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我国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圣人却不常有,孔子、孟子是公认的圣人,其中孟子被尊为亚圣,即儒家的第二位圣人;等到儒家的第三位集大成者朱熹出现时,已经是一千多年后的宋代了。到了明朝,精通儒释道、与孔孟朱齐名的王阳明横空出世后,“圣人”就不只是埋头苦读、只做学问了,而是上马能带兵、下马能治国的文武全才。

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王阳明自幼就十分聪明,但他并不热衷于考取功名,觉得科举不是第一等要紧事,读书做圣贤才最重要。为了做圣人,十七八岁的王阳明,在结婚当天跟随道士打坐,参悟道法;后来又钻研朱熹的学问,曾七天七夜死盯着竹子,要“格物致知”,参透做圣人的道理,结果把自己整得一病不起。

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不过,王阳明并没有放弃“做圣人”的理想,为了报效朝廷,他曾经一股脑地学习兵书、骑射,后来有中了科举,当上了朝廷命官。不过,王阳明这类人,太特立独行了,在宦官刘瑾专权时,他毅然上疏揭发,结果不但被陷害、贬官,还被刘瑾派人追杀。

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好不容易逃出了厄运,来到偏僻的山野,一个名叫龙场的地方上任,却发现穷山恶水、刁民太多,王阳明一声不吭地开始布道,也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布道,让他顿悟了儒家思想的精髓,悟出了“心学”。心学的第一要义是“知行合一”,当然,这句话说起来十分容易,但是真要一板一眼地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

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王阳明本是有才之人,龙场之后,他受到兵部尚书的赏识,被推荐前往江西巡视,做了一个江西地区佥都御史。此时的江西,正好是宁王朱宸濠的地盘,作为朱家分封的亲王,驻扎在南昌的宁王并不是善茬,他一心一意想要做皇帝,私底下招募了很多客卿,锻造兵器,加之王府护卫,很快就拉出了一只像模像样的叛军,并准备向着南京进兵。

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当时的朝廷对此十分震惊,王阳明虽然是朝廷派来的巡抚,但早已交了兵符,手中并没有兵权,只有赣州等小地方的县令尚可号令,要命的是,如果上奏朝廷、请求援兵,那宁王朱宸濠估计早已拿下南京,做了朱棣第二。

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因此,王阳明只得就地招募义兵,所谓的义兵其实大多都是绿林好汉,既没纪律,也没啥实力,甚至人数都不怎么够用。无疑,优势在准备充分的宁王朱宸濠那边。但王阳明却很有办法,他深知宁王朱宸濠的首要目标是南京城,所以制定了疑兵之计,先是大张旗鼓、虚张声势,放风说已经集结了十六万大军,准备趁着宁王朱宸濠发兵南京时,端了他的老巢南昌城;与此同时,又用了反间计,故意给宁王朱宸濠信任的谋士送“劝朱宸濠攻打南京”的密信,当然密信很碰巧地落到了宁王朱宸濠手里。

历史上最后一个儒家圣人,不但学问超群,还带着杂牌军打败了王爷

宁王朱宸濠被王阳明一通迷惑之后,停止了十多天,错过了反叛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让王阳明等人算是做了些准备。当宁王朱宸濠醒悟时,派着大军去打南京时,王阳明又用了“围魏救赵”的办法,真的趁机攻占了宁王的南昌城,结果没有主见的宁王回防,反倒变成了四处奔波的疲劳之师。所以当他俩在鄱阳湖决战时,手里握有大炮的王阳明大胜,几乎完美地擒获了反叛的宁王。

当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也在这次平叛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