界级旅游胜地”。

严控老城: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提升品质为重点,疏解老城人口与职能,完善设施配套、改善环境,严格控制老城土地开发量及开发强度。

⑧远景发展:实施“北跨、南优、西控、东延”发展战略。按照“一城三区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框架,远景都市区城镇人口规模达到600万,中心城区(含正定)达到500万,形成“双核、双轴、双带”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鹿泉组团,信息产业基地和生态休闲区,城区和鹿泉开发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西部山前区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栾城组团,装备制造业、中医药产业基地,县城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窦妪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藁城组团,生物医药和化工基地,城区、丘头石化区重点发展化工,良村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二、石家庄东北片区规划

  • 规划范围:中心城东北片区位于旅游路以东,机场路以西,滹沱河以南,石津渠以北,总用地面积为71平方公里。
  • 规划定位:游憩商业休闲、旅游、科研、居住等功能为一体,富有生态特色、水岸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区域。
  • 规划布局:分为3个功能区:游憩商业休闲区(RBD区),正定湖以南、太行大街以西、石黄高速公路以北区域结合正定湖共同打造成石家庄市游憩商业休闲区;科研创新区,结合深圳雷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智慧岛设计理念,在是黄高速公路以北、太行大街以东区域规划成石家庄市科研创新区;城市拓展区,其他区域为城市一般功能拓展区域。
  • 规划3条轴线:综合创研服务轴,沿太行大街结合环城水系打造综合创研服务轴;中央商业服务轴,呼应正定新区中央商务金融服务轴,在滹沱河南岸也同样打造中央商业服务轴;科研创新轴;结合东西向北三环东延主干路,把石黄高速公路以北区域联系起来,尤其是智慧岛区域,打造成科研创新轴。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东北片区规划图(低清)


三、石家庄中心城市空间发展规划(2010—2030年)

为深入实施河北省城镇化战略,加快壮大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石家庄中心城市空间发展规划(2010—2030年)》。

规划定位为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中心城市,国家东西连接的四大核心枢纽城市之一、河北省整体崛起的龙头城市。到2030年中心城市形成“一城三区、四组团”的布局结构。中心城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75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744万人,城镇化水平91.5%。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中心城区远景规划图(低清)


四、石家庄市中央商务区规划(征求意见稿)2018年5月

中央商务区规划范围:南至裕华路,北至和平路,东至解放大街(新胜利大街),西至南小街、站前街、南大街、车辆厂前街,共占地约1.08平方公里。规划自北向南整体分为三大功能区:北部商务办公区、中部历史文化区、南部金融服务区。

区域新建建筑面积约为17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建筑约16万平方米,商务办公建筑约118万平方米,公寓建筑约为11万平方米,住宅建筑约为22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建筑约为3万平方米,商业商务占比约78%。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五,东南片区规划(2016年公布)

东南片区重点区域范围:北至南二环、西至裕翔街、南至南三环、东至京珠高速公路,总面积约19.4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涉及十个城中村改造,其中南焦、赵卜口、宋村、贾村以及方村等5个城中村位于裕华区,楼底镇、邵家庄、西许营、东许营以及西羊市等5个村镇位于栾城区。 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到,整个东南片区由9横7纵组成,9横为:南二环、仓裕路、仓丰路、方兴路、建华西路、方盛路、仓宁路、楼底路以及南三环;7纵则为:裕翔街、体育南大街、建华大街、翟营大街、谈固大街、谈固东大街以及东二环南延。

主要内容:打造“双核引领、多点呼应”规划结构 建4大公园 在规划图中还可以看到,东南片区定位为“双核引领、多点呼应、双廊共生、五轴串联、多区并耀” 的规划结构。除此之外,在景观体系上,还将建设石栾公园、民俗公园以及两大环城水系公园等四大公园。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东南片区规划图

六、正定新区规划

区位与规模:正定新区位于滹沱河北岸,包括正定历史文化名城及东侧建设区域,规划建设用地13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40万。规划建设低碳、生态、智慧新城,是承载未来新兴产业和省会高端服务业的载体。

功能定位:是石家庄中心城区“一城三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市级行政、文化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教创新集聚区。

总体布局:新区规划按照“条码布局、中心起步、纵轴推进、横向延展”的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心一网,三轴两带,十大片区” 总体空间结构。 一心——指集综合商务、会展、文化、体育、金融商务等为一体的市级中心; 一网——依托滹沱河和周汉河,兼具生态和景观功能的绿化网络;三轴——中部公共服务轴、东部产业发展轴和正无科技发展轴;两带:滹沱河公共设施带和周汉河生活休闲带;同时,结合新区空间结构布置10个功能片区。

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定位:着力做大做强新兴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规划构建“六大产业片区”的产业布局结构。分别为中央商务区、创意与旅游商贸片区、科教创新片区、商务研发工业片区、高新技术产业片区、优势传统产业片区。

建设时序:新区建设按照三期圈层推进。一期,率先启动30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城市建设重心开始向北转移,以综合商务中心带动新区建设,居住人口30万人;二期3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5万人。逐步开始新区中央商业带建设,着手打造市级商业中心;三期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0万人。推进职教综合服务带的建设,大力推动创新型产业发展。

起步区规划 1、空间结构:构建正无路的企业形象轴、周汉河的城市生活轴和滹沱大道综合商务轴等三条横向轴带; 及园博园-综合商务中心-会展中心起步区核心功能轴、新城大道城市复合功能轴和未来的商务金融轴等三条纵向轴带及园博园-综合商务中心-会展中心起步区核心功能轴、新城大道城市复合功能轴和未来的商务金融轴等三条纵向轴带。

石家庄城市规划概况,附各城区规划定位——“南重北轻,区分对待”


▲正定新区规划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