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盾股份|潮商柯宗贵



我的愿景就是要做国际的一流安全企业,中国在信息安全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柯宗贵

以下为视频正文:

潮汕血统,技术控,一直想当科学家,阴差阳错沦为商人。蓝盾股份的副董事长、总裁柯宗贵,196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8年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虽然学的是无线电专业,却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9年,大二的时候,他就考了程序员。1992年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香港中银集团计算机公司录用。

柯宗贵:我是破格录取的,因为他要招的是计算机的,我是无线电的,他说你这个好像不对,我说我考过程序员,他说那你试一下,结果考得成绩非常好。

记者:那个时候计算机在国内是很稀罕、很少的,您怎么就会爱好计算机呢?

柯宗贵:这可能受我哥的影响,就是我们现在公司的董事长,他是华师大物理系的,原来他是在华师大微电子研究所,一直就在搞计算机,所以是受他的影响。

  记者:应该是我们国内比较早一批人做计算机的。

  柯宗贵:很辛苦,以前书店都没有卖计算机的书,要去卖电脑配件的地方买,一本十几块钱,在那个年代十几块钱已经很贵了。

  记者:您一边学着无线电专业、一边又自己学计算机。

柯宗贵:对,就是每天都泡在里面,我记得我哥给了我一些电脑配件,包括主板、机箱、机壳,然后就非常开心,当时是在广州,我就抱着这套东西回到深圳的宿舍里面拼命装起来。

记者:那你的同学怎么看你?

  柯宗贵:所以就比较另类。

  记者:对于网络的意识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

柯宗贵:我后来就到香港中银做软件开发工程师,当时都是IBM438,都是大型机,一台机器可能就是一层楼。当时信息安全刚好在起步阶段,网上也经常有报道黑客攻击,以前说起这个事好像就在听一个神话故事,我是好奇心比较强的人,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我后来就经常去看这一类的,找这一类的书籍看。

蓝盾股份|潮商柯宗贵


▲柯宗贵

记者:就是看黑客是怎么攻击的吗?

柯宗贵:就研究他们是怎么攻击的,后来对这个着了迷。

记者:好在您没有去做黑客。

柯宗贵:我也发觉在银行系统有很多缺陷,体系设计上还是有很多安全隐患,以后的安全应该是非常重要,可能还没被大家发现。

在中银计算机公司工作了三年,柯宗贵有点坐不住了,“开始就很兴奋,因为我很爱好计算机,就做了一个计算机软件的大工程。但是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工作有点重复了,然后我自己开始看了一些外国创业的书,包括日本松下幸之助、看了美国的食品大王的白手起家,包括松下,觉得伟大的企业家也没想象的那么难,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努力去创造,也可以成为大企业家,后来就坐不住了。”1995年,柯宗贵和哥哥柯宗庆在广州成立了水晶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蓝盾股份|潮商柯宗贵


▲柯宗庆

记者: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柯宗贵:水晶球以前叫电脑股票机,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股票要进交易所那里挤,有很多股民密密麻麻的,很多股民就很希望回家里能够看到。当时我就把金融BB机台的股票信息通过一个电脑卡,因为我是无线电专业的,我会做电路板设计,就把它的信息转到电脑里面,然后就可以用电脑来看空中接收的信息,当时这个叫高科技了。

记者:算是成功还是失败?

柯宗贵:非常成功,因为那个年代股民非常踊跃,我的成本才300块钱,可以卖4800块钱,利润非常高。

水晶球给柯氏兄弟带来了第一桶金,1998年之后,股票市场持续低迷,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方向。

  柯宗贵:因为我原来一直对信息安全有兴趣,所以我就想未来安全肯定是非常朝阳的产业。

  记者:那时候还没有市场需求。

柯宗贵:需求很弱,我们叫有价无市,那时候做信息安全很辛苦的,研发的技术资料也很少,都是靠自己去摸索。

上个世纪末,国内虽然有了网络,但多数都要通过拨号上网。一个普通的33.6K的Modem都要花费上千元,一张1M的图片打开需要4分钟。如果那个时候有淘宝,一次普通的购物光电话费就要花费100多元。1999年,柯宗贵和哥哥柯宗庆一起成立了天海威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网络信息安全业务。

  记者:那时候都没什么网络,你就要去做网络安全。

  柯宗贵:所以我们当时在推广防火墙,经常要跟人家解释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是不是做建筑材料的?是能防火吗?这是完全不懂的。第二个问题算是懂的了,他就问那你是不是像保险公司一样?我买了你的防火墙,我的数据丢了,你用不用赔我?所以经常把我们当保险公司,经常要回答这些问题。

  记者:所以您是一边教育着(市场),一边去做生意。

柯宗贵:经常要去搞市场活动、要免费做很多活,比如说跟一些主管部门开很多研讨会,让很多政府单位、大企业来听,经常要跟他讲信息安全、黑客攻防的一些案例。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一台防火墙可以卖50万,一个月卖两台就够了,因为当时的负担也不重。

  记者:什么时候成交了第一单?

