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限行已成爲常態,距離汽車限購還有多遠?

今年4月16日,剛剛解除2017年冬防期限行(當年11.15—次年3.15)一個月後,西安市又公佈了夏防期限行措施,每天限行兩個尾號,工作日減少機動車上路20%。

一、限行時間:2018年4月16日至2018年9月30日每日(法定節假日和公休日除外)7:00—20:00。若公休日因法定節假日調休為工作日的,不限行。

二、限行區域:我市行政區域內,以西安繞城高速以內區域為中心,向南擴展至南橫線、堰渡路、三星快速幹道連線(不含)以北,西漢高速以東、西柞高速以西圍合區域;向北擴展至西鹹北環線(不含)以南、包茂高速以東、西禹高速以西圍合區域。途經本市高速公路過境通行但不駛出高速公路的機動車,不採取限行措施,允許通行。

在9月30日在夏防期結束後,官方又再次宣佈限行。如此循環往復,和常態化限行已經沒有區別。如果空氣質量得不到好轉,那麼對汽車的限購措施會擇機出臺嗎?

西安市限行已成為常態,距離汽車限購還有多遠?

汽車限購

7月24日,西安市相關部門發佈《關於禁限行高排放老舊汽車的通告(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規定,2008年8月1日前註冊登記的汽油(天然氣)汽車屬於高排放老舊汽車,從明年8月1日起這些車將禁止進入西安市三環路以內以及遠郊區縣主城區。

這一紙驚雷橫空出世,引起巨大爭議。西安市環保局緊急召開說明會,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風頭甚至蓋過假疫苗事件。西安市副市長強曉安7月27日表示,出臺徵求意見之前考慮不周全不充分,造成了公眾的擔憂,向民眾道歉。雖然事件得到平息,但是可以看出西安對機動車,尤其是老舊機動車的態度,那就是要清理,儘量減少汙染源。

8月13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佈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西安市“鐵腕治霾·保衛藍天”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及《西安市2018年“鐵腕治霾·保衛藍天”“1+2+22”組合方案(辦法)》的通知。方案共246頁,其中提到,持續深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包括研究出臺機動車出行總量調控政策。這個“總量控制”其實就是指機動車保有量要控制在一定範圍,對新增機動車採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也就是平常說的限購或者搖號購車。

根據往年情況,西安市進入採暖季之後,空氣質量形勢會再次變得嚴峻。因此,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也被稱為治霾減霾的“冬防期”。這期間空氣質量大多不會太好,甚至會出現長時間大範圍的霧霾天或爆表天,因此有必要再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減少汙染。

西安市限行已成為常態,距離汽車限購還有多遠?

霧霾

此外,西安的擁堵情況不容小覷。根據滴滴出行發佈的《2018第一季度城市交通出行報告》,西安全天交通運行指數為1.620,擁堵狀況居全國首位。同時西安市註冊停車位只有60多萬個,和300萬的數字相比,停車資源缺口巨大。畢竟城市道路是有限資源,搖號買車無疑能最直接的遏制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從而給城市道路通行及車輛停放來解解壓!

西安市機動車保有量正式突破300萬輛。回想曾經,西安市機動車突破100萬輛時用了20年時間,2014年7月突破200萬輛之後,西安市機動車增長速度越來越快,不到4年增加了100萬輛。不到兩年增長50萬輛。機動車井噴式的增長,給城市交通帶來空前壓力,如何在有限道路條件下,最大化提高通行效率,這給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帶來思考。

西安市限行已成為常態,距離汽車限購還有多遠?

交通擁堵

近年來,不斷有有兩會委員提議,西安地鐵1號線、2號線和環城路地下通道的建成通車,有效的緩解了部分地區的交通擁堵,方便了廣大市民出行。但西安“行車難、停車難、乘車難”三難問題依然突出,建議政府應儘快出臺限制車輛購置的政策,借鑑其他城市成熟經驗,採取控制總量,按月搖號購買車輛等措施,爭取使新增車輛控制在合理範圍,減輕城市交通壓力。

雖然汽車生產和銷售受限會影響經濟數據,但是極力破解“堵城”之名再加上中央環保督查汾渭平原以及對秦嶺違建的處理,都明確告訴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人民的幸福指數要高於經濟指數。因此,痛定思痛之後,西安市的汽車限購政策極有可能出臺,並且會參照南京、深圳的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臺,根本不會給突擊銷售的機會,所以要購車的還是抓緊時間,或者考慮新能源車,既不限購也不限行,還有補貼,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以上為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