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仙迹和神话传说的自相矛盾,是历史留在家乡文化上的印记

传说,鲁班一夜修成大石桥后,招致仙人过桥验收质量。张果老骑驴聚来日月星辰,柴王用独轮车推上三山五岳和九州,压得大桥摇摇欲坠,鲁班飞身桥下,单手托起。桥上留下了张果老的驴蹄印儿,鲁班的托桥手印儿和柴王爷的车辙和膝印儿。

古桥仙迹和神话传说的自相矛盾,是历史留在家乡文化上的印记

但是,细心观察“古桥仙迹”未免心生二疑:一是不见鲁班托桥的手印儿,二是柴王的车辙、膝印儿与神话传说不能自圆其说。既然是上坡因车沉坡陡而滑倒,那车辙应在前面高处,膝印儿应在后面低处。赵州桥上这仙迹在桥巅之北,车沟反在低处,而膝印儿倒在高处。明显与神话相矛盾。

古桥仙迹和神话传说的自相矛盾,是历史留在家乡文化上的印记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据史料记载,关于“仙迹”的神话最早见于宋,故可推断“仙迹”是唐宋重修赵州桥时加上去的,元以后关于赵州桥的神话传说日益增多。赵州桥几经重修,其神话也越来越多。

古桥仙迹和神话传说的自相矛盾,是历史留在家乡文化上的印记

现在赵州桥的面貌是1953年——1958年修缮时,根据从地下挖掘出土的隋代建桥原件和有关资料塑造出来的。桥上的龙兽花草器物图案,大都是按挖掘出土的建桥构件复原制作而成的,有十足的隋代神韵。

重修赵州桥工程期间,极“左”思潮正在泛滥,“香花”、“毒草”的界限已经混淆。神话故事是作为封建迷信加以批判的,一些人认为“古桥仙迹”的传说是荒谬的。

古桥仙迹和神话传说的自相矛盾,是历史留在家乡文化上的印记

鲁班托桥的大手印,原本在大桥东侧拱下正中偏北约丈余的地方,它已随东侧三道拱券于乾隆年间塌落河底。修桥挖掘地下桥石时,尽管人们寻找仙迹手印石的兴致很高,但未能寻得。至1958年修饰赵州桥时,老百姓要求补修仙迹手印儿的希望化成了泡影。还把张果老的毛驴蹄印北移了,柴王的车沟和膝印往北移得更多,以致弄到不能和神话故事自圆其说的地步。

古桥仙迹和神话传说的自相矛盾,是历史留在家乡文化上的印记

这决不是工程技术人员的粗心,而是他们对当时极‘左’思潮的违心的避让。把膝印、车辙放成这样,就是表明他们在破除迷信、不赞成神话传说那一套。

古桥仙迹和神话传说的自相矛盾,是历史留在家乡文化上的印记

如今,当你站在赵州桥头,聆听着人们饶有兴趣的谈论神话传说,再面对这已经残缺的蹄印儿和互相矛盾的膝印、车辙时,会有美中之不足的感受。残缺是遗憾,残缺美却是求之不得的珍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