柯宗贵:我的第一单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它的网站装上去之后心里很不放心,老打电话问情况怎么样,然后跟客户要了一个账号,自己再登进去看看,就像医生刚做完一个手术的感觉。

记者:防火墙的研发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柯宗贵:第一个防火墙就是我自己开发的,我还搭了个小团队,有几个员工,他们给我做了一点页面,核心代码基本上就是我自己做的。

蓝盾股份|潮商柯宗贵



2001年4月1日,在南海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随后中美黑客之间发生的网络大战愈演愈烈,2001年4月4日,美国黑客组织不断袭击中国网站,中国的一些黑客组织则在五一期间打响了“五一黑客反击战”。

记者:那时候您也参与了?

柯宗贵:我肯定参与了,中国当时有几个黑客我们叫红客组织,一个是鹰派、还有一个是绿色兵团、还有红客联盟,我们就组织了很多计算机爱好者开始堵塞美国白宫网站,一下就把它堵死了。但是美国那边也有很多黑客开始攻击中国的政府网络。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事情,蓝盾就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我们叫千万元大援助,我们送了价值1000万的安全设备(防火墙),当时是一百多台,然后就免费给全中国的政府网络,谁提出需求,免费上门给你安装,然后帮你检查漏洞,当时到处报道,国外的媒体都报道,就是蓝盾千万元大援助。

记者:那个时候你并不是想借此推广产品,而是说真的是保护起来。

柯宗贵:对,保护起来,在省政府那里开了个新闻发布会,我记得政府单位的人参加了,就是千万元大援助,全国都可以来,不止广东,每天接很多电话。然后我们公司的人员基本上是24小时都有人值守,周末都加班,因为电话来得太多了,蓝盾一下子就成了全国品牌了,大家都知道蓝盾了。

  记者:这是没想到的。

柯宗贵:对,没想到。

  记者:那个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柯宗贵:没有,其实也没想那么多,有一股热情。

“五一黑客大战”之后,国家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提升了很多,特别是政府单位,开始提升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期:“再也不用去跟他解释不是建筑材料了,大家也知道什么叫防火墙、什么叫信息安全,整个市场就开始有启动了。我们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也加大了投入,从人员到经费各方面我们加大了投入。”到2005年,天海威的注册资本由500万元提升到5000万元。

  记者:2005年企业有多少员工?

  柯宗贵:应该是几十人,也不是很多。

  记者:那时候国内整体做这个领域的公司可能规模都不是很大。

柯宗贵:其实都不大,卖东西还是靠那些合作伙伴。

蓝盾股份|潮商柯宗贵


记者:从2006年到2012年,那个时候跟蓝盾一起有几家公司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蓝盾都做了哪些比较关键的事情?

柯宗贵:当时同类公司就是天融信、启明星辰、绿盟,因为它整个市场已经进入良性发展了,所以我们就是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技术,就是产品线开始拉长了,防火墙后来出了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当时我们的人也不多,但是我们还是非常快把它开发出来了,一个是技术方面开始出产品线了、系统化了;第二个就是市场,我们的服务队伍、市场队伍也开始在布局,就促进了它的发展。

  记者:从1996年到2006年、2007年,您也有将近十年的从业经历了,您是觉得会有点烦了、有压力了还是乐此不疲?

柯宗贵:五一黑客大战之后,马上全国冒出了三百多家安全企业,大概有百来个品牌的防火墙,确实是有点压力,但是后来很多经不起市场,他们没有持续的投入,慢慢就又剩下几家了,第一轮洗牌就是在那时候。

  记者:那个时候你的压力是怎么来化解的?

柯宗贵:我觉得创业、打造事业其实应该是很有意思的活,我平时一直都是提醒自己,可能明天我们会很牛逼,未来会很好,其实就是这种精神一直鼓励我的发展。

2008年之后,国内信息安全意识全面爆发,“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信息安全产品收入达2000亿元!此时的柯宗贵不但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保持与时俱进,在企业管理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

  柯宗贵:第一个就是技术能力方面,我们整个研发体系平台化了,比如说核心层、平台层、业务层,我后来研究了一下,华为也是差不多这个体系,就已经开始平台化了,所以整个开发效率就提高很快,然后我们也引进了很多人才,包括杨总(CTO),是那个时候进来的,在技术方面招揽了很多人才进来。第二个我也学了很多外国的事业部编制,我们叫营销系统化,也引进了很多营销的系统人才,整个管理也跟上来,这样就不会错过机会。

记者:所以您的企业管理的意识也是随着时间不断地在进步

  柯宗贵:一个是我自学,然后我也上了暨大的EMBA、也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记者:因为之前你说你偏科,我以为你不喜欢文科,但是你那么喜欢看书,好像又不是说文科很弱的样子。

柯宗贵:他们说写文章,我说我只会写说明书、操作手册。

2007年,深圳博益增资蓝盾股份,随后,广州欣晟、宝德投资、华软投资、瑞华投资等纷纷进驻。2012年蓝盾股份登陆创业板,两年后开始大手笔外延式发展。

柯宗贵:企业自己在练好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我们还是要整合、并购一些企业进来,然后进行产业的整合,互相促进,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投资并购,所以也加快了企业的发展。蓝盾的战略跟国内公司有不同之处,我们一直是用大安全,我们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大安全战略的公司,我们整个产品线、业务线延伸到很多领域,包括工控安全、物联网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应用安全,所以它的整个空间就展开了,我们就是安全+军工+军民融合,就是说企业的空间会更大,如果纯信息安全,它可能就是几百亿的市场,如果是大安全,那可能是几千亿的市场,所以整个企业的空间很大。

2014年底,蓝盾股份斥资3.9亿元收购华炜科技100%股权,拓展军工、高铁领域的信息安全市场。2015年,以11亿元收购中经电商及汇通宝100%股权。从B端走向C端,构建以“电商+安全”为核心的业务生态系统。2016年底, 5.82亿元收购满泰科技60%股权,进军水安全领域。内外发展的同时,公司业绩也出现了迅速的增长。营业收入由2013年的3.9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2.16亿元,净利润也从3196万元增加到4.14亿元。

记者:您对这个增长规模觉得满意吗?符合您的预期吗?

柯宗贵:我觉得还是一般般,还不是很满意,虽然我不是很满意,但是还是蛮高速的,有几个方面我们其实还是把握的比较好,就是国内的整个政策形势非常好,对信息安全其实非常重视,特别是国家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都是领导人牵的头,说明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有很多政策出来,等保1.0之后又出了等保2.0,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蓝盾这几年加大了技术的力度,你把产品做到极致,你就不愁市场。另外我们开始系统化布局,这两年我们在全国的布局也是取得了成效,整个华南的占比在上升,但是在整个体量里面没有北方上升那么快。

记者:如果说未来十年能够想到的、公司能够涉及到这些领域潜力打100分的话,现在您已经做完了的能打多少分?

  柯宗贵:我经常跟他们说,我们还是在发展阶段,应该说空间还是非常大,我觉得大概就是50分左右,后面空间还是很大,特别是现在等保2.0推出来之后,还有整个信息安全云化了之后,又是一个更新换代。

记者:现在技术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像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像我们外行看得眼花缭乱,蓝盾怎么样让自己引领、站在时代的最前沿?

柯宗贵:我们有一个前沿研发中心,就是专门研究最新的技术和技术动向,全国信息安全AI就是我们提出来的,AI+安全,就是因为我们把握整个行业的动态,然后我们外面还有很多顾问团队,硅谷有两个顾问在那里,他也是懂这个行业的,他跟我们物色了很多,经常要跟我们报告整个动态,另外我们会跟大企业会做很多沟通,大企业本身就有实验室干这个活的,我们跟华南师范大学也有合作,所以我们就保持着技术的常青树。

记者:信息安全的AI是怎么应用的?

柯宗贵:比如说勒索病毒一发生,第一天安全跟上来了,第二天它有几十个变种,很多安全厂家、包括国际的安全厂家就要去升级规则库,勉强顶上去了,第三天有几百个变种,那大家就懵了,这就是传统安全的缺陷。我们蓝盾是不用升级库的,它直接自动学习,上次在勒索病毒上就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包括国家电网等很多单位都来跟我们做技术交流,这个技术在国际上已经算是一流的了。

  记者:人工智能在安全方面领域的应用,你们公司研发了多长时间?

嘉宾:其实也蛮长时间了,技术沉淀应该是有两年时间,其实人工智能我很早就在做了。因为我们以前做过声纹识别系统。

记者:讲一下愿景,现在公司在国内已经是比较知名的几家公司之一,未来五年或者到十年,您想公司能到什么样的地位或者到什么样的前景?

  柯宗贵:目前我们在国内是一流的安全企业了,其实我的愿景就是要做国际的一流安全企业,中国在信息安全要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记者:这个好像很难。

柯宗贵:其实我们的软件方面的能力已经是很OK的了,以前很多重要单位都是进口的,现在全部都是国产化代替,通过了资本市场的推动,其实也有好几家安全公司完全有很大的研发实力,所以也可以面对国际上的竞争。